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系带短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太阳阁诗刊第二期下中国诗人传略 [复制链接]

1#

目录

(排名不分先后)

林雪海男淑文洛芙明明素盘梅依然田瑛柆柆霜扣儿燕子飞冬雁琪轩杨荟孙颖冯冯张牧宇冰彩史云英王华英冷瞳金建洪秦晓梅高小树笑然赵立群曲喜平田宇汤少琼

(2)

邵春光

(排名不分先后)

孙文涛李纪合孙生九荒吴耀辉高森林韩少君孙国福高坚庄稼汉赵喜雨陈振宇王凤立

(按姓氏笔画排序)

人邻卢卫平孙方杰李浔李郁葱陈仓陈惠芳尚仲敏周瑟瑟罗广才荒原子鲁克霜白

诗人王小妮//王法

基于地域文化视角的诗歌观念与实践—21世纪前叶东北第三代诗人创作述论//刘利凤

游走诗歌江湖的三种人(诗学随笔)//周瑟瑟

波兰女诗人//珍妮娜·奥瑟斯卡

太阳阁·中国诗人之家

·太阳阁诗刊·

编者敬告:

应部分《太阳阁》作者和广大读者的要求,为了更广泛的推荐和宣传《太阳阁》诗刊所刊载的优秀诗歌作品,《太阳阁》诗刊编辑部决定,以
  只要看一看王小妮那一年诗的部分目录。就可以借用她一句诗——“写出来,心中就已经悲凉”——如《谣传》;如《告别冬夜》;《一瓶雀巢咖啡,使我浪迹黑夜》;如《听力全是因为胆练出来的》;如《有人攀上阳台,蓄意篡改我》……”

“在诗中:她已是一个沉默无声的人(《不反驳的人》);一个不知道怎样过下午的人(《晴朗漫长的下午怎么过》);一个拒绝了整个世界的人(《通过写字告别世界》)……一个只在房间里写字的“东方帝王”(《这样想然后那样想》)……”

“她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倾听者。一个不反驳的人。一个无声自语的人。”

一个沉默的人,一个无意于与外界论争的人,往往透露出的信息就是不屑与蔑视。一个诗人的沉默与蔑视是可怕的,无论对于他的敌人抑或整个世界。而对于诗人这往往又标志着成熟与练达--既审美观、价值观与思想意识的成熟。而七、八十年代的痛苦撕裂又格外的铸就了诗人王小妮一种更加可贵的品质--永远的平民意识品格以及独有的生存信念--这一点至于一个诗人是多么的重要啊!

英国著名诗人奥登在《19世纪英国次要诗人选集》一书的序中说:

一位诗人要成为大诗人,要必备下列五个条件之三四。

一是必须多产;

二是他的诗在题材和处理手法必须宽泛;

三是他在观察人生角度和风格提炼上,必须显示出独一无二的创造性;

四是在诗的技巧上必须是一个行家;

五是尽管其诗作早已经是成熟作品,但其成熟过程要一直持续到老。而一般的次要诗人,尽管诗作都很优秀,但你却无法从作品本身判断其创作或形成的年代。也就是说,一成不变的,静止的。简捷的说就是多产、广度、深度、技巧、蜕变。他还说:写一首好诗不难,难的是在不同的阶段包括创作的最后阶段,总能写出不同于以往的好诗。

奥登的话恰如其分地概括出了王小妮全部的创作历程。这也应该成为每一个有志于中兴汉语诗歌诗人的坐标系。

No.6

诗论坛

基于地域文化视角的诗歌观念与实践

——二十一世纪前叶东北第三代诗人创作述论

刘利凤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东北第三代诗人仍坚守诗坛,立足东北地域视角和诗歌理论嬗变背景,不断更新创作理念、精耕诗学观、深拓作品内涵,以不辍的创作实践探寻中国先锋诗歌的真正出路,完成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弥足珍贵的诗歌变革,其艺术成就不可回避也不容忽视。东北第三代诗人独异于当下中国诗坛的创作特点有三:一是以先锋性和开放性为表征的自觉的创新意识;二是以人本主义精神为导向的强烈的为“平民”的创作底力;三是深植于诗歌内涵和诗歌观念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东北第三代诗人的诗歌理想和美学追求必将对中国未来诗歌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梳理其创作特征、总结其艺术成就对中国当代诗坛未来创作流向亦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二十一世纪东北第三代诗人先锋性平民意识责任担当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世纪第三代诗人之东北诗群创作风格研究”(吉教科文合字第号)

