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生活中应该经常听到两个词,一个是上火,一个是湿气,湿气可以说是万病之源,湿气重可引发其他的疾病,最熟悉的就是,湿气重可引发肥胖。而湿气分为外湿和内湿,外湿是人体受到外面的邪入侵引起的,内湿是人体内各种原因引起的。
那怎么知道自己是否有湿气呢?
睡觉睡不安稳,睡觉怎么都睡不够,睡醒后乏力,没什么精神头,身体发沉,腿面色发黄,舌头发黄,发白,舌苔重,喉咙有痰,大便不成型,大便干而便秘或者湿粘粘马桶。有这几种情况,就提示体内有湿气了。
而湿气遇到不同的情况又分为几种类型,文章有详细介绍。湿气聚集太多,湿加湿可变成湿痰,早上喉咙有痰,湿气加热邪可变成湿热,湿气遇到寒冷,湿加寒可变成湿寒。
今天跟大家分享,怎么。
只有了解了湿气的类型,才能更健康的指导我们调理身体,三看一感是辨别身体里的湿气的性质,程度很重要的一些经验。
一感:感知身体是否有湿气。
感知:
1.是否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没劲乏力?
2.腿是否发沉?
3.睡了一觉起来是否解乏,是否疲劳?
如果有这三点了,差不多就有湿气了。
三看:
1.看脸色:看脸色是否发黄。
湿寒:脸色往往是比较黄,面色萎黄,暗淡无光,黄里加点暗,寒气比较重。
湿热:油汪程亮,面色偏红,湿热体质的人脸部容易出油,头发也容易出油。
2.看舌头:舌头是反应内湿非常重要的一点。
湿气:舌头大,有齿痕,舌苔厚腻湿气越多。
湿寒:湿寒体质的人舌头有舌苔,而且发白。
湿热:湿热体质的人往往是黄腻苔,舌苔发黄,口容易有异味。
3.看大便:
湿热:湿热体质的人,大便其实是可干可湿的,大便干不容易排出时称之为便秘,这往往是在热重于湿的情况下发生的。但湿重于热时,大便不成型了,粘性大粘马桶不容易冲走,味道比较大,大便粘而有臭味。
寒湿:寒湿型体质的人大便也是不成形状的,但是不粘,容易排出来,比较痛快,严重的时候可像水一样,此后往往还伴有肚子痛,肚子涨,怕凉的情况,也容易拉肚子。
湿热和湿寒的大便需要相鉴别。
那有没有什么可以祛湿的方法呢?
其实祛湿的方法是很多也比较复杂的,那么今天跟大家分享几个比较通用的祛湿的方法,它不管是湿热,湿寒,还是湿毒,都有一定效果的。
1.穴位按摩祛湿:
足三里:中医里我们说的祛湿是要健脾的,健脾可以按摩足三里,足三里在我们的膝盖外侧,外膝眼下三寸的位置,在足三里的位置上进行点按,有酸胀痛的感觉即可。
阴陵泉:足三里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突隆尽头沿上,用手一摸就能摸到的。阴凌泉是祛湿的穴位,足三里跟阴陵泉一起点揉是健脾又祛湿,不管是湿热还是湿寒,效果都不错的。
2.腹部按揉法祛湿:腹部是五脏六腑的所在之地,是排湿的关键,双手掌心贴于腹部,用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的方式进行按揉。
寒湿型:如果是寒湿体质的人,以逆时针为主。
热湿型:如果是热湿体质的人,以顺时针为主。
3.中药泡脚祛湿:有条件的话可以用中药来泡脚,但没有条件或者讲究方便的话,可以用,葱,姜,艾叶来代替中药泡脚,这些食材类的药物随手都能找到,而且祛湿的效果也很好。
4.温水泡脚祛湿:就算没有这些葱,姜,艾,用温水泡脚效果也可以的,因为我们的脚上有两个穴位,一个是涌泉穴,在脚心,一个是太溪穴,在脚踝上。通过泡脚的方式,都可以对这两个穴位进行刺激。这两个穴位是肾经的,肾主水液代谢,肾经温暖了,水液代谢少了,湿气自然就好了。
这些方法不需要准备太多,简单有效,只要坚持,湿气自然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