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是指医生用手或肢体的其他部位,或借助一定的器具,在受治者的体表作规范性的动作,以防病治病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医院情况特殊,隔离条件有限,病人个体差异不同,或有基础病症,或未适应隔离生活状态,从而表现出各种不适症状,此时及时予以干预或指导病人自我按摩,可极大减轻病人生理和心理的不适,增强治疗信心。为此,我们针对目前搜集到的方舱隔离病人的常见病症和不适,整理此推拿干预方案,以方便医生或患者自我按摩,具体如下:
1、头痛(含偏头痛)
头痛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因多种原因引起。外感头痛、颈源性头痛、偏头痛、内伤头痛等适宜手法治疗。
治则:疏经,通络,止痛。
取穴:风池穴、太阳穴、百会穴、率谷穴、合谷穴。
定位:风池穴-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太阳穴-在颞部,眉梢和外眼角中间向后一横指凹陷处。
百会穴-位于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即头颅巅顶。
率谷穴-位于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处。
合谷穴-在手背部,第一、二掌骨间,在第二掌骨桡侧终点处。
操作:坐位或仰卧位,以单指或双指指腹按揉穴位,每穴3-5分钟,以感酸胀为度。
注意:力量不可过大,不可用指甲按压。
2、眩晕
即目眩、头晕的简称,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并见。分颈椎源性眩晕和内伤眩晕。
治则:补虚泻实,调整阴阳。
取穴:印堂穴、百会穴、太阳穴、风池穴、天柱穴、天门穴、坎宫穴。
定位:印堂穴-位于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
百会穴-取穴同前。
太阳穴-取穴同前。
风池穴-取穴同前。
天柱穴-位于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当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天门穴-前额印堂至前发际正中。
坎宫穴-眉头至眉尾。
操作:坐位或仰卧位,以单指或双指指腹按揉前五穴;开天门,以大指固定太阳穴上,左右食中指交替自印堂穴推至前发际正中;推坎宫,以大指固定太阳穴上,左右食指屈曲自眉头推至眉尾。每穴3-5分钟,以感酸胀为度。
3、失眠
失眠又称不寐,指以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轻者难眠易醒,重者彻夜不眠,可单独出现,也可与头痛、焦虑、眩晕、心悸等症同时出现。在隔离病人中,特别是早期进舱病人中多见。
治则:宁心安神,平衡阴阳。
取穴:印堂穴、神庭穴、风池穴、安眠穴、神门穴。
定位:印堂穴--取穴同前。
神庭穴-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风池穴-取穴同前。
安眠穴-耳垂后的凹陷与枕骨下的凹陷连线的中点处。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的中点。
神门穴-腕横纹上,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操作:单指或两指指腹按揉,每穴3-5分钟,神门以单指按揉,可适当延长按摩时间。
4、焦虑
焦虑是对亲人或自己生命安全、前途命运等的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情绪。隔离病人对于环境的陌生及对新冠病情的恐慌等都易造成焦虑。
治则:安神定志,疏肝理气。
取穴:印堂穴、神庭穴、内关穴、神门穴、太冲穴。
定位:印堂穴-取穴同前。
神庭穴-取穴同前。
内关穴-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神门穴-取穴同前。
太冲穴-位于足背,第1、第2跖骨间,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波动处。
操作:内关、神门以大指指尖掐揉,力量稍大,余穴以食指指腹按揉,每穴3-5分钟。
5、咽痛
咽痛又称咽喉痛,是一种最常见的病症,任何刺激咽喉及口腔黏膜的物质都可能引起咽喉痛,缺乏津液,言语过多都常见咽痛。感冒、扁桃体炎、鼻窦炎、百日咳、咽喉炎以及病毒感染甚至心肌梗死均可引起咽喉痛。隔离病人情志不畅,睡眠不佳,阴虚内热,虚火上炎,多有咽痛。
治则:养阴清热,利咽止痛。
取穴:廉泉穴、夹廉泉穴、翳风穴、天突穴、三间穴。
定位:廉泉穴-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结喉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在颈部正中线与喉结正上方横皱纹交叉处。
夹廉泉穴-廉泉穴左右旁开1寸,凹陷处是穴。
