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偏知春气暖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也是仲春时节的开始,时间点在每年公历3月5日-7日之间,太阳到达*经°。
在二十四节气之中,惊蛰反映自然的是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在农忙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惊蛰的物候特点
惊蛰称“启蛰”,动物入冬藏伏土中,惊蛰节气春雷震响,惊醒蛰居的动物,故曰“惊蛰”。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农家无闲。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鹏)鸣;三候鹰化为鸠。”即温暖的天气唤醒了桃花花芽,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鹂发出鸣啼,吟唱春暖花开的旋律;雄鹰已振翅远翔,身影消失在天际。
一候桃始华
二候仓庚(*鹏)鸣
三候鹰化为鸠新雷乍振、处处逢春,花儿渐渐攀上了枝头,春天从未失约,一切美好,正在悄然发生,期待的春暖花开,正在向我们走来。
古诗中的惊蛰
惊蛰吃梨的习俗
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惊蛰吃梨,寓意跟害虫分离,也在气候多变的春日,让疾病远离。
温馨提示:惊蛰时节,乍暖还寒,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流感等。
原图/文:方淑秀程婷婷
编辑:王钰沂校对:孙甜
审核:陈小燕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