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的日子里,多疑,成了领队们的“通病”。张伟华说:这是科学的态度。但即使科学的防护,也不敢夸口说百分之百安全,这就是新冠病*的凶险之处。好在,拐点就要来了。
张伟华向医院情况杨寿清摄
“拐点就要来了”,这是张伟华大胆的预判。他说,从医院的情况看,他相信自己的判断。
医院是张伟华带领的这支天津救援队医院。此前的2月6日,抵达武汉的第二天,他们就参医院,那是“武汉保卫战”最严峻时刻紧急筹建的5医院之一。在圆满完成任务后,2月10日,国家卫健委又急令天津救援队移师医院,从图纸到收治病人,仅用了36小时,医院交付使用。
张伟华介绍,医院展开床位张,由医院托管,有来自天津、广东、河北、江西的多名医护人员在此奋战。从开舱至今,已经收治确诊病例多人,治愈多人。
医院解了燃眉之急,这是关键时刻的关键一招。目前,医院每天都有人治愈出舱,床位已有空置了。张伟华说,现在每天都有几十人出院。别处医院也是这样。每天入院患者逐渐减少了。张伟华预判的“拐点来了”就基于此。随着武汉市拉网排查落实到位,存量病例正在削减,“应收尽收”已经实现,现有医院的床位,已经能够满足救治需求,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张伟华估计,再有半个月,医院现有确诊病例大部分应该都能治愈出院。
张伟华(左一)与医护人员一起送治愈者出舱张伟华供图
据记者了解,至今,武汉市已建成的医院达19家,展开床位3万多张。随着确诊病例的减少,一些医院已经开始“缩舱”。
什么时候能“清舱”呢?张伟华说,要所有的医院“清舱”为时尚早,因为疫情还没有完全控制,警报还没解除。他打开手机,调出一组数据:至2月26日24时,湖北省新增确诊病例例,其中武汉例;新增治愈出院病例例,其中武汉例。这里面当然包括医院出舱的几十人。张伟华认为,随着出舱病例的增多,现有医院的病人或许“并舱”收治,这样可以大大节约医疗资源,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张伟华的这一判断,与钟南山院士的预期也基本吻合。2月27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在广州向媒体表示,此前预测的疫情高峰时段已经在2月中旬到达,正在回落,“我们有信心,四月底基本控制(疫情)”。
这是令人宽心的消息。“拐点”就要来了,武汉的春天也来了。
海河传媒中心出品
海河传媒中心记者杨寿清
编辑:王晓羽
觉得此文有用,就点“在看”支持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