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可以治吗 https://m.39.net/pf/a_7157873.html年的最后一天,世界卫生组织批准了第一种新冠疫苗的全球使用。席卷全球的疫情经济步入了新阶段:疫苗期。截止三月底,全球多个国家共接种了超过6亿支新冠疫苗。
北半球春天到来,在一小部分高疫苗接种率的国家,人们兴高采烈地准备迎接经济的回春。以色列的派对热火朝天;冰岛、马尔代夫、塞舌尔先后宣布开始接受来自世界各地接种过疫苗的游客;春假期间美国佛罗里达的沙滩上大学生蜂拥而至;英国也稳步开始四阶段逐步开放的路线图。
接种疫苗确实帮助许多国家遏制了疫情。在以色列,超过55%的人口接种了两剂疫苗,感染率和死亡率一路下降,疫情得以有效控制。英国接近45%的人口接种了至少一针疫苗,情况似乎也不再那么糟糕。
但在初现乐观的背面,我们发现并不是每个国家的疫情都随着疫苗接种率的上升而逐渐放缓。以塞舌尔为例,超过65%的人接种了至少一针疫苗(全球排名第一),但这一指标的背后却是一路飙升的新冠病例数,每日的人均感染率和死亡率都在全球名列前茅。全球来看,欧洲、南美和南亚更是即将迎来新一轮的疫情高峰。
这说明,高的疫苗接种率并不总是立竿见影地带来疫情的缓和,这与大多数人曾经期望的结果似乎并不一样。为什么?因为——
疫苗接种率并不等于有效免疫率
能影响人群对新冠病毒的免疫水平的因素其实众多。疫苗本身有无效的概率;接种疫苗后人体发展出抗体也需要时间,这些都会导致人群的实际免疫水平比表面的疫苗接种率低(且滞后)。反过来,曾经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群,即使没有接种疫苗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抵抗力;尤其在疫情曾经很严重的地区,人群的实际免疫率会高于疫苗接种率。
全球来看,免疫期会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稳健地度过免疫期,是后疫情时代快速有效恢复的基石,这需要我们能准确地评估和追踪全球各国的实际免疫水平。
为此,罗汉堂疫情经济追踪项目建立了一个新的指标——有效免疫率(EffectiveImmunityRates,EIR)。我们通过公开获取的各国疫苗接种数据和统计模型测算的各国实际感染人数,分别计算来自于疫苗和过去感染两个方面的免疫率,也利用了最新的疫苗人体试验和人群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形成有效免疫率。
通过有效免疫率,我们可以发现高疫苗接种率高并不总是能够立竿见影地带来疫情的缓和。
疫苗不是万能的
我们的观察显示,一边接种疫苗,一边相应调整与保持社交隔离同样重要,就像一矛一盾,只有攻守兼备、双管齐下,才能有效地控制疫情的蔓延。
以色列是最有力的证明。在疫苗推广早期,以色列政府维持了高强度的社交隔离政策;在稍晚期推出了疫苗绿码,允许接种过疫苗的人凭借疫苗绿码更自由地流动。这些举措成功限制了人际间的病毒传播,尤其是新变种病毒的传播。二月上旬,以色列大部分高危人群疫苗接种完毕,死亡率和阳性率开始下降,并在社交隔离政策一定程度放松后继续下降。在此之后,以色列并未放松疫苗接种的推进,截至3月底,超过55%的人口已经完成两剂疫苗的接种,另有约6%的人口接种了一剂疫苗。
同处西亚的阿联酋和巴林,虽然隔离政策严格程度略低于以色列,但也通过大量使用“数字疫苗护照”系统保证了对病毒传播的控制。
塞舌尔则是反面教材。通过严格防控,整个年塞舌尔的新冠死亡率为0,总病例数也只有例。疫苗的到来更是带来了无限希望,许多人都认为群体免疫指日可待,乐观地认为可以在3月中以前达成群体免疫,于是社交隔离大为放松。这带来了悲剧的结果:短短3个月时间内,在这个人口只有10万人的小国里,人多确诊新冠,其中22人死亡。政府反应过来,加快疫苗接种和重新提高社交隔离水平,但为时已晚,尽管塞舌尔疫苗接种率全球第一(65%),但大多数为近期接种的第一针疫苗,人群总体免疫率仅略高于20%,无法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
