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期,从皇室到平民百姓都信奉佛教,官家寺庙就有四千多座。皇帝倾尽国力修建寺庙,平民百姓也争相效仿。一时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景象遍地开花。
从都城建康最繁华的街道尽头往左拐,不远处,一座高墙大院赫然矗立在眼前,门前的石狮子威武庄严,让从门口走过的行人大气都不敢出,生怕打扰了院里的安宁。
此刻,院子里却慌乱一团,首相大人的嫡长孙又晕倒了,
进来一个郎中,又进来一个。两个郎中先后诊了脉,看了舌苔,也翻了眼皮,结果两个人面面相觑,不敢下结论,在首相大人瞪得溜圆的眼睛的注视下,硬着头皮上前解释:“大人,贵公子没什么毛病,诊不出什么毛病啊!”另一个接着说:“好像……好像是睡着了。”
“你他妈才……”骂了半句话才想起自己是首相,不能骂人,坐直了身子,“谢谢两位郎中,辛苦你们了。”斜眼瞟了一眼夫人,嗯,总算是收敛住脾气,保住了脸面。
用眼睛示意旁边的管家赶紧送客,郎中还没走远,首相大人就开骂了,“哪里找来的神棍,狗屁不懂,晚上派人去把他们的医馆拆了。”管家看了一眼老夫人,见夫人没发话也就没动。
两个郎中吓得不敢回头,缩着肩膀,猫着腰逃了。如果有尾巴,此刻一定是夹紧的。
首相和老夫人站在床边看着没有一丝生气的孙子,老泪纵横。
“老头子,上次我和你说的,安贤寺的高僧说咱家孙子有慧根,你不愿意听。看这个样子,要不,再去安贤寺找高僧看看?”
首相可不管什么慧根不慧根,他只要孙子在身边平平安安长大。可是夫人说话了,他也不敢反驳,再说,孙子现在这个样子,总得找人治一治吧。
哎!“那就让管家拿着我的门状去请慧光高僧吧。”
慧光高僧一听首相有请,二话没说,痛痛快快就来了,这和对待上午那个农妇还是有区别的,慧光高僧一直认为自己给人超度有点大材小用。虽然也不知道首相找他有什么事。人嘛,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句话他还是知道的。
首相家的马车就是好,坐着舒服。高僧躺在椅子上打了一个盹,长长的盹,愣是没被颠簸醒。
高僧被请进屋子看到小少爷之前,一直都是迷迷登登的,都怨这春日正好。
看到孩子的一瞬间,高僧的眼睛猛然睁大了,跟随他一路的管家才看清和尚是双眼皮。原来以为他眼睛有毛病一直耷拉着。
高僧直盯着首相,看看首相一直看夫人。高僧也转移目光盯着老太太。老夫人问:“没别的办法了吗?”高僧气定神闲,笃定地说:“别无他法。”
思考片刻,老夫人开口了:“那就把他带走吧。”看都没看首相。首相不干了,“不行,不行,不能把我孙子带走。”
老夫人又开口了:“不能出家,只能寄养。”
“行”
就这样,一个只有七岁的孩子,生长在顶级富裕家庭的孩子做了和尚。
听说首相在一次和皇帝讨论国家大事的时候,看见皇帝家的小儿子,一瞬间破防,抬屁股就出了皇宫直奔安贤寺,看他孙子去了。
看到那亮光光的头,拿着小木锤当当敲着木鱼,竟心酸得落了泪。再看到没油拉水的斋饭时竟呜呜地哭出了声。
十年过去了,老首相早已告老归休,看到孙子长成了大小伙子了,儿时的毛病一次也没犯过,就想着让孙子还俗,可是,他的孙子已经爱上了做和尚。
哎!人算不如天算。
首相能做到首相的位置,当然不是只吃白米饭做到的,虽然有些惧内,但是肚子里的花花肠子还是有的。
这一天,老首相按照惯例又来安贤寺打卡了,两天一趟,风雨无阻。中间没来那天在家骂慧光老和尚,骂半天,歇半天,保存体力,第二天再上山看孙子。
当然骂和尚的时候已经忘了和尚救他孙子一命。“现用人现扎刷子”“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这两句话被老首相贯彻得彻底。
看孙子真是只是看,他看,他孙子忙于工作,不怎么搭理他。热脸贴了冷屁股,老首相饱满的情绪受到打击,在回来的路上坐在车里闷闷不乐。
忽然马受到惊吓,车夫好一阵子才拉住了马,老首相下了车。原来是几个年轻人在路旁的游玩,不妨惊了马。
这时有一个小姑娘带头来道歉,他才不跟小孩子一般见识呢!这点胸襟还是有的。
可是看着看着,他改主意了。老首相捂着肚子哎呦哎呦地叫着,大声地叫。把围上来的人吓一跳。
把管家也吓一跳,不知道老首相想干什么,虽然以前也能做他肚子里的蛔虫,但这次事发突然,又没给暗号,差点没兜住,还好反映迅速,靠着多年的默契咋咋呼呼地配合着他的哎呦哎呦。
没办法,惹事了就得搪着。小姑娘做代表把老首相送回了家。在路上老首相就开始打听小姑娘的身世,“你家住哪?”“你家长是干什么的?”“你家有几口人?”