[作者简介]刘利凤,长春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长春)

第三代诗歌运动在当代诗坛曾引起轰动,这场涉及全国的波澜壮阔又众议纷纷的诗歌运动中,东北诗人群异*突起,以徐敬亚、邵春光、郭力家等人为代表从诗坛边缘走向中心,一时间成为主流和热点。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这些东北诗人仍坚持创作,他们一面从自我世界和情感的深挖中,发现诗歌的真正意义,一面从不断更新的诗歌理念和创作实践中探寻中国先锋诗歌的真正出路,他们的创作不仅延续了二十世纪第三代诗人写作的精神,也因为地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具有鲜明“东北风”特色诗歌体系,无论是从语言的表现形式还是诗意内涵和创作理念上都出现了新气象——过去那种闯关东来的东北人的开拓意识、创新思维、敢想敢干和奋斗精神在这一时期复苏了,作品体现出东北作家鲜的有开放性、先锋性和自觉使命担当的精神。

一、自觉的创新意识:以先锋性和开放性为表征

自十八世纪后半叶以来,“先锋性”这一概念进入文学艺术领域并逐渐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概念,它所富含的精神文化特质彰显了“强烈的战斗意识,对不遵从主义的颂扬,勇往直前的探索,以及在更一般的层面上对于时间与内在性必然战胜传统的确信不疑,(这些传统试图成为永恒、不可更改和先验地确定了的东西)”。[1]这些特质恰恰是东北第三代诗人创作兴起以来就有的,其张扬的诗歌精神和探索意向强调的是个体对精神价值的追求和反价值、反文化、反崇高,集中体现在东北诗人群的特点是其诗歌美学追求逐渐走向了日常生活的俗美呈现,意象捕捉注重细节,审美与审丑并行。在诗歌体式和语言的范式上,许多诗人专注于变革与创新,竭力打破惯用的常规,挣脱语法规则的束缚,打破诗歌语言的板结状态,以幽默感置换沉重感,反讽替代鞭挞,以鲜明的先锋性和开放与包容性,赋予诗歌一种前所未有的丰富性和鲜活性。

诗歌体式上的创新以曲有源为代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曲有源创作了以《水中的尘埃》《缢过的青春》《季节》《邮筒今昔》等为代表的一批绝句

①陈晓明:《无边的挑战——中国先锋文学的后现代性》,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第页

②曲有源:《关于绝句体白话诗》,
  话说有一天道一正在坐禅,怀让跑到道一的对面不停地念惠能的梵语:“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道一开始不为所动,后来眨了一下眼皮,等到他呼吸加快,有所触动时,怀让就此打住。第二天怀让又来了,他拿着一块厚砖头在道一对面“嚓嚓嚓嚓”磨起来,直到把道一磨得受不了,道一忍不住开口了:“你没完没了地磨砖头烦死人了,你到底要做什么?”怀让说:“我在磨镜。”道一反问:“你磨砖还能成镜?”怀让答:“既然我磨砖不能成镜,那你坐禅岂能成佛?”道一有所悟:“坐禅是北宗唯一修行的方法,南宗还有什么好方法吗?那又如何才能成佛?”怀让说:“你驾车时,如果车子不走你是打牛驱车,还是打车催行呢?你是学坐禅,还是学坐佛?若是坐禅,禅是坐不出来的,若是坐佛,佛又没有一个固定神态,你能坐成?用坐禅求得成佛,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道一接受了南宗的“顿悟法门”,拜怀让为师,归于南宗,专修“我身即佛”。道一自创禅林宗派,他离开南岳到江西弘扬禅宗南宋学说,获得江西马祖的尊号。南岳现有道一的马祖庵,又名传法院,内悬“砖镜重辉”的匾额。


  我为此写了一首诗《走江湖》:“道一和尚/面相奇异/牛行虎视/引舌过鼻/我跟着他/背着砖头/我们从磨镜台出发/到江西佛迹岭/后至临川/又迁至南康/创建禅林/我一天天消瘦/但身心轻松愉快/即心即佛/大众!梅子熟也/道一和尚说/道不用修,但莫污染/从湖南走到江西/这就是走江湖的源头”。


