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生活,很多小朋友都在上网课,运动少,饮食没规律,吃得又多。
这就很容易发生积食。
所谓积食,顾名思义,就是食物在消化道存积、胃肠不能正常运转的意思。
好比一个搅拌机,塞的物料太多,就很容易卡住了。
解决积食问题,还是得从消食和健脾入手。
草莓舌,一种典型的积食舌象
有积食的宝宝容易出现口臭、便秘、闹人、睡眠不安稳、手心热、肚腹胀等情况。
这些常见的情况,细心的家长一般都能够发现。
要是自家的宝宝出现以上症状,可以先观察一下孩子的舌苔。
宝宝正常的舌头是舌体淡红、舌苔薄白的。
但如果看到舌头上充满了小红点,用手去摸还能感到有些刺手。
这就是体内有热的重要表现。
就像这种。
舌质淡红,舌体铺满小红点,与草莓有几分相似,舌苔黄白腻。中医称这些不正常的小红点为“星点”或“芒刺”。这种舌象常见于湿气重,湿热明显的孩子。
“草莓舌”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之季发病为多。
它的出现,证明宝宝肠道内有“垃圾”堆积,是内热的表现。
热邪越盛,芒刺越多。
这在临床中医中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积食舌象。
但是家长们需要注意一点,内热是有实热和虚热之分的。
建议各位家长,不能准确辨别孩子是实热与虚热时,且不可忙着帮孩子“清火”。
比如,上述讲的“草莓舌”,草莓舌的热,多多少少是虚实夹杂的。
应对这种虚实夹杂的热,调理就得分清楚顺序:先消积食,再滋阴补脾。
懂点推拿小常识,孩子的脾胃就少受罪
中医治疗小儿食积,具有简、便、廉、验的优势,方法诸多。
主要包括内服、外敷、针灸、推拿、捏脊、刮痧和药膳食疗等。
无论对实热虚热夹杂的草莓舌宝宝,还是一般的积食。
都需要先消食导滞,可不是急着清热、滋阴。
消化好了,吃进肚子的东西不会积滞在体内,然后就可以帮宝宝滋阴补脾了。
如果家长能够懂点推拿知识,那么孩子就可以少受苦了。
下面这三个穴位,对改善积食很有帮助。
清补脾
可用食指和拇指捏住孩子拇指(最好将小孩拇指微微屈曲再操作),然后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指腹,像下图所示那样,在孩子的手指上来回推。
可以根据年龄及症状调整推拿时间。例:2岁小孩推5分钟。
揉板门
用右手大拇指指端接触板门穴,轻揉几分钟。
2岁左右的孩子揉5分钟左右就可以了。
摩腹
先搓热手掌,然后围绕孩子的肚脐顺、逆时针按摩各72圈。
小儿推拿基于“手诊观色”的观点,将手掌看成是身体和脏腑的缩影。
现代研究表明,小儿手掌神经末梢较敏感,可刺激这些敏感的神经末梢感受器,通过神经反射调节脏腑功能。
食疗健脾,关键在饮食调理
推拿可以有效缓解宝宝积食的情况,滋阴健脾的关键还是在日常的饮食上。
所以,日常需要注意少吃多餐,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少食用刺激性食物,让肠胃可以休息。
积食后宝宝的脾胃比较虚弱,家长不可一下放任宝宝大吃,需维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才可以巩固疗效。
手法治疗配合饮食调整,坚持1-3日,宝宝的积食就会得到明显缓解。
这种三仙角无论是在家里、学校、还是外出游玩,都可以当做零食一样给孩子吃。
口感好,孩子爱吃,没有吃药的痛苦,既解决了孩子吃垃圾食品的问题,又能把孩子的脾胃调理好。
另外,天气越来越冷了,除了三仙角,也可以试着煲煲这种汤——四神汤。
“四神”指的是茯苓、干山药、莲子、芡实。
四物都有补益脾阴、厚实肠胃的功能,一起熬成汤水可发挥神奇的祛湿健脾功效。
具体做法如下:
选山药、茯苓、芡实、莲子各10g(可加一些排骨,萝卜玉米等配菜。)
干货冷水浸泡半小时,排骨洗净焯水待用。
干货及浸泡的水一起入锅,加入排骨,蔬菜等。三碗水,大火烧开,小火炖煮45分钟加盐盛出。
注意:阴虚体质的宝宝是不适合服用的,否则会导致症状明显加重。这是因为四神汤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1-3岁宝宝用量减半。
温馨提示:比起积食,预防孩子积食更重要。居家网课期间,应尽量做到饮食有节,三餐按时吃。保证营养充足,均衡摄入,适量运动。油炸食品、糖果、巧克力、薯片等零食能不吃就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