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秦在消灭六国的时候,不同的阶段采取了不同的战术,在当时的局面下,秦国已经足够强大到任何一个单一的国家都无法与之抗衡,面对如此强大的秦国在前,六国惧怕又慌张,急于寻找一个生存办法,而秦国,面对六国的生存之道阻挡了它继续扩张的之路的窘境,也想出了破解六国策略的办法。六国与秦的措施,实际上像矛和盾,互为克制,这一对矛盾,引出了两个人,我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纵横家:苏秦和张仪。他们的思想互相克制,两个互为对手的人在乱世展开了一场角逐。
苏秦早年游学,一边读书,一边谋求做官之路,最后是一无所获,狼狈的回家之后还遭到家人的嫌弃,别人在外打工赚钱,苏秦在外呢练习演讲,回家之后的他很是郁闷,面对着满屋子的书心里愧疚,于是拿起了兵书研究,读书累了之后就用锥子扎大腿,血流至脚,悬梁刺股中的刺股就是指的这位名人。一年之后,他高兴地对人说:我终于参悟一种方法,足以说服天下所有的国君。
学成之后,苏秦就踏上了游说的道路,第一站就是周天子,周天子手下的人看不起他,他又去游说秦惠文王,这时的秦国君主刚刚杀了商鞅,非常讨厌说客,这是第二次失败,第三次失败是在赵国。事不过三,第四次他求见的人是燕王。他重点对燕王讲了这么一个事实:你之所以没有受到秦的扫荡,是因为你的南边有赵国为你庇佑,最后提议,燕要和赵处理好关系,与秦之外的国家处理好关系,就可以自保平安。这就是苏秦的战略,后世称为合纵这六个国家组成一个联盟来对抗秦国的扩张。
苏秦的主张成功了吗?他得到燕王的认可和资助后,又踏上了游说的道路,一路下来,六个国家结成联盟,正是有了这个联盟,让秦在十五年内未敢踏出函谷关一步,至少短期来说,它阻碍了秦的东扩,它是成功的,对六国丝毫无计可施的秦,也终于找到了抗衡之法,带来这个理论的人叫张仪。
张仪并非旁人,他是苏秦的同学。师承同门鬼谷子,不过苏秦早先出道了。张仪早年也很惨淡,有一次,他和楚国的相国大人吃饭,巧的是相国大人的一块玉不见了,众人纷纷指出是张仪偷的,因为他穷。相国大人便赏了他一顿板子,一瘸一拐的张仪回到家后,便受到了老婆的讥笑:你要是好好读书,不耍嘴皮子,能会被人打一顿?可他并不生气,反问老婆:我的舌头还在吗?只要舌头在,就有翻盘的机会。张仪落魄中想找苏秦帮忙混口饭吃,但是苏秦将他羞辱了一通,这是苏秦佩戴了六国相印后在赵国做官,张仪心想,能治服赵的也就只有秦了,一咬牙,就向秦国奔去,张仪的本事在苏秦之上,一次谈话之后,秦朝国君就让他做客卿,向他询问应对六国的办法。从此,张仪便开始了破解苏秦谋略的旅程。
他先到魏国游说,希望魏国能带头尊秦,魏国国君死活不干呀,于是就采用软硬兼施的办法,利诱之下进行了军事打击,刚好魏国和齐国有矛盾,又吃了一次败仗,魏国国君不得不尊秦,得到这个结果后,张仪回到秦国继续当官,他前脚走,后脚魏国就合纵,又开始军事打击,魏国又尊秦。一来二去,魏国就被收拾了。这种策略史称连横,即秦国和六国中的一国组成联合,合纵被破坏,其他五国对背叛的国家进行军事打击,多次的战争,自然会垮掉整个国家,苏秦的合纵之术便被老同学破坏了。
完美的合纵之术被连横破解了,这是为何呢?归根结底还是利益的难以长期保持一致,六国之间不仅面对着同一个敌人,六国内部也还有复杂的争夺关系,这样的结合,其实是很不牢固的,那些容易受到秦国军事打击的国家,总是在合纵和连横之间摇摆,而那些与秦地缘较远的国家,则是坐山观虎斗。同一个老师的学生,秉承着两种相反的理论,互为克制中此消彼长,在乱世之中切磋较量,在时间推移中,诞生了两位传奇人物。最终,还是张仪高明一些,在历史的浩浩汤汤的推进中,六国终会覆灭在秦的虎狼之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