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系带短缩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一张祛湿方,来自医圣仲景,四味中药,帮你
TUhjnbcbe - 2025/3/11 17:21:00
北京治疗白癜风找哪家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中医中有话,叫做“千寒易去,一湿难除“,可见人体排湿工程的难度,简直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湿气过盛,在现代人身上太普遍了,百分之七八十的人都有这个问题,去看中医时,伸出舌头一看,几乎都是舌体胖大,有齿痕,这些都是体内水湿过盛的表现。

很多人会有疑问,体内水湿多,少喝点水不就行了?

道理没有那么简单了,我们中医认为,体内水湿多的原因是身体运化水液的系统出了问题。

正常情况下,我们喝进体内的水,首先要通过脾的运化,把需要的水液运输到身体各部分,比如唾液、汗液的产生都需要这些水分的参与,没用的水液会通过膀胱变成小便排出体外。

如果身体的水液运化系统出现问题,水液不能正常被利用,排泄也出现了问题,此时就算是少喝水,也会出现水湿的问题。

比如水肿的患者,体内水液排泄不畅,水湿蓄积在体表就会导致水肿,即使少喝水,水肿也不会消减,甚至身体会出现缺水,危害生命。

中医看来有下列几个方面导致身体湿气!

脾阳受损

水湿肿的第二大原因是脾阳受损。中医认为,脾的主要功能是运化,不仅运化食物,也会运化水液,对水液的代谢起到关键作用。

现在技术条件好了,冬天也能随时吃到冷饮,更别说夏天的冰镇西瓜、冰镇果汁、冰镇啤酒了,更是唾手可得。

这些寒凉的食物进入脾胃,要想得到充分的消化吸收,必须要消耗额外的脾胃阳气。久而久之,脾阳受损。

脾阳受损,水液的运化就会出现障碍,水湿泛滥,导致体内水湿过盛。

水湿上冲头脑会导致头晕、耳鸣;水湿蕴积中焦脾胃,导致呕恶、腹泻、甚至完谷不化;水湿泛滥肌肤,导致肢体水肿,水湿下注,导致女性白带增多,男性阴囊潮湿。

肾阳不足

肾主水,肾也是负责水液的运化代谢。而现代人的不健康生活方式,消耗肾精的行为特别多,比如熬夜、久坐等等。

肾阳不足,水湿泛滥,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经常容易水肿,特别是双下肢比较明显。

其他因素

也有很多其他因素会导致水湿较多,比如我们没法控制的天气,尤其是南方环境比较潮湿,外湿会引动体内的内湿,两湿相合,会造成水湿泛滥。

还有很多生活方式也能造成水湿泛滥,比如淋雨、出汗后没有及时换衣服,导致水湿通过毛孔进入身体。

如何祛除水湿:

一个千年妙方送给你,来自医圣仲景,效果绝佳,堪称千古第一祛湿方。

这个神奇的方子就是苓桂术甘汤,后世祛湿的方子成百上千,但总体都离不了这个根本的方。

苓桂术甘汤的组成:茯苓20克桂枝15克白术10克炙甘草10克

第一味药——茯苓

大家对茯苓实在是再熟悉不过了,茯苓能利水渗湿,健脾安神,很多人都知道。

茯苓是寄生在松根上的真菌。《神农本草经》中有这样的记载:“茯苓,味甘、平,一名伏菟,生太山山谷大松下。”

茯苓这味药它祛湿能力特别强,主要是用过两种途径祛湿。

首先健脾,茯苓能够健运脾胃,脾胃的功能恢复,就能促进水液的代谢。民国大医张锡纯认为茯苓可以通过将脾胃之中的痰饮化成水液,使其加入到人体的循环系统之中,以达到祛湿健脾的效果。

茯苓有利水的功能,茯苓是往下走的,能够把中焦脾胃的水湿通过小便的方式排出去。

很多水肿的患者服用了苓桂术甘汤,排出很多小便后,水肿就消退了,利用的就是茯苓的利水作用。

第二味药——桂枝

仲景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这个温药便是指桂枝了,桂就是桂树的枝头,最上面的那一小节嫩嫩的树枝,可见它的生发之力是很强的。

这个桂枝就好比太阳,它能够气化中焦脾胃的水湿,让水湿变成人体可以利用的水蒸气,让这些水蒸气滋润我们身上的每一寸肌肤,每一个毛孔

第三味药——白术

白术也是健脾祛湿的高手,它的味道很香,它既能够像桂枝一样叫醒我们的脾胃,也能够像茯苓一样祛湿,只不过它的药性是往上走的。

白术气化的是中焦脾胃可以利用的水湿,把它变成身体需要的津液。

第四味药——炙甘草

甘草,小伙伴们都知道,主要功效补中益气,调和诸药。炙甘草在甘草的基础上烤制或者蜜制,去掉了甘草清热解毒之效,增加了补中益气的效果。

炙甘草在这个方子起到什么作用呢?第一调和诸药,第二救津液,因为桂枝白术都比较温燥,又加之大量的茯苓利水,为了防止大量的津液流失,所以加入炙甘草反佐一下。

分享自《随食养》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张祛湿方,来自医圣仲景,四味中药,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