翳风穴-在耳垂后,当乳突与下颌骨之间凹陷处。
天突穴-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三间穴-位于手背第二掌骨桡侧,掌骨小头后方凹陷处,握拳取穴。
操作:以一指指尖按揉,天突穴需向胸骨上窝凹陷内向下发力,大指指尖掐揉三间穴。每穴3-5分钟。
6、胃脘痛
胃脘痛是指上腹部胃脘处疼痛为主的症状,俗称“胃痛”。隔离病人或因饮食习惯改变,或因情志不畅,或因食材偏硬偏凉导致胃失和降,引起胃脘痛。
治则:温中健脾,理气止痛。
取穴:内关穴、中脘穴、梁丘穴、足三里穴、鸠尾至神阙线
定位:内关穴-内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梁丘穴-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中指)处。
鸠尾至神阙线-剑突下至肚脐连线。
操作:大指指尖掐按内关、梁丘和足三里穴,以一手掌根部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揉中脘穴,再用掌根自鸠尾推至神阙,左右穴每次选一,每穴5分钟。
7、腹胀
腹胀是指患者自觉腹部存在肿胀或者鼓胀的感觉,也可指患者自觉腹部有充满感,或者自觉有过多的气体,腹部有充盈感,腹部的压力或者是腹壁的张力增加,且患者多见膨隆以及腹围的增加。腹胀有功能性腹胀以及器质性疾病所致。隔离病人因长时间坐卧,或情绪不佳,肠腑气机不畅,腹胀憋满。
治则:理气通腑
取穴:天枢穴、气海穴、内关穴、上巨虚穴、摩腹。
定位:天枢穴-脐旁2寸。
气海穴-脐下1.5寸。
内关穴-取穴同前。
上巨虚穴-位于小腿部外侧,犊鼻穴下六寸,胫骨前嵴旁开一横指。
操作:以单指或两指指腹按揉,以酸胀为度,左右穴每日选一交替,每穴5分钟。摩腹以双手叠加,自肚脐起,沿顺时针螺旋往外摩腹,力量不宜过大,每次圈。
8、胸闷
胸闷症状常表现为呼吸不畅,运动后尤为加重。是多种功能性或器质性心肺疾病的常见症状。方舱中隔离人数众多,空气质量较差,有些病人精神过于紧张焦虑也可能有胸闷表现。
治则:宽胸理气
取穴:天突穴、膻中穴、内关穴。
定位:天突穴-取穴同前。
膻中穴-胸部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中点。
内关穴-取穴同前。
操作:以一指指尖按揉天突穴,需向胸骨上窝凹陷内向下发力;内关穴以大指指尖掐按;膻中穴以一指或两指指腹按揉,才以掌根或大鱼际自上而下推揉。每穴5分钟。
9、眼干或眼花
眼干或眼花是眼睛过度疲劳,缺乏滋润的常见症状。也见于干眼症或其他眼部疾病。隔离病人活动受限,长时间观看手机,极易造成视疲劳。
治则:舒筋、活血、明目。
取穴:睛明穴、瞳子髎穴、推坎宫
定位:睛明穴-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瞳子髎穴-目外眦外侧0.5寸凹陷中。
坎宫穴-取穴同前。
操作:以一指指腹按揉,两侧穴位同时按揉,推坎宫方法同前。
10、颈项痛
颈项痛是指颈项部肌肉痉挛疼痛,活动不利,有见于多种颈椎病及落枕。隔离病人长时间坐卧,看手机等都有可能引发颈项痛。
治则:舒筋通络,活血止痛。
取穴:风池穴、天柱穴、肩井穴、颈夹脊(4、5、6)、手三里穴、后溪穴。
定位:风池穴-取穴同前。
天柱穴-取穴同前。
肩井穴-取穴同前。
颈夹脊穴-颈椎至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取4、5、6节段。
手三里穴-在手臂背面桡侧,在阳溪穴和曲池穴连线上,位于肘横纹下两寸处。
后溪穴-手掌尺侧,微握拳,当第5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操作:风池穴、天柱穴和肩井穴操作同前;颈夹脊穴以两指或三指从上往下按揉,两侧同步进行;手三里穴和后溪穴以大指指尖掐按,左右穴每日选一交替。每穴3-5分钟。
11、腰痛
临床常见腰痛主要是慢性劳损或退行性病变造成的。方舱中活动空间有限,长时间坐卧可能诱发腰痛。
治则:舒筋止痛,补肾健腰。
取穴:肾俞穴、腰眼穴、委中穴、手三里穴。
定位:肾俞穴-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腰眼穴-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的凹陷中。
委中穴-位于腘窝正中,腘横纹的中点。
手三里穴-取穴同前。
操作:以拇指指腹按压肾俞穴、腰眼穴,其余4指固定于侧腰部,左右同步;以中指指尖掐按委中穴,其余4指固定于膝外侧,左右同步;大指指尖掐按手三里穴。每穴5分钟,力度稍重为宜。
12、痛经
女性经期前后或期间出现的以下腹痛为主的症状。
治则:活血通经,行气止痛。
取穴:中极穴、内关穴、合谷穴、三阴交穴。
定位:中极穴-位于下腹正中线上,脐下4寸。
内关穴-取穴同前。
合谷穴-取穴同前。
三阴交穴-位于足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后缘。
操作:以掌根沿顺时针旋转按揉中极穴;以大指指尖掐按其余三穴,左右交替取穴。每穴3-5分钟。
医院中医科易韬
年4月6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