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系带短缩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大玩家好消息武九客专9月21日开通
TUhjnbcbe - 2021/4/30 4:29:00

福州到武汉,5小时!

武夷山到武汉,4小时!

南昌到武汉,小时!

9月1日起,武九客专将全线开通运行,从福州乘动车到武汉运行时间将压缩,武夷山也首次有了直达武汉的高铁。福建人去武汉更快啦,逛吃逛吃起来吧!

武九客专是一条设计时速50公里的客运专线,起于湖北武汉,终抵江西九江,线路全长公里。

9月1日零时起,铁路部门将调整客运列车运行图,武九客专预计当天全线开通运行。初期将开行6对动车组,其中G字头动车(时速可达公里)有8对。武夷山也将首次有直达武汉的高铁。

武九客专开通后,湖北至福建的动车线路,是走武九客专从武汉至九江,然后走昌九城际,从九江至南昌,再通过向莆铁路等线路,穿越闽赣两省。

通车后

武夷山至武汉只需4小时

福州至武汉只需5小时左右

而目前福州至武汉的动车运行时间

在6小时到6小时41分不等

下面让我们从福州出发

一路看着美景、吃吃美食到武汉......

第一站:南昌

南昌是江西省省会。宏伟的滕王阁、穿城而过的赣江,古老的南昌,因为有了八一起义的历史,似乎更添了几分英雄气概。

?南昌夜景

?滕王阁

?凤凰沟景区

?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旧址

?鄱阳湖湿地

不可错过的美食

瓦罐煨汤

米粉蒸肉

白糖糕

南昌米粉

第二站:庐山

庐山又称“匡庐”,位于江西省北部的九江市庐山区内。以“奇、秀、险、雄”闻名于世,大山、大江、大湖浑然一体,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于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庐山是中国山水诗的摇篮,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为其留下余首诗词歌赋。其中以苏轼一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最为著名。

?庐山日出

?庐山云海

?三叠泉

?五老峰

?美庐别墅

不可错过的美食

庐山石鸡

石鱼爆蛋庐山野芹菜

第三站:*石

*石市素有“青铜故里”、“钢铁摇篮”、“水泥故乡”和“服装新城”之称。位于鄂东南,长江中游南岸,自然环境优美,可谓一步一景。境内有以“三山三湖”为代表的众多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于一体的风景名胜。

?*石国家矿山公园

?西塞山风景区

?磁湖

不可错过的美食

灵溪豆豉

松花皮蛋

*石港饼

第四站:鄂州

鄂州市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中游南岸。它是湖北省省辖市之一,是湖北省最“最小而精”的一个地级市。同时,它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武汉城市圈成员城市之一,鄂东水陆交通枢纽之一。

?梁子湖度假区

?莲花山风景区

?西山风景区

?观音阁公园

不可错过的美食

梁子湖螃蟹

东坡饼

鄂城桂鱼

涂镇藠头

鄂城银针鱼

第五站:武汉

武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距今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境内的盘龙城遗址有年历史。武汉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集美食美景于一体的发展城市。

?*鹤楼

?东湖樱花

?江滩风光

?木兰天池

不可错过的美食街

户部巷

万松园

吉庆街

看了这么多美景和美食,

小伙伴们,你们心动了吗?

这几年,交通发展这么迅猛,

出门旅游越来越便捷!

还等神马,

赶紧约起来!!!

