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人际交往中,也有一定的原则在起主导作用,这就是邻近原则。
也就是说,在建立和维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人们大多会选择相邻和就近的人,而不会舍近求远。一旦空间距离增加,这就让人在无形中拉开了距离,关系自然发生变化,即使是亲戚也不例外。
据调查,在人的一生中,可能会与万人相遇,与其中的3.98万人的进行语言交流,对人产生好感,最后互相有往来的则只有人。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在交往的圈子中,虽然人们会接触到很多人,但由于人的精力所限以及其他原因,大概率地只会与很少的人发生联系,而不可能与每个人都成为朋友。在人际关系中,关系的好坏取决于相互之间联系的程度。一旦联系不再紧密,即使再好的关系,最后也会逐渐淡漠下去。对亲戚、朋友来说,尽管有共同的血缘或者友谊,但由于没有长期生活在一起,因而不会产生共鸣。长此以往,其作用和影响会被身边的人所取代,感情就会越来越淡,甚至慢慢变得疏离,可能还不如在身边的邻居和同事。“断亲”现象急剧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呢?1、城市化的影响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人口迁移不多,大家都居住在附近,有的甚至住在同一个村里,即使是在城市里,城市的规模也不会很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开始进行大规模的迁移,城市变得越来越大,人们居住的地方越来越远、越分散,甚至遍布全国各地。即使是逢年过节,亲戚之间再想走动也变得困难,再加上工作、子女读书等原因,很难有时间聚在一起,互相之间的往来也变得更少。2、自我意识增强在上世纪末,独生子女逐渐成长起来。他们由于没有兄弟姐妹的陪伴以及父母和长辈的宠爱,很少顾及他人的感受,因而养成极强的自我意识。在他们的心目中,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感觉为重,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