  
  
  
  
  
  
   

传统经典写作


  传统经典写作被认为是最为正统的写作,上接传统下接世俗,但归根结底是有参照系的写作,参照的是经过或长或短的时间检验了的“经典”标准,从语言到感受都建立在“经典”标准之上,少有个人的心灵参与,甚至少有个人的生活。传统经典写作是当今约定俗成的一套标准化的写作,这样的写作大行其道,捕获了读者与写作者的芳心。


  在一个尊尚传统的国度,传统被指认为是最有价值的财富,如果谁要否定传统那谁就是破坏者。但如何处理传统却是一个从来就没有解决的问题,传统是前人栽下的大树,在大树底下写作肯定是安全的,也一定是小富即安的写作。写作时我们到底要从古典诗歌传统里获得什么?从新诗传统、现代诗小传统、当代诗歌小传统里获得什么?对于想从传统里突围出来的诗人来说,不管是古典诗歌与新诗的大传统,还是现代诗与当代诗歌的小传统,都是令人窒息的绳索,勒得你喘不过气来。并不是所有的传统都可以转化为写作的一部分,也不是所有的传统在当代都可以重新利用,我们处在一个缺少对传统经典进行反思与怀疑的时代。我们不能否定传统经典,但要看到太多被传统经典禁锢了的写作,我们在传统经典里打转。传统经典产生了,大可放在一边,尽情欣赏但不可模仿。当今的写作者以模仿传统经典为能事,模仿从来就是最省事的方法,因为有传统经典的召唤,拙劣的模仿者前赴后继,拙劣的写作者毁掉了传统经典。


  海子的诗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年模仿海子的人如果现在还在写作,应该是会脸红的。海子热催生了一大批模仿者,海子式的抒情与意象耽误了多少年轻的诗人,诗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在最有创造力的年龄误入了拙劣的模仿。跟风的写作从来就是低级的,不管你跟的是谁。历史深刻的教训,今天又有多少人能够汲取呢?


  
  
  
  
  
  
  
  

未知先锋写作


  未知先锋写作才是真正值得尊重的写作,因为未知,我们暂时还给不了结论,只有经过更长的时间,历史才会下结论。但写作享受的就是现在,写下就成了历史,暂时的结论当然很重要,我们活在暂时的状态,如果暂时都把握不了,那还有何未来?


  未知先锋写作或许也有隐形的传统经典在里面,只不过被强大的创造掩盖掉了,一般人看不见,让人很难发现或根本就不让你看见,是未知先锋写作的特征之一。这样的写作在当今出现了,但并未被大众熟知,被忽略甚至是必然的,否则就不是未知先锋写作了,如果像流行偶象剧一样被大家模仿,未知迅速变成了已知,先锋降为了传统,理应打入玻璃罩里封存,仅供大众观赏。


  未知先锋写作一般会以反传统经典的异端姿态出现在众人面前,把人吓一跳,把人惊艳得哇哇叫唤也理所当然。相对于保守的诗歌标准它一定大义不道,是不能容忍的写作。这正是未知先锋写作的价值与意义。现实写作中,大多数人会选择逃避它,拒绝受其影响,就是从中获得了有益的东西,也会假装不是来源于它。


  未知先锋写作在我们的诗歌史里时有被人接受,这不是它的幸运而是它的不幸,当接受它的那一刻开始,它就失去了继续下去的意义,必须马上意识到它的“未知先锋”荡然无存了,“未知先锋”归入“传统经典”了,始作俑者可以撤离了。如果还赖着不走,或坚持固有的写作,势必沦为平庸的腐朽的写作。这就是残酷的现实,由此可见,我们的写作要多难有多难,任何轻而易举的写作都是平庸的腐朽的写作。


  
  
  
  
  
  
   

生命体验写作


  生命体验写作当然是值得投入的写作,也是写作者可以找到自己的写作,我们往往不去找自己,很多时候我们把自己丢弃了,而抱着所谓的传统经典去写,写出与自己无关的诗,这样的写作不管获得多少现实层面的成功,但终归是没有自我生命体验的失败的写作。


