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吃瓜的万小刀
来源:万小刀(ID:wanxiaodao1)
文章已获授权
一、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京城的大院子弟以穿国防绿为荣,以“拍婆子”为乐。
到了八九十年代,一位叫王朔的“顽主”,把这些“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写进小说,迅速蹿红,成为影响力跨世纪、跨领域、跨圈层的文娱大腕。
而活跃至今的神秘“京圈”,也正是发轫于此。
所谓“京圈”,看着像是北京圈的意思。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个正式的组织,而是随着文艺圈迅猛发展,各种“山头”日渐形成之后,坊间流传的一种民间称谓。
大体说来,当代中国的文艺圈存在这样几个“山头”:
1、北京文艺圈。下面又有三个流派:①人艺派。以濮存昕、杨立新、胡*为代表。②北影制片厂派。主要是管宗祥、管虎、梁静、*渤等。③京圈。大院子弟为主,这个是重点,后面细表。
2、西北圈。又叫“获奖圈”,导演里,张艺谋、顾长卫、王全安、贾樟柯是代表。演员有巩俐、*、蒋雯丽、马思纯、欧豪、余男、*、赵涛、闫妮、张嘉译、冯远征、郭涛,等等。
3、东北圈。“过了山海关,就找赵本山”,据说赵本山现在已有弟子70多人,包括小沈阳、宋小宝、大鹏等许多弟子,都已经成名成腕,开辟了自己的天地。当年*圣依为了投靠东北圈和赵本山,都行过“跪拜之礼”,轰动一时,东北圈势力多大,你懂的。
4、沪圈。最有名的就是**夫妇,*、海清、马伊琍,韩雪等。还有编剧王丽萍和六六,他们的电视剧通常都是沪系艺人做主演。另外,薛之谦也算吧,不过是底层一点了。
5、香港圈。徐克、王家卫、杜琪峰、陈可辛、向氏,“双周一成二李一刘”什么的,大家都已耳熟能详、妇孺皆知,不赘述。
6、台湾圈。钮承泽、林育贤、*、阮经天、赵又廷,等等。
此外,还有一些小团体。比如王菲、赵薇、那英等为主的“六一班”,以及疑似已解散的“泰迪姐妹团”(*、李小璐、甘薇等),在这里不作重点介绍,感兴趣的同学可自行检索。
下面,我们主要说说号称“娱乐圈最强大圈子”的京圈。
京圈现在感觉很神秘,其实最初,不过是京城一些部队的大院子弟凑一块儿在文艺圈玩儿。你想,大家都是从小一个院子玩大的,一起做点事,人脉共享,互通有无,这再自然不过。
其中,最初也是最著名的有:王朔、郑晓龙、叶京、叶大鹰。当然,这里边,王朔是当之无愧的核心人物。他老人家当年编剧《渴望》,可是万人空巷,是标志着中国电视剧历史转折的里程碑。
后来,这些经常聚一起互相帮衬的圈内人,渐渐被外界称之为“京圈”。既然是圈子,就不能固步自封,需要不断补充新鲜血液。
于是,王朔带进来冯小刚、徐静蕾、姜文、*。郑晓龙带来赵宝刚、葛优、石康、王珞丹。叶大鹰带来梅婷。叶京带来陈羽凡、白百何。加上陈道明、李雪健、宁静、赵薇、陈坤、夏雨、张凯丽、陶虹、吕丽萍、袁立、孙红雷、佟大为、文章、吴秀波、朱亚文、*轩……一时间,“京圈”藏龙卧虎,人才济济。
再后来,冯小刚带来徐帆、王中磊、王中*、张国立、张涵予、王宝强、李易峰等一大批人,.而姜文则带来张一白、何平、耿乐。而新生代里,徐静蕾带来吴亦凡,英达也带来关晓彤、*。
至此,“京圈”兵强马壮,高手如云,既有影视公司大亨,又有名导、名编剧、一线明星加持,可谓集齐七龙珠,影响力强大得足以召唤神龙、神剧、神片。
二、
京圈强则强矣,不过本文不为京圈立传,只谈京圈情事。
前面说过,“京圈”兵强马壮,高手如云,娱乐圈由于其特殊性,情事变迁神马的又较普遍,一个个都谈很不现实,所以只选其中几位有代表性、且大家普遍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