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医人》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社会是一个比较封建的社会。受到传统观念影响以及技术制约,古代社会的医疗、科技等技术都无法与现代相提并论。但无论条件怎样,人总是会生病的。于是,在那个时代,我国产生了一门非常神奇的医疗手段:中医。由于中医主要是依靠“望、闻、问、切”的手法,加之配合中药、针灸等辅助方式进行诊疗,于是,在中医领域,医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此也就产生多了非常多颇负盛名的神医。他们精通医理,擅长解决普通大夫解决不了的各类疑难杂症,在百姓心目中有着”救命仙人“的地位。
提起古代的神医,有一个人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那就是我国著名医师华佗。东汉末年,华佗与张仲景,董奉三人被冠以“建安三神医”的美誉。在他们三人中,华佗的医术极其高超,并且各项全能。无论是内科、外科、儿科还是针灸,对他来说都不在话下。不过,这其中他最擅长的还是外科医疗。因此,他也被百姓们尊称为“外科圣手”。后世的江湖郎中,有的本来医术不那么高超,但当他们打着华佗的名号,称自己是“赛华佗”、“华佗在世”,就会有病人愿意找他们看病。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一类人,他们一有点头疼脑热就喜欢去看医生,但却从不肯认真遵循医嘱,医院看病这件事才是缓解病痛的最佳手段。在古代也有类似这样的事情发生,华佗就曾经给一个督邮问诊,并且嘱咐病人不要与妻子同房,可是病人却不听话,结果3天后就吐舌惨死。
神医华佗
华佗,沛国谯县人。他是东汉时期知名的医学家。像神农一样,华佗毕生致力于治病救人,对我国古代医学做出了杰出贡献。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华佗就对行医治病产生了莫大的兴趣。为了提高自己的见识并且锻炼自己的能力,华佗年轻时时常外出游学,去往各地学习。在游学的路途中,华佗遇见过各种各样的疑难病症,他的这番经历为他此后高明的医术奠定了极其重要的基础。
众所周知,东汉末年是一个战乱频发的时期,举国上下战火不断,百姓民不聊生,流离失所。不少人在战乱中家破人亡,在战事严重的地区,百姓更是非死即伤,哀鸿遍野。四处游学的华佗看着举国上下如此惨烈的局面,心中暗暗坚定了自己要通过医术拯救黎明百姓的信念。
他继续长期游走在各个地区,在他的所到之处,百姓都受到了他的帮助,接受了他的救治。长期反复医学实践对于华佗自身的医术提升也是有着重要作用的。久而久之,他的医术也变得十分高明,一些寻常大夫很难解决的疑难杂症对他来说也成了小事一桩。
慢慢地,华佗的高超医术在民间得到了流传,他也因此成为了百姓心中救苦救难的神医。尽管他长期救治百姓,但他从未漫天要价,想要从中谋取什么利益。华佗的无私与慷慨让他在人民的心中拥有了十分崇高的地位。一些人甚至创作了一些传说与故事来歌颂华佗的事迹。关于华佗的故事非常多,其中有两个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刮骨疗*和开颅手术。
《三国演义》中就记载了关于华佗给关羽刮骨疗*的故事。即使忍受着刮骨时非人的疼痛,关羽以及可以自如地与旁人谈笑风生。很多人看到《三国演义》这个出处,就会质疑这件事情的真实性。然而,关于刮骨疗*这个事情在历史上的的确确是发生过的,只不过并不是华佗的杰作。
《三国志》中记载:医曰:“矢镞有*,*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然后此患乃除耳。”
罗贯中之所以将这个无名医生直接改写成了华佗,大约也是因为华佗的高超医术世人皆知。想必如果真的是华佗,身为外科圣手的他也一定完全可以完成这样的手术。罗贯中此举是对华佗医术的高度肯定,也是对关羽勇敢坚毅的品行敬佩。
谨遵医嘱
尽管关于刮骨疗伤的故事可能是一个传说,但是华佗的美名之所以能流传至今,他必定是一个真正能悬壶济世的医术高人,历史上曾经有一个关于华佗给一位督邮看病的事件是真正发生过。
督邮名为顿子献,他曾经经历过一场大病,万幸痊愈后,身体本已逐渐恢复。但他听闻华佗的盛名,对华佗高超的医术十分信任。于是,当华佗行医游历到当地的时候,这位督邮立刻派遣了手下去请华佗来给自己问诊。给他切脉的时候,华佗就已经大致掌握了此人的情况。并且也正如顿子献所说的,他的病其实已经几乎痊愈了,只不过由于长期卧病在床,身体难免处于虚弱的状态,气血比较亏。但只要用心将养着,不久后就能完全康复。不过,唯一一个特别需要注意的就是,在恢复期间万万不能近女色,不然将会有性命之忧。
听了华佗这一番医嘱后,顿子献连连称是,表示自己记住了。然而,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顿子献的妻子知道丈夫的病已经近乎痊愈了之后,便马不停蹄地从外地赶来探望丈夫。得见妻子的喜悦令顿子献忘记了华佗的叮咛,而他妻子对于华佗所言之事更是全然不知。于是,夫妻相会的当晚就住在一起。
接下来的事情果然如华佗所说的一样。这下过后,顿子献的健康状况一日不如一日,仅仅坚持了三天就离世了。他去世时,死状还尤其狰狞,就连舌头都吐出了好几寸。这一切与华佗预言的一模一样。此事之后,华佗高超的医术在人们心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肯定,名望也与日俱增。
结语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既然选择了看医生,听从医生的嘱托又何妨呢?人的一生生老病死不可避免,但活着的人总希望自己的寿命可以长一点,再长一点。于是,医生这个职业应运而生了。似乎从有了这个行业以来,医疗工作者身上就笼罩着一层光环,他们是将人的性命从死神手中重新夺回来的白衣天使。
因此,医疗工作者往往能得到民众最崇高的敬意以及钦佩。而那些真正有资格治病救人的医疗工作者,除了高超的医术之外,也一定具备着一颗仁心。无论如何,听从专业人士的意见总是比自己一意孤行要有用的,甚至他们很有可能赋予我们第二次生命!
参考资料:
《医人》
《三国演义》
《三国志》
《传习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