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六,燕子和大家聊点轻松的话题,
不知道平时大家会不会用香,
燕子经常会在家里点香,
平时在家喝茶看书或者冥想,或者家里味道不好闻,
我就会点上一束香,
袅袅香雾中,身心舒畅。
也许你不知道,香已经成为中国一种特殊的文化。
孟子曰:“香为性性之所欲,不可得而长寿”
用香文化在中华文化的发展史中主要功能有四点:
1.祀先供圣——礼仪的表达手段;
2.祛疫辟秽——草药的重要部分;
3.安*正魄——宗教的必备用品;
4.启迪才思——文人的读书伴侣。
中国香文化历史久远,最早开始于神农尝百草,那个时候先民们已经开始使用熏炉,所用的燃烧物是一些具有芳香气味的草、木屑。
秦汉时期,人们已经意识到香的养生功能,天子在宫殿里燃香,出行的车架上也要悬挂香草,士大夫争相佩戴香草,“修身”与“内美”并重。
汉代时期道家思想盛行,这一社会风气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香文化的发展。并且汉武帝爱香成癖,皇宫内外香气缭绕、昼夜不眠。百官上朝也必须配香,尚书奏事还要口含鸡舌香。
隋唐时期已经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香文化体系,加上对外贸易的发展,各种香料种类丰富,唐代帝王对香料非常钟爱,而且依仗国力雄厚,在用香上更加大手笔。唐代佛教兴盛,所有佛事活动都要用香,香量巨大。
宋元明清时期的香文化是“天地人三界,无日不缭绕”,香文化更加普及,成为普通百姓生活中的一部分。香的品种也更加多样,立香、线香、香饼、香丸,既利于香的使用,又增添了很多情趣。
香文化的繁荣也带动了香具的发展,其中最经典的就是瓷质香具。
优雅、实用、有内涵
这是我看到这件紫金釉鹿形香薰时首先想到的词
卧鹿造型,形体圆润饱满,头部及肢体雕刻生动形象,器身雕刻祥云蝙蝠等纹饰
鹿的背上开了一个椭圆形的口,覆镂空缠枝和卷草纹的钮盖,底部有“大清乾隆年制”
当熏香在鹿腹中点燃,烟气自然从鹿鼻中飘出来,是一件精美的文房摆件。
感谢阅读,喜欢请订阅大御瓷器,您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