蝉——药用及临床医案一则
作者/鸣谦
蝉的药用
入药常用分为蝉身和蝉蜕,通常多以使用蝉蜕:
①蚱蝉:
《神农本草经》
味咸,寒。主治小儿惊痫,夜啼,癫病,寒热。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味咸、甘,寒,无*。主治小儿惊痫,夜啼,癫病,寒热,惊悸,妇人乳难。胞衣不出,又堕胎。
②蝉蜕:
《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
味咸、甘,性寒,无*,不载经络。主催生,下胎衣,通乳汁,止夜啼,定惊痫,逐邪热,杀疳蛊,亦能止渴。
蝉有五种,陈藏器辨之悉,今以形极大而声极高,一鸣而无所停断者,入药最良。
《玉楸药解》*元御
味辛,气平,入手太阴肺经。发表驱风,退瞖消肿。
蝉蜕轻浮发散,专治皮毛,退瞖膜,消肿*。治大人失音,小儿夜啼,取其昼鸣夜息之意。
《本草纲目》:蝉乃土木余气所化,饮风吸露,其气清虚。故其主疗,皆一切风热之证。古人用身,后人用蜕。大抵治脏腑经络,当用蝉身。治皮肤疮疡风热,当用蝉蜕,各从其类也。又主哑病、夜啼者,取其昼鸣而夜息也。
蝉蜕的应用(以下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