来源:海峡都市报、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Uhjnbcbe - 2021/4/30 4:29:00
程少为医生 http://pf.39.net/bdfyy/bdfyw/201215/8498647.html
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dy/171025/5789675.html

图文/JmT视觉编辑/芽子

风光摄影是视觉的享受,身体的修行。

九零后出生的我,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岁月是在寒冷广阔的加拿大度过的。在坠入风光摄影之前,每年中长达半年的冬季对于这个不爱看Netflix的南方小伙来说就只剩下寒意了。

年是特殊的一年,我从平坦的东海岸搬到了多山的阿尔伯塔省攻读博士学位,在落基山脉脚下一待就是4年。刚搬过来时就能充分体会到这里的山文化:一年四季走在路上都能看到穿户外服装的行人;靠山而生的加拿大户外品牌;专业的登山组织;对于常人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山小舍;在静谧冰蓝的冰川湖中的小艇;小说中才会出现的充满圣诞气氛屋顶盖着白雪的山中小镇;以及络绎不绝地在雪地上蹦跑跳跃的,在缆车上穿着雪板荡着,在雪坡上飞行的游客们。

初春的路易斯湖,融化的一个小池塘正好能囊括下对面的群山

这个拥有千姿百态的山脉,成为了我摄影一路的奠基和摇篮,让我沉醉于奇幻的风光摄影世界,不愿放弃!这里的一切都似乎有魔力一般推着我去发现,去探索,去记录!

作为加拿大的屋脊,落基山有着丰富的山脉,冰川,湖泊,温泉,洞穴,银河,极光,瀑布和野生动物等多重风光的元素。东部的冰川水可以不远千里流向大西洋与北冰洋。如果从班芙小镇沿着冰原大道到贾思博公园,一路上将经过朱砂湖,双子湖,明尼旺卡湖等大大小小12个湖泊。

落基山中的各种大小的各种海拔的湖泊系统

初春的路易斯湖,融化的一个小池塘正好能囊括下对面的群山

其中有名的无名的瀑布更是数不胜数,从落差一两米的自然桥到落差三百米的塔卡考瀑布,另外大角第八区(BigHornDistrictNo.8)的*河(GhostRiver)附近还有着很多优质的冰岩结构。夏天观看瀑布感受水汽的清凉是一件惬意的事情;到了冬天,大多数景色被白雪覆盖,瀑布的水流减少慢慢结成晶莹粗壮的冰瀑布,吸引着全世界的摄影师和攀冰爱好者前来瞻仰。

夏天平静的水面倒影与加拿大的北极光和银河

冬天走在覆盖了一层厚雪的湖面上

每年的九月开始,洛基山便开始下雪,瀑布水量减少,开始结冰。十月份就能看到瀑布主水流周围因为水汽结冰而形成白色充满气泡的冰坡。到了十一月份,由瀑布水汽形成的冰壳会进一步增长,每当这个时候,狂热的攀冰爱好者们就纷纷伴着水流冲击声开始攀爬。进入十二月份后常常会有极寒天气,月中之时大多数瀑布已基本结冰成柱,很多商业攀冰项目便会在此时开始举办,一直持续到来年三月份。

同一个瀑布在进入冬天不同时间的冰封程度

我与攀冰这项运动的交集可以说是循序渐进的。搬到这个与山不可分割的地区,我首先热爱上了“抱石”这项运动。“抱石”是攀岩的一个分支,不为爬得“高”,更多是通过已有的几块石头(难题)去寻找最佳路线爬到终点(解题)。而在结冰的湖面上行走使我开始接触到“冰爪”,有了它,我能够更轻松地在平缓的湖面到倾斜的冰坡,再到垂直的冰壁之间过渡。

第一次爬上冰瀑布却是一件令人满足的事,也许向下俯瞰时你还在后怕,但之后就是心口传来的真实的激动与震撼!