最最重要的忘了问“是否婚配?”老管家从首相一开口就知道他为啥肚子疼了。听了半天也没听到最关键的信息,就帮忙张嘴提问了。
听到说没有,老首相的肚子立马好了。管家深刻地体会到“治病要治根”这句话的含义了。
老首相再看看小姑娘,打心眼里喜欢。
模样长得好不用说了,模样好的姑娘有都是,可有灵气的就不多了。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这句诗也不能形容出女孩子的美。
老首相露出狐狸般的笑容“姑娘啊,本来应该是我去寺庙看我孙子的,可是肚子不见好,去不了,你帮一帮我吧!”
姑娘还说啥?还能说啥?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她得还,虽然有点不对劲。
于是第二天,小姑娘上山了,带着使命。
姑娘的第一句话“你好,我代替你爷爷来看看你,你还好吧?”没人搭理她。
再问:“你爷爷奶奶很想念你,希望你回去一趟,行吗?”没人搭理。
第三句:“你是聋子?还是哑巴?”
有回应了,小和尚瞪了她一眼。
这激起了小姑娘的斗志,本来想去一趟帮帮忙就好了,谁曾想遇到一个软钉子。这么无视她,让人有一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
当天回家就去找老首相报告并自告奋勇请战:第二天继续出征。
老首相看着小姑娘,手捂着肚子叫的声音更大了。
老管家知道,他孙子不回来,他的肚子是不会好了。
小姑娘的办法只有一个:步步跟随,一步不落。后来小和尚去茅厕,她就站在茅厕门口。吓得小和尚撒尿愣是没敢发出声音。
小姑娘还好奇,问:“你解完了吗?怎么这么久?办大事吗?”
和尚想把自己掐死。
和尚是吃素的,吃素的也有厉害的。小和尚就是,他想了一夜,小和尚想出一个办法“不能硬碰硬,咱来软的”主动劝返。
于是再见到小姑娘时,主动热情地打招呼:“女施主,你好!”
倒把小姑娘吓一跳,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无故献殷勤,非奸即盗。
然后就是一堆大道理,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从上古开始讲到如今,再畅想以后,再后来,讲到要给孙子孙女做榜样。
小姑娘睡着了,睡得香甜,口水都流出来了。
他们俩都觉得这是失败的一天。
再后来,小姑娘继续进寺庙,有时候跟在小和尚身边,有时候自己随便逛。有时候俩人交谈几句,有时候默默无言。
时间久了,小和尚也打听打听她的身世,问问她的年纪爱好,也若无其事地把事先准备好的果子给她吃。
小姑娘把家里准备的素菜带给他,说是剩下没人吃的。
谁也不谈最初的问题。
小和尚的目光有意无意地总是跟随着她,她看着他的光头总是叹息。
有一天,小姑娘没再上山。老首相没当回事,小和尚着急了,站在山顶向下望。望了一天又一天。一直看到第十五天,坐不住了。
老首相正在家里舒舒服服躺在,他的孙子回来了。回来的第一句话问:“你怎么不去接我?”这句话是老首相没想到的。所以他瞪眼睛看了半天他的孙子。
小和尚接着问:“那个那个谁怎么了?”
老首相马上接过话,“不是谁,是城西大户王员外的女儿。”说完马上又放了一颗炸弹“她这几天没上山是因为要订婚了。”
小和尚到底是练过武功的人,一转眼就不见了他的身影。老首相慢悠悠地吩咐管家,“跟上他,要不然他一时半会儿都找不着王员外家。”
后来,和尚还俗了,本来也没出家,只是寄养。头顶上光溜溜的,没有戒痕。
他和王员外家的女儿成了婚配,生了儿育了女。
有一天夜里,夫妻两个偎依在一起,女子幸福得忘乎所以,说了一句:“我知道那是爷爷的车,我是故意惊了他的马。”
男子看着她“我也知道你是我刚上山时,晚上趴在我身边安慰我的小狐狸。”
夫妻俩相视一笑,至于怎么知道的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