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系带短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不管版权归韩非或张仪,世有三亡绝对是 [复制链接]

1#

在“百花齐放”的春秋战国,法家和纵横家是两个特色鲜明锋芒毕露的阵营。在“百家争鸣”的灿烂星汉中,韩非和张仪作为法家和纵横家的代表人物,是两颗耀眼的明星。

电视剧中的张仪

张仪是战国时代魏国人,纵横家代表人物。他和苏秦同为鬼谷子的弟子,但是后来发展方向和方法大相径庭。苏秦主张联合抗秦,即所谓合纵;张仪主张联合亲秦,所谓连横。苏秦一人同时任六个国家的宰相,在世界史上也再无第二人。张仪凭借着高超的智谋和辩术而成为秦国宰相,仅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常常不战而屈人之兵,瓦解了苏秦所创的六国合纵,使秦国最终统一了天下。

韩非,大约生于公元前年,卒于公元前年。战国末期韩王室诸公子之一,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据《史记》记载,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与秦相李斯都曾拜儒家大师荀子为师。韩非在政治学、哲学、文学上的成就极高,他的著作被当时的秦国奉为治国精要,也深得后世统治阶级和学术界的追崇。宋朝名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近代思想家章太炎则说“半部《韩非子》治天下。”

张仪的思想和言行主要记录在《战国策》,而韩非的思想则直接反映在《韩非子》之中。有一段话,在这两部著作中同时出现,因此后世学者和读者对到底是这两位大家谁说的,引起了持久而巨大的争议。现摘取部分原文如下:

臣闻: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为人臣不忠当死,言而不当亦当死。虽然,臣愿悉言所闻,唯大王裁其罪。臣闻天下阴燕阳魏,连荆固齐,收韩而成从,将西面以与强秦为难。臣窃笑之。世有三亡,而天下得之,其此之谓乎!臣闻之曰:“以乱攻治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顺者亡。”

大意是:

臣听说:不懂装懂却发表意见是不聪明;懂了而不表态是不忠诚。作为臣下,不忠实于国君该处死罪,发表不适宜的言论也应该处以死罪。即使如此,我仍愿意把我听到的都说出来,恳请大王裁定后再治我的罪。臣听说天下诸侯以赵国为中心,北面联合燕国,南面联合魏国,又联络楚国,坚定齐国之意,收纳韩国,订立合纵的盟约,打算向西面与强大的秦国为敌。我私下里在嘲笑他们。世上有三种导致败亡的情况,天下诸侯进犯秦国,就是它的具体表现。我听说“用歪理学说去攻击真理是要败亡的,逆历史潮流的攻击顺应潮流的必要败亡,治理混乱的国家攻打政治清明的国家必要败亡。

这段话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从核心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角度论述了国兴国败的道理,可谓力透纸背、入木三分,抓住了国家兴亡的命门。

到底谁是这段话的言说者,韩非和张仪都有资格成为版主,谁付版税不重要,重要的牢记他们的话。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