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系带短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专家要求废除汉字,他写2篇奇文反驳,全文 [复制链接]

1#
北京最大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年,《新青年》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激起千层浪。北大教授钱玄同在《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中,犀利表达:“欲废孔学,不得不先废汉文。”各路大佬纷纷力挺跟进,清一色文化名人大V:陈独秀、刘半农、鲁迅、胡适、蔡元培、瞿秋白等,简直全明星豪华阵容。再看看反对者阵营,就显得“势单力孤”得多,主要代表人物辜鸿鸣、林纾等国学大师。然而,一个人横空出世,默默写下96字,通篇没有一字反驳,却让读过的人无不瞠目结舌、如梦初醒。凭着这篇奇葩文,旷日持久的文化纷争最终被平息,汉字得以保留。他是谁?到底写了什么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了解下为什么当时大师们主张废除汉字?清朝末年,国家衰弱,被动挨打。一些国人开始对比西方,反思原因。认为腐朽根源在于古老的传统文化,而有着5千年历史的文字被视为承载旧文化的根本。于是,新青年们轰轰烈烈地开展了“白话文运动”、“国语运动”,力图改变国人习惯,迅速扫盲。想想看,汉字实在是太难了,难度堪称世界之最。当时穷人家饭都吃不上,哪有心思学这么难的汉字?而拉丁字母就相对简单多了,英语总共才26个字母,组合排列就能表达音节,再用音节表达汉语,扫盲就容易得多。受到苏联成功实施拉丁化文字和扫盲问题的启示,瞿秋白决心在中国推行这一改革。很多学者们纷纷支持,“汉字拉丁化”呼声越来越高。然而,就在它如火如荼地展开时,一个学者却出其不意地写了篇奇葩文,通篇没有一字反驳,却句句无可辩驳。他就是赵元任。赵元任何许人也?中国第一鬼才,他的身份多得让人怀疑人生。数学家、音乐家、逻辑学家、翻译家、国学大师、物理教授、哲学博士、心理学家、语言学之父。他会30多门语言,会打网球,会唱昆曲,会作曲,博古通今,就没有他不会的,真正的老天爷追着赏饭的人。年,赵元任出生在江苏常州,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后裔,清朝著名诗人赵翼后人,从小就是学霸。18岁时,他报考清华庚子留美学生,其中有他从没学过的拉丁文,就靠着考前自学,他硬是考出了全国第二的好成绩。胡洪骍同学考了第55名,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胡适。赵元任有句名言相当任性:不要夸我勤奋,否则你就是瞧不起我的智商。留学期间,他兴趣广泛,学习了数学、物理、逻辑学等多个学科。年,从康奈尔大学毕业之,他又到哈佛大学深造,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年,他回到清华任教,是四大导师中最年轻、博学的。后来,刘半农写了首诗《教我如何不想她》,独创女字旁“她”,赵元任专门谱曲支持,此歌曲流行至今、经久不衰。那么,这样一个鬼才,面对“汉字拉丁化”风潮,他到底写了什么奇文呢?文章叫《施氏食狮史》,它到底奇在哪里?您不妨自己读读看。

怎么样?绝不绝?

通篇只有一个读音Shi,但相同的音却有不同的意思。如果只用拼音,根本不知所云。这篇令人瞠目结舌的文章,就是最好的反驳。学者大师们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对“汉字拉丁化”进行了反思与讨论。最终,汉字被保留了下来。年,新中国确定了由简化字代替繁体字。

年,国家确定了用26个拉丁字母来标注汉字的发音,这就是我们现在从小就学的汉语拼音。

回顾中国近代史上的汉字风波,在那个风云际会的时代,学者大师们热烈讨论、出谋划策的根本,还是抱着一颗忧国忧民的心,在迷雾中摸索前行。感谢赵元任教授,用无与伦比的智慧,让中华年之璀璨的汉字文化得以保留和传承。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