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辣汤是河南省西华县汤类名吃之一,历史上以彭集镇彭可选家做的糊辣汤最负盛名。彭家的糊辣汤,面筋大,有嚼头,粘而不腻,酸辣适宜。民间有顺口溜:“筋筋硬硬面筋子,滑滑爽爽粉皮子,滴滴溜溜粉条子”,说的就是彭家的糊辣汤,现在又以逍遥镇的糊辣汤最为有名。
胡辣汤最早记载于北宋的《太平和惠民剂局方》等医药著作,认为在食物里加入辛温香燥药物有益行气,故而具有醒酒消食功效的酸辣汤的肉粥开始流行,至今成为中华美食。
要说这胡辣汤在河南美食界的地位,就好比美国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猫王在人民心中的地位。无猫王无音乐,无胡辣汤何谈早餐。
河南人的早餐,无论是路边的小摊,还是高档的星级酒店,都可见胡辣汤的身影。在我们河南人眼中周口西华县逍遥镇的胡辣汤最为知名,其中逍遥镇的高记胡辣汤就实至名归的上了《舌尖上的中国》。
虽然在纪录片中仅有4分钟的登场时间,但摄制组在逍遥镇花费了10天时间去拍摄。如同舌尖上的中国在开场白中介绍的一样,“一碗胡辣汤体现出来河南人的情怀和性格。根深蒂固的饮食喜好,让漂泊的人有了容身的地方,每次胡辣汤的味道都能温暖游子的心。”
一碗胡辣汤的熬制,涉及到胡椒、花椒、八角、茴香、豆腐、粉丝等近三十种调味品及食材。各种食材之间的强优补劣让胡辣汤在辣的基础上焕发美食所独有的香味,汤汁浓郁,香辣可口。清晨苏醒后的惺忪,工作后的劳累都在一碗胡辣汤中消融散去。
糊辣汤另有一个雅致的名字叫八珍汤,叫八珍自然夸张,不过这也说明糊辣汤“内容”很多。最常见的有面筋、海带丝、粉丝、千张丝、花生米、香菜、姜末、榨菜、胡椒粉等。根据节令和地域的不同,还会有牛(羊)肉、黄豆、木耳、黄花菜、菠菜、萝卜条、葱花等。做法很繁琐,先用淡盐水和面,揉成面团,然后不断加水“洗”出面筋。水烧开后下面筋,面筋熟后将洗面筋的水,也就是稀淀粉糊倒入锅内,小火烧至汤汁粘稠,再放入其他配料,旺火烧沸。胡辣汤盛到碗里后,加榨菜,淋香油、香醋等,喝起来粘乎乎、香喷喷。
胡辣汤有三大特点:第一是香,久闻不厌的浓香,来自上好的羊肉、羊骨、牛肉、牛骨在高温下生成。
第二是鲜美,有肉之鲜美,菜之鲜美,麦面之鲜美,三者合而为一,不腻、不腥、回味隽永。
第三是辣,它是那种绵而不燥的辣,不像辣椒入口给人三分痛感,而是缓缓入鼻,慢沁脾胃,令你胃口大开。待腹中生暖,阳气上升,微汗一发,只觉脑清、心清、身轻。而我认为,逍遥镇胡辣汤的最大特点就是醒脾。中医上说,辛燥行气,甘香入脾,喝过胡辣汤之后,上下通气,中焦健旺,水谷精微,输布全身,机体得养,精神自强,即是为此。但胡辣汤虽和之有道,然偏于温补,阳盛阴虚之人不宜多喝。
胡辣汤的做法:
胡辣汤是怎样做成的呢?胡辣汤的做法极其繁杂。不仅有做为汤引的陈年药料(有胡椒、、山奈、丁香、肉桂、草果、西茴、豆蔻等,混合碾碎,经过箩筛),还要加入新配置的草药。凌晨二三点钟便起来,分工制做粉条,鲜肉丁,面筋。一切准备妥当。便上大锅熬汤。先把陈年汤引倒至锅中,按配置草药,调味品的数量加水。先用中火慢炖。等至1小时---2小时左右。把火升旺后,再把先制好的鲜肉丁,面筋,粉条放入锅中慢炖。整个过程大约三---四个小时。
主配料:
一锅高汤(鸡汤或者排骨汤),二两面粉加水朝一个方向搅打,成为淀粉与面筋分离的面糊待用,熟鸡肉或猪肉丝三两,水发好的木耳、海带、香菇、金针菜各少许,粉条(河南特有的一种用绿豆或红薯淀粉做的面条状物,类似粉丝和米线)一两,生花生米十几粒。调料:食盐、味精、胡椒粉、辣椒粉
步骤:
将高汤置火上,待水沸腾,放入除面粉以外的其它主配料。沸腾后均匀倒入已经搅好的面糊,用铲子推动使之不沾锅,沸腾后加入适量的配料即成。
注意面粉要适量,太稠和太稀都不好喝。辣椒和胡椒粉要根据个人喜好添加。肉丝也可以用羊肉。
特点:香、辣、鲜。营养好。
逍遥胡辣汤的主料是:精粉、熟羊肉,配料为八角、胡椒、花椒、茴香、砂仁、肉扣、八桂、凉浆、粉条、味精、精盐、木耳、面芡、香油、醋等。该汤具有消食开胃,化痰止咳,祛风祛寒,活血化淤,清热解毒,行气解疟,祛虫滞泄,利尿通淋,除湿疹。祛搔痒等功效。
糊辣汤用料讲究,佐料齐全。有粉条、面筋、山药、黄花、木耳、海带丝、牛肉丁等,佐料有胡椒、丁香、肉桂、草果、西茴、豆蔻等,混合碾碎,经过箩筛。其做法是:先将主料煮熟,再用糖浆加色,并用洗面筋的水打黄。做好后的汤呈粉红透明的糊状。热呼呼的,微辣而味长。
现在,糊辣汤已经习惯的被称为胡辣汤,又美名曰:“宫廷御锦汤”。胡辣汤已成为西华县居民生活的一部分。不是正宗的逍遥胡辣汤配方,任凭你怎么熬,加工出来的汤色、香、味都比不上逍遥镇的胡辣汤。
相传逍遥胡辣汤的来源可追溯到宋徽宗年间。宫中御膳厨师,以少林寺“醒酒汤”和武当山“消食茶”二方为基础,做出了一种色香味俱佳的汤。该汤既消减了茶之苦味,又去掉了汤之辣味,且能醒酒提神,开胃健脾。御厨奉与徽宗品尝,龙颜大悦,问之为何汤,御厨回答是“延年益寿汤”。遂留御厨于宫中,并赐御厨姓赵。后宋朝遭遇“靖康之乱”,金兵攻破宋都开封,赵御厨因兵乱南逃,落泊于西华逍遥镇,“延年益寿汤”也随之落户于此。经过民间若干年的加工发展,一种以适合北方人口味、辣味醇郁、汤香扑鼻的胡辣汤在逍遥镇诞生。胡辣汤不仅色鲜味美,还有防病健身的医药价值,而且经济实惠,不管贵贱贫穷都能消费享用,所以受到众多消费者的普遍欢迎。
最后给大家奉上一首胡辣汤的歌,有兴趣的小伙伴点开听一听吧!
马逐风-胡辣汤03:55来自庆芳聊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