最经典的“气泡湖”,亚伯拉罕湖(AbrahamLake),位于落基山脉的东部11号公路,是一个人工水库。每到冬天甲烷和冰面不同的冰点会造成甲烷堆积在冰层中,气温到达零下15度后开始顺着冰面变厚。湖边因为结冰扩张形成冰坡,需要穿冰爪才能下刀湖面。

攀冰运动作为攀岩运动的衍生,确实会有很多不确定性,但它也确会给予一部分人许多乐趣。但如果你尝试了,你就会发现,其实穿戴正确的装备和在正确的季节攀冰比一般人想象得要安全很多。

给大家科普一下攀冰专用的装备:技术冰镐,立齿冰爪以及全卡or半卡高山靴

技术冰镐不同于爬雪山用的直立冰镐,大多40cm长,有一个弯曲的稿柄使得挥镐砸冰时能避免手砸到冰壁上。而在冰壁上,他们会成为你的手的延伸,每支合格的镐能承受4千牛的重量。像攀爬冰屋脊这样越激进的攀冰类型,就会使用更加弯曲的镐柄和额外的握柄;而经典结构的冰镐则更适合多种场景的使用,包括登雪山等。我使用的是一对黑钻的ViperHammer。

市面上冰爪有几种类型,只有铬钢前齿的立齿冰爪是适合垂直攀爬的,因为其有特殊的卡扣机制来保证攀爬过程中不会脱落。全卡扣冰爪更容易穿戴,只需要穿进去,扣上后面的卡扣即可,但相对而言适配全卡的选择将只有一部分高山靴,因为绝大多数高山靴和一部分重型徒步鞋(有独立硬质厚底的)是提供后卡扣的,因此购买半卡的冰爪就意味着有更多(更便宜)的鞋子匹配。半卡的鞋子相对稍微费事一些,因为扣上卡扣以后还有一根鞋带作为双重保护。我使用的是非常亮骚的Grivel的G14Cramp-O-Matic。

高山靴是不少人(包括我)刚入坑时比较容易漏掉的一项投资,而和攀岩登雪山等相关的鞋子都不便宜。高山靴的选择主要集中在Scarpa和LaSportiva两个意大利牌子,价格都在以上。他们几乎都采用了Vibram的大纹路鞋底,不需要使用冰爪也能在高海拔山石中行走。另外至少提供和鞋底结实一体半卡的卡槽。鞋子的外层材料都是硬质或者半硬质的塑料材料,有点像滑雪鞋。越高海拔使用的高山靴拥有越厚的内部保暖填充和更高的鞋帮,而羊毛的厚袜子就充当了排汗和防摩擦起泡的作用。我收了一双二手的SalewaGTX面料V底的鞋,未来准备升级成LaSportivaNepalCubeGTX。

从上往下分别是:攀登头盔,抓绒帽,干绳,安全带,左边的快挂组,两边的技术冰镐,连接安全带的主锁和保护锁,右边的冰锥,阿巴拉科夫钩(Abalakovhook),高山靴和立齿冰爪。

攀冰的穿着,和其他攀登活动一样,轻质的安全帽是最必要的装备。特别在天气转暖以后,嵌在山头上的冰柱、石头松动坠落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攀冰这个冬季特有的活动,常常与流动的水作伴,以及在运动的时候身体大量散热,攀冰的时候身体几乎在寒冷环境下静止。因此动态和静态保暖,配合防水透气服装都需要考虑。户外的三层穿衣法还是适用的,我尝试过在-35度的天气在一个冰洞的冲沟(夏天有水的狭窄深谷)里攀登,攀登时穿运动内衣,外加一件抓绒衣,外面两层棉衣以及最外层的防水冲锋衣,下身则是雪裤和防水的雪套直接连接着高山靴。但我的每一条裤子都会在攀冰或攀冰的路上被冰爪锋利的前齿戳坏,还是在使用了雪套的情况下。不用雪套只要裤子被刮到踩到一下分分钟就会戳出一个洞,于是我现在坚决穿旧裤子去攀冰了。其他必要装备还有抓绒帽和面罩,两幅防水手套,保护用的眼镜,头灯,和打保护用的厚羽绒服。天气在零下十度以内的话,攀登就只需要内衣,一件棉服和一件软壳就基本足够。

现在的常用备选户外衣服,个人比较喜欢巴塔哥尼亚的里面和中间层,螺母外层和一件老人头硬壳,五件衣服选2-3件搭配就足够了

妹子的常用户外装备,巴塔哥尼亚的确实要更时尚一些,红色的是黑钻的GTX硬壳,第三件棉服也有H2NO防水透气层,但更像软壳。

好了,给大家普及完装备的搭配,接下来讲讲我攀冰一路的故事!

