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
“世间纵有山珍海味、美酒佳肴,却往往是百姓餐桌上的家常小菜最受偏爱。”打开豆瓣评分网站的纪录片频道,点进近日开播的《下饭菜》的简介,就能看到这样一行字。同时,高达8.0的评分,也见证了该纪录片不俗的口碑。
不同于往常美食纪录片的是,《下饭菜》并未将镜头对准专业厨师、经典菜式,以及网红商家。而是穿梭于繁华热闹的城镇街道与人烟稀少的乡村小路之间,讲述着平常百姓家的那一碗家常的“下饭菜”。这是一部没有餐厅或档口,甚至没有职业厨师的美食纪录片。在同类纪录片中,着实过于特别。
《下饭菜》
将时光倒回到年,一部《舌尖上的中国》开播,可以说吹响了美食纪录片的“号角”,让市场看到了纪录片商业化的可能性。而在近10年的时光过去后,国内的美食纪录片领域已经“上山下海”,吃遍各地,拍摄题材和展现形式也愈发下沉垂直,这片蓝海也一度面临着被“过度开发”的危机。
影视圈的“跟风”现象由来已久,某个题材爆红后,同类作品就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出,美食纪录片这个板块自然也不例外。《舌尖上的中国》大火后,美食题材迅速在纪录片领域崛起,成为了最“出圈”题材的之一。
虽然《舌尖》后续乏力,但随之而来的《风味人间》迅速站稳了脚跟,年点击量超过亿次的纪录片共有9部,其中排在首位的是《风味人间》,点击量高达10.7亿次。
《风味人间》
《舌尖》之后美食题材成纪录片“蓝海”
但不管是《舌尖》,还是《风味人间》,其本身还是在讲述一个“大而全”的美食故事。虽说《风味人间》走出了国门,但在该类美食纪录片中,每集围绕着一个主题讲述着数个美食及其背后的人文故事。观众能在此作品中,看到天南地北、五花八门的各种美食。而随着同类竞品的出现,独辟蹊径成为了纪录片人的选择。
首先出现的美食纪录片的地域化,相比于将大江南北的美食“蜻蜓点水”地的介绍,讲透一方水土的美食文化是个不错的方向。于是,《寻味顺德》《老广的味道》《川味》……这类作品都大多聚焦于在中国版图上寻找美食的踪迹,所呈现的地方美食文化也更为深透。
地域美食虽好,但地域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于是,纪录片领域又迎来细分美食种类的高潮创作期。年,《人生一串》以黑马之势“杀出”一条名利双收之路,让网生纪录片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