  生命体验可能是奇异的,也可能是平常的,但必定是真实的。生命体验写作是要给出一个整体的生命状态,某一时刻的体验只能构成某一首诗,无数的诗才能构成你的生命。生命与诗捆绑在一起,写作不只是写作,而是在写作里活命,如果是苦命人,这样的写作或许会累,如果是畅快淋漓的人,那就在写作里享受生命赐给你的所有感受。


  生命体验写作一眼看穿,谁贴着语言与内心在写?谁游离于语言与内心之外?生命体验有多种途径,“诗到语言为止”将语言推尊到了很高的地位,语言呈现生命体验的全部状态。

田野调查式的写作,让你在生命内部看清了语言的自然规律,以及语言与人的关系,语言进入生活现场时的真实反应被你即时捕获到,诗歌语言艺术的发生得以完整保留。


  生命体验写作让你走向诗歌人类学的现场,人类生活的细节均可转化为诗,人类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语言展现了人类的全部秘密,诗与思得以拯救贫乏的人类。

“我心即诗”

我越来越觉得诗人与苦行僧没有什么区别,不管我们一年又一年在写作上如何去“磨镜斗法”,还是脱离诗坛而行走江湖,或在田野荒山搭一个茅屋,把身姿低低放下,过起托钵乞食的写作修行生活,最终如果能像道一和尚那样“顿悟法门”,我就知足了。任何围绕诗歌写作的争议与诗人之间的是是非非,我都听不到,那是多么清净。读诗即读心,“我身即佛”也可以是“我心即诗”。春暖花开,山河无恙,再多的磨难终将转化为生命的爱。


  
  
  
  
  
  
  
  
  
  
  

年1月13日 北京树下书房

No.7

世界诗人之窗

波兰女诗人:珍妮娜·奥瑟斯卡

珍妮娜·奥瑟斯卡,女诗人、摄影师。本科毕业于比亚利斯托克科技大学。在华沙大学的教育学领域和华沙科技大学的计算机科学领域完成研究生学业。波兰作家协会和欧洲学术协会成员。她已经出版了四部诗集:‘Wstron?ciszy’(英文:《趋于沉默》,),‘Doczasuprzysz?ego’(英文:《直至未来》,),‘Tamto’(英文:《那个》,)以及‘Niebieskachwila’(英文:《蓝色瞬间》,)。她是奥古斯托诗歌()和奥古斯托诗歌及散文之国()文学项目的协调员,这些项目出版的诗集名为:‘TamprostodoAugustowa’(英文:《直达奥古斯图夫》),还有诗歌散文集名为:‘Opowie?cioziemiaugustowskiej’(英文:《奥古斯图夫之国的传说》)。她的诗歌在国内外的许多杂志上发表。例如:Literatūrairmenas(立陶宛),Siaur?sAt?nai(立陶宛),Druskininkai诗意之秋(立陶宛),KrásnyVrch(捷克共和国)Провулок(乌克兰),Azuria(澳大利亚),世界诗歌(蒙古),世界诗歌(美国)。她曾在美国、蒙古、爱尔兰和立陶宛参加国际文学节。她的诗歌被翻译成英语、德语、立陶宛语、捷克语和乌克兰语。她是大奖赛的获奖者(),年美国国际诗歌竞赛的获奖者,年纳吉?阿曼文学奖的获奖者。在年爱尔兰举办的斯托克城国际诗歌奖活动中被列入候选人名单。年和年她被授予波德拉斯基沃沃诺德元帅的创造性奖学金。她还从事摄影活动,出版了摄影集“okruchy”(英文:《要素》)(),该摄影集被波兰出版商协会第52届比赛和雅典摄影节()提名列入“年最美之书”候选名单。她参加团体展会,并举办过20场个人展会。她的摄影项目在波兰、美国、黎巴嫩、叙利亚、澳大利亚、新西兰被认可接纳。她生于波兰奥古斯图夫并在此居住生活。

Abouttheauthor/p>

JaninaOsewska,apoetessandphotographer.GraduatedfromtheBialystokUniversityofTechnology.Completedpost-graduatestudiesattheUniversityofWarsawinthefieldofpedagogyandpost-graduatestudiesattheWarsawUniversityofTechnologyinthefieldof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