这证明,疫苗不是万能的。尤其在疫苗接种初期,根据人群免疫水平和疫情状况,合理制定限制社交距离的政策,仍然是控制疫情的关键。疫苗与社交隔离,两个工具的平衡之道决定了疫情的走向。
全球有效免疫国家的四个梯队
虽然大家都期盼经济的全面复苏,但是完全恢复至常态仍然是一个较难快速达到的理想状态。在近期的一个调研中,来自28个国家的77位流行病学专家中近90%表示,预期能抵抗现有疫苗的新变异毒株将在未来9-12个月内出现,届时疫苗需要改进甚至重新研发。在这样的新病毒面前,达到群体免疫水平的国家也无法幸免。
所以,罗汉堂全球疫情经济追踪项目提出“准常态”的概念:即人群整体有效免疫率超过50%,但是还未达到群体免疫之前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下,基础商业全面开放,非基础商业也达到开放的基本条件,但全社会仍不能达到全面开放的状态(比如大型聚会仍无法举行)。
我们认为,达到“准常态”将会是大多数国家接下来的阶段性目标。利用有效免疫率指标体系,我们观测了个国家的疫苗接种程度和疫情发展状态,将这些国家按照罗汉堂预测的恢复至“准常态”的速度分成4个梯队。
第一梯队是以以色列、英国和部分西亚国家为代表的国家,疫苗接种率达到很高水平,病毒传播率或死亡率稳步下降。以色列已经接近群体免疫,这一批其他国家很可能会在夏天之前接近或达到群体免疫。
特别是英国,虽然在疫情初期实施了不成熟的“群体免疫”失败并被群嘲,但事实证明英国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改进自己的策略。英国早在去年12月批准了疫苗的使用,同时实施了经过严密设计的长期、严格的封锁政策。通过这一系列操作,英国非常有效地降低了新冠变种病毒的传播率和死亡率。根据我们的计算,到3月底,英国已经拥有了约35%的有效免疫率,并开始推进经过精密设计的直至6月中旬的解封计划。
第二梯队主要来自欧洲。这些国家经历过2-3波疫情,已经具备一定的全人群免疫水平。其中西欧国家疫苗预定较充足但接种大大落后于英美,部分东欧国家(例如塞尔维亚和匈牙利)通过扩大疫苗采购来源,获得了更高的有效免疫率。尽管欧洲国家的疫苗接种速度跟不上最近一波疫情扩散,但大部分老年人正在得到疫苗的保护,死亡率有望大幅降低。
以中国为代表的感染率低导致有效免疫率起点低的东亚国家也有可能加入第二梯队。这一批国家中除中国(有效免疫率约3%)和新加坡(11%)外,其他国家尚未开始推进有效的疫苗接种。这些国家具备未来较快推进疫苗的能力,但因为反应与第一梯队相比稍滞后或感染基数小的原因,大部分国家有效免疫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第二梯队的国家大概率会在年内达到准常态或区域性群体免疫。如果能够合理利用疫苗护照等工具,基本不用太过担忧疫情的失控。
近期云南瑞丽的区域性爆发就是例子。虽然瑞丽现在仍处于疫苗期初期,但是快速的全面检测和全员接种疫苗的政策已经显示,中国凭借现有的检测能力、动员能力和疫苗供给能力,基本可以精准实现地区性群体免疫,控制疫情的蔓延趋势。
第三梯队是南美和南亚的少数国家(如印度)。这些国家的特点是感染率比较高,疫苗接种推进较缓慢,供给也不稳定。这些国家最早能在年达到准常态。
第四梯队是部分南亚、东南亚国家以及大部分非洲国家。在这些国家,由于经济能力、基础设施和政府能力的欠缺,疫苗接种尚未实质性地开始。它们在年是否能达到准常态并没有保障,亟待全球协作帮助它们共同抗击疫情。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第四梯队国家不能得到及时、足够的国际援助,其他国家的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病毒在第四梯队国家的传播,可能引发病毒变异出现并再次肆虐;贸易与工业的停滞将长期损伤全球的经济活力:全球性的经济损失和区域性的健康与生命损失会几乎是必然的结果。
罗汉堂的有效免疫率指标体系还启发我们产生更有意义的思考和洞察,比如说:发达国家在有余力时应该优先接种本国公民还是支援贫困国家?全球疫情经济追踪项目小组撰写了一篇报告,试图阐述我们的观点。
来源:罗汉堂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