把逝去的风景留在镜头里

阿萨巴斯卡冰川

被雪覆盖的哥伦比亚冰原的一部分,阿萨巴斯卡冰川被月光照亮,这里也是冰川之行得起点。

因为落基山的高维度,普遍在接近两千米的高度就能发现一些冰川,而攀爬到两千五百米就可以站在冰原的冰盖上面。其中最容易靠近的是哥伦比亚冰原上的阿萨巴斯卡冰川(AthabascaGlacier),被誉为北美最美公路的的冰原大道就在其冰舌处经过。这座冰川在过去的年间已经消融了一半的体积,并且在下游形成了一个冰川湖(SunwaptaLake)。到年,从路边下车就可以站到冰川上,而现在只需徒步不到一公里就能站在冰舌上面了。在过去的几年里,这个冰川最吸引摄影师的莫过于冰洞了,可就在前年因为冰川的消融已经整体塌陷了。

原来可攀爬的冰冻因为天气变暖而塌陷,图片摄于年4月

下面这两条GPS路线记录了今年我爬这个冰川的路径。整个冰原一带都是没有任何手机信号的,还要在黑夜中徒步返回,因此知道自己的坐标尤为重要。这里要提到我的手表,可以检测身体状态并在需要时通过卫星导航回到出发点坐标。

因为在有坡面的雪里负重徒步的平均速度大概只有浇筑的平路上无负重的三分之一,因此在做路线规划时,要充分考虑自己在不同路况和负重下的体力。我第二次走这个冰川的时候就根据已知的地形抛弃了一些衣服、冰锥和快挂,选择了更轻的三脚架来节省体力,并且选了一条更省力一些的路线,因此到达第一层冰壁的时间几乎减少了一倍。

左边是GPS路线图,右边是在冰川中徒步的花絮,可以看到右下图中已经下起了大雪。

从远处看的时候,冰壁给人的感觉就薄薄的一层,走到跟前还是发现非常壮观的。

走在冰川上,也可以看到环绕在周围的更高处的冰川已经冰洞。

第一次走到冰壁时已是日落时分,到了晚上才真正开始攀爬。

我比较喜欢的中二姿势,坚持了10秒钟的曝光之后,垂着的手有点抖了。使用的iso,画面算纯净。

这个图和之前是同一个场景,相机倾斜了一些因此冰壁看起来更陡峭。因为这次只有两个人,一人负责相机,所以是没有绳索做保护,只有自己身上带的一个冰锥和一根短绳做临时保护。看着不高实际也爬了5-6米。

一张刚买了冰镐就兴冲冲跑到冰舌去玩的照片

第二次上冰川原本准备翻过两层冰壁到达冰盖跟前,奈何遇上暴风雪不得不提前下撤。但无论如何,沿途的风景和队友的相互鼓励都成为了非常难忘的经历。等到下一个夏天,再去最后一道冰盖处拍银河。

转弯遇见另一种“别有洞天”

约翰斯顿峡谷

约翰斯顿(Johnston)峡谷是班芙常年开放的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整个峡谷全程不到三公里,有建立于悬崖中层岩石上的台阶,有沿脚边流淌而下的溪流,走起来起起伏伏颇有趣味性。一路顺着山势提升可以看到五六个小瀑布,或藏在树丛中,或从崖顶垂直泻下。

Johnston峡谷初春以后半融化的冰瀑布一直连接到水面上。

峡谷的终点有一挂瀑布是攀冰的热门地点,整个溪水从两边的悬崖溢出,延绵的冰瀑布不高但却有百米宽。在这里,有不必用冰镐就能爬到的垂直冰瀑布,爱好者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坡度。

