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系带短缩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孩子说话说不清因为你在这件事上偷懒了
TUhjnbcbe - 2021/9/16 16:05:00

说话说不清,有大大大舌头,到底是一种什么体验?知乎上有个回答非常形象:

从小到大没说过几句“对不起(kǐ)”,都是用“不好意思”代替;没说过几句“谢谢(hiè)”,都是用“麻烦你了”代替;还有从来不问“今天星期(kī)几(gǐ)”,都是问“今天周三还是周四”

最怕说的数字是七(kī)、最怕说的动物是鸡(gī)、最怕说的方位是西(hī)

有时迫不得已必须发某些音时候,就想着说快点好让别人听不出我的大舌头,然而一说快舌头就绕!就是#¥

~…+$/‘!!!(同学们听我讲话真的很辛苦......)

说到这里我已经(gīng)是泪(neì)流(niú)满面了......

单看文字,感觉这位朋友的心态还是比较乐观的,我们艾玛保育园也有过大舌头的孩子,小孩的心理素质恐怕就没那么好了。

在家说话大舌头家里人当然不介意,但是在园区,小朋友们不会、也不懂得照顾你的感受。发现自己不一样,被笑过几次之后这个孩子说话越来越少,变得不愿意跟别人玩,我们园区的老师为此费了不少精力来引导。

为什么有的孩子口齿清晰说话流利,有的孩子却发音不清,还因此变得特别自卑?我们今天主要聊聊这两方面。

1

先天原因

舌系带短是导致大舌头的常见先天原因。

舌系带是什么?孩子张口之后翘起舌头,我们可以看到口底部和舌头之间有条状的组织(如下左图)这就是舌系带。

如果舌系带太短(如上右图),舌头无法灵活地活动,甚至无法舔到上牙或者上牙槽,想把“t、d、z、s、n、l”等辅音说清楚会很难。

妈妈们可以在家观察一下,舌系带正常的孩子,舌尖形状是“V”型的,如果舌系带太短,舌尖看上去是“W”型的。

孩子舌系带到底短不短,我说了不算,你说了也不算,得听医生的。所以如果你担心自己的孩子有这方面的问题,不知道是否需要纠正,不知道怎么纠正,医院详细咨询。

2

后天原因

以前有妈妈留言“我已经带孩子检查过了,医生说没事,怎么说话还是说不清?”这种情况,我们需要考虑第二方面的原因:孩子口腔发育好不好?

辅食吃对了吗?

在广州久了发现,有些长辈特别喜欢煮粥给孩子吃,而且是长期吃。一直吃糊状食物,不增加或者很少增加新的性状的食物,比如花菜、肉类、骨头等,可能会耽误孩子的口腔锻炼,减少了孩子锻炼咀嚼肌的机会。

吃对辅食是口腔发育很重要的环节,不同性状的食物可以帮助孩子强化呼吸、吮吸、咀嚼、吞咽的能力。口腔发育得不好,不仅会增加日后大舌头的风险,还有可能导致吃饭慢、挑食、容易呛到、不吃硬的食物等现象。

6个月是宝宝添加辅食的最佳时期,我们一般会从“糊”到“小颗粒”到“大颗粒”慢慢过度,具体不同性状的食物要在什么时候添加?妈妈们可以参考下面的图表,对比一下自己的娃吃对了没。

信息量不少,建议先收藏

喝水喝奶的工具用对了吗?

喝水喝奶也是锻炼口腔的好方法,只可惜现在不少妈妈都担心孩子喝水洒一身,三岁多了还让他们用奶瓶或吸管杯,不知道错过了多少锻炼的机会。

事实上,奶瓶、鸭嘴杯、吸管杯以及普通水杯,需要孩子用不同方式来使用口腔(包括吮、吸、喝),舌头和面部肌肉的使用方式不一样,控制流量和流速的方式也不一样。

奶瓶:靠腮帮压着舌头来吮奶;

鸭嘴杯、吸管杯:靠嘴唇券着舌头来吸奶;

普通水杯:嘴和舌头都能自由控制,可以直接喝奶。

从奶瓶到普通水杯,口腔锻炼的难度逐渐升高,但到底什么时候开始使用戒掉奶瓶呢?

大多数妈妈都低估了孩子的能力,其实6个月的时候就已经可以尝试用普通水杯了,如果他们不适应,建议先鸭嘴杯或者吸管杯过度,1岁之后建议彻底把奶瓶戒掉。

长期用奶瓶的危害不止一点,1岁后用奶瓶还有什么“副作用”?戳这里《长期用奶瓶,坑娃一辈子》

呛到、摔杯子、撒一身水等,这是大部分妈妈不敢给孩子用杯子的主要原因,可是哪个孩子不是这样过来的,谁都躲不开,还不如早点面对。如果真的担心,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少装点水,等熟练了再慢慢加量。出门在外撒一身水确实不方便,也可以用吸管杯和鸭嘴杯代替,但能用普通杯还是建议尽量用普通杯。

大舌头虽然不至于影响正常生活,但是这样那样的小尴尬总是没完没了,心理素质好的娃笑笑就过去了,就怕他们心里过不去,慢慢变得自卑,不愿意表达。

而且,万一孩子日后想往播音或者主持界发展,这个硬伤就真的太致命了。

为了孩子更开朗的性格,更流利的说话能力,日后读书说英语时不那么费劲,各位母亲们,给孩子吃吃喝喝的同时,千万别忽视口腔的锻炼呀~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孩子说话说不清因为你在这件事上偷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