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系带短缩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成就画圣之名的吴带当风吴道子
TUhjnbcbe - 2023/3/29 19:45:00
北京荨麻疹最好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210116/8595950.html

成就“画圣”之名的“吴带当风”——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送子天王图》(局部)

据历史记载,公孙大娘是开元盛世时的唐宫的第一舞人,善舞剑器,舞姿惊动天下。她在民间献艺,观者如山,应邀到宫廷表演,无人能比。在她舞姿翩翩之时,每一位看客都如痴如醉,为能亲眼一睹感到三生有幸。

公孙大娘的剑舞,成就了大唐盛世的诗绝、书绝和画绝——杜甫的诗,张旭的狂草,以及吴道子的绘画,都深受其影响。

据说当年吴道子通过观看公孙大娘舞剑,茅塞顿开,得其神韵,演化为独特的用笔之道。吴道子笔下的人物线条,舒缓如行云流水,稳健如虎踞龙蟠,其势圆转而衣纹飘举,满纸风动,被后人赞为“吴带当风”。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宋人摹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吴带当风”出自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借此形容吴道子所画佛像笔势圆转,数笔流畅的线条,便横绝千里,衣带如同被风吹拂,有飘举之势,其线条宛如莼菜条一般,被称之为“莼菜描”。最能体现此种笔法和吴道子画风的存世之作,就是《送子天王图》。

虽然《送子天王图》传为吴道子所画,有研究者认为作品为宋摹本,但此作和文献中所记载的吴道子画风极为相像,从中可窥见吴道子画风之一二。

《送子天王图》又名《释迦降生图》,纸本水墨,在民国时流散于海外,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送子天王图--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全卷由三段拼接而成的,画中描绘的是释迦牟尼诞生后的场景。此画虽然描述的是印度佛教故事,但是其中的人物风格却已经脱去了异域风,完全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响。

画面首段描绘的是一位端坐于中央的天神,他四周围绕着文臣武将和仙女,他们或围蛇、或仗剑、或执笔书写。

▲端坐于中央的天神

天王神态威严,双手按膝,密切注视眼前的瑞兽。被天神力士降服的瑞兽,张大嘴巴,伸直舌头,被巨大的力量牵扯住。

驱驾巨龙的两位神仙,握紧绳索,眉头紧皱,正使出浑身解数,试图制服这条巨龙。天王的严肃镇定与瑞兽的咆哮,形成强烈对立,紧张的氛围扣人心弦。

▲巨龙张大嘴巴

画面第二段的主要人物,是踞坐石上、三眼四臂的大自在天。他怒发冲冠,两手食指和拇指相扣,形成方形,像是在向外吐火。

在其身后,各有豹、象、狮、龙四种动物,它们形貌诡怪,口中喷火,烈焰腾腾,火焰中还浮现了一个佛陀。尊神左右两边,是手捧花瓶、香炉法器的天女和执帚天神。

▲三眼四臂的大自在天

▲身后的四兽和佛陀

画卷第三段则是画名最主要的部分,描绘的是印度净饭王之子——释迦牟尼诞生后的情景。

净饭王怀抱婴儿,稳步前行,摩诃波阇波提夫人拱手相随,前往谒见自在天神。几位主要人物的面部,已是唐代帝后、文武大臣和仕女形象,是当时佛教艺术与中国本土化形象日趋融合的结果。

▲净饭王怀抱婴儿

▲唐人装扮的文官

画面最左边的无能胜明王,跪拜在净饭王之前,以示对释迦牟尼的无限尊敬。

▲无能胜明王跪拜

全画是纸稿白描,稍有淡墨设色,但是却通过线条把人物之间的心理状态刻画得细致入微。

画家通过线条的轻重缓急,节奏变化,使得线条变得富有弹性,以表现人物筋骨和衣纹的质感。全卷技艺高超,线条飘逸,令人瞠目结舌。

▲摩诃波阇波提夫人

吴道子发展了张僧繇“笔才一二,象以应焉”的“疏体”绘画风格,并在其基础上发展延续,张彦远评其作,“行笔磊落,挥霍如莼菜条,圆间折算,方圆凹凸”。

吴道子自言:“众皆密于盼际,我则离披其点画。人皆谨于象似,我则脱落其凡俗”。

其他画家都是通过用笔细密来表现人物,但吴道子点画之间,用笔随性,但结构却处处准确,松中有紧,紧中有松,使得整个画面效果活泼灵动。

▲持香炉仕女

在画面布局上,也有松紧的节奏变化,单个人物和组合人物穿插安排在其中,使得整个画面均衡分布,稳定性强。

净饭王和摩诃波阇波提夫人、仕女端庄典雅,雍容华贵,是为静态;而天神和神兽张牙舞爪,势如破竹,是为动态,二者一静一动,穿插了各种对比,使得整幅画面中充满了变化,让观画者内心也充满了跌宕起伏。

▲张牙舞爪的天神

整个画面气韵生动连贯,一气呵成。据记载,吴道子将所有要描绘的景物都记在心中,胸有成竹,然后下笔,挥笔如风弛电掣。

画史记载,唐玄宗曾命吴道子和李思训描绘蜀地的秀水青山,李思训以数月时间,完成画作,吴道子则在一日之内完成,形神皆备,玄宗感叹:“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皆尽其妙”。

▲端庄典雅的仕女

吴道子早在唐代就被推崇为“画圣”。他生活的盛唐时期,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时代。吴道子初学张旭、贺知章的书法,但却发现在丹青上更有天赋,遂专工绘画。年未弱冠即穷丹青之妙,尤为擅长道释人物画。

吴道子一生游历了各地,从自然、人物动态中截取不一样的笔法,运用于绘画之中。

最后游历到东都洛阳,其绘画声名大噪,并有幸被皇帝唐玄宗相中,召入皇宫内廷作画,被授予“内教博士”,改名道玄。

自此以后,吴道子画作身价大涨,每画便是值万钱,且“非有诏不得画”。

▲夸张怪诞的神兽

吴道子的绘画多为寺观壁画,据载,长安、洛阳两地的寺观中,他绘制的壁画,就多达余堵。《宣和画谱》收录的宫廷藏画中,他的作品就有92件。

吴道子的道教和佛教题材绘画,有诸多创新,“奇踪怪状,无有雷同”。

比如,吴道子将佛教绘画的布局与组合方式,应用于人物画之中,形成了当时及后世都极为流行的绘画样本——“吴家样”、“吴装”。

此种风格画作,赋色简淡,“其敷彩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缣素,世谓之吴装”。

▲左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右图:永乐宫壁画

史书记载,吴道子徒弟众多,他对弟子言传身教,从背诵口诀到临摹粉本,无不亲力亲为。

现今流传下来的壁画作品,还保留着“吴家样”的痕迹,比如吴道子在画面中所凸显的白描,“不以装背为妙,只以墨踪为之”,后来被宋代画家李公麟继承,并发展成为了独具一格的白描体例。

吴道子以墨骨为主,淡敷色的画法,成为中国人物画的重要技法之一,其绘画样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仕女与天神形成一静一动的对比

关于《送子天王图》

线条飘逸灵动,富有动感与生命力;

佛教形象的改造,使佛教形象开始本土化;

体现了佛教艺术与中国本土化形象的结合;

是目前少数可以窥探到“吴家样”风格的作品;

其绘画样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查看完整版本: 成就画圣之名的吴带当风吴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