拍摄于月夜Johnston峡谷小径的末尾,可以看到悬崖顶端挂着冰柱,这在春天开始融化或者稍暖的气候时容易坠落下来。

这张图可以近距离观察上面的冰挂和下面的碎冰块,拍摄于早期还没有冰镐时。

距离之前的冰墙百米以内的另一处小瀑布,这里的地貌也非常有意思,这个小瀑布的下面就是一个比较大型的山洞,和一个非常陡峭的U形湾。

最左边就是上图的小瀑布,巨石的右边就是水流的去向。

上图就是在这个山洞中拍摄,可以看到山洞上方就是悬崖和巨树,这也是小径的位置所在,如果不知道这个隐藏的洞穴很可能就会错过了。

离Johnston峡谷不到一小时车程能到达的自然桥,夏天时水流汇聚冲刷而形成,冬天就能走到“桥”的地下。在这个冰柱的后面还能听到冰层下的水声。

沿着冰原大道向北行驶一个小时可以到达一个我很喜欢的瀑布:豹瀑布(PantherFalls),沿着路边的丛林向下徒步,十分钟就可以听到巨大的水声。它是直接从悬崖上倾泻而下的几股独立水柱,而不是依附在石壁上的,所以我们可以走到冰瀑布的后面。

走到了冰瀑布的后面向外拍摄,看着就像是冰洞一般,头顶挂满了小冰凌,非常好看。

十一月的豹瀑布,还没有完全冻结,我们爬到了瀑布跟前,头灯照亮了水柱。(里面的红光是另一组摄影师没有冰爪只能在山的另一边看着我们)

沿着冰原大道继续北上路过的辛华达(Sunwapta)瀑布,造型十分好看,但因为瀑布非常暴露,全部冻上以后就会很快被厚雪覆盖,只能在瀑布顶上打冰锥下到峡谷中。

被藏起来的人间仙境

马琳峡谷

最后来说一下贾思博(Jasper)国家公园的核心景点马琳(Maligne)峡谷。这个峡谷距离小镇只有五公里的距离,沿着峡谷两岸都有修建好的步道,并且有六七座桥梁连接两边。不过最有意思的还是等冬天溪水冰封以后亲自在冰面上走,可以看到很多光滑的洞穴,冰瀑。

十一月份,马琳峡谷还没有完全冻住的小瀑布

因为本身周边开发的很好,马琳峡谷的攀冰资源是我觉得最安全(没有雪崩灾害)也是最丰富的,不但有峡谷本身落差带来的瀑布,更是有很多从悬崖边落下的细水流被逐渐冻出的瀑布。另一个绝佳的好处就是可以直接在瀑布的顶端打好冰锥,然后体验相对轻松的顶绳攀登。

别有洞天的马琳峡谷底

冬天才露出来的山洞,夏天水位升高这里会冒出泉水

当天的气温零下35度,但深入洞穴内有地下水带来的4度的湿暖水汽,也因此造就了洞口的雪挂。

必须承认拿着双镐的感觉非常满足!完美的平衡,忍不住想在冰面上凿上几下。

脚下全部是因为冬天而筑起来的冰层,而从地下流过的水源还保持着流动,所以造就了这张20秒曝光的拉丝效果。

与上图同一片水面,开春以后冰雪消融,已经不适合去往前面的冰瀑。

除了攀冰之外,在洞穴里面甩钢丝棉也是很有意境的冰与火之歌,在尝试了几十次点火之后终于点燃了。

未来的一年里,也希望自己有更多的时间来练习攀爬和队友做到更好的配合,在夜晚也有信心可以爬到更高的地方,更好的机位。也希望这篇文章在介绍攀冰这个比较小众的运动的同时也能给读者一些夜拍方面的思路。

想要了解更多摄影师JmT的作品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玩家好消息武九客专9月21日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