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课题 第一章先秦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
第一节先秦时期社会概况
第二节中国文化的起源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二节
目的要求
了解先秦时期的社会概况和中国文化的起源
练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先秦时期的概况,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内容分析(重点、难点)
重点: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革2.原始陶器艺术,甲骨文
难点:1.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关系的变革2.图腾崇拜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先秦:指我国自有人类居住直到秦统一以前的漫长历史时期
讲授新课
第一节先秦时期社会概况
一.我国的原始社会
1.早期人类
问:什么人是中国境内最早的居民?(元谋人)
原始社会我国境内主要的人群:
元谋人(一百七八十万年前、最早的远古居民)、
北京人(70-20万年前、最为世界闻名、头盖骨、原始石器、使用原始的石制工具、使用火、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特征)、
2.氏族公社
山顶洞人(三万年前、体型、氏族公社)
氏族公社——母系氏族(河姆渡文化、半坡文化)
磨制石器、原始农业、畜物业、手工业;固定的房屋;
父系氏族(大汶口文化)、晚期开始出现了私有制和贫富分化
3.神话和传说——*帝、尧舜禹、禅让、大禹治水
二.夏、商、周奴隶王朝 (多年)
禹建夏(公元前年、——汤灭夏)
商(汤BC年—BC年迁都武王伐纣)
周(西周、东周)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
三.春秋时期奴隶制的瓦解
东周(春秋、战国) 春秋五霸、初税亩;
四.我国封建社会的开始—战国
1.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利事业:都江堰、郑国渠
2.各国的变法——重点商鞅变法3.战国七雄
第二节中国文化的起源
在原始人群阶段的旧石器遗址这中,迄今还未发现可能称之为艺术品的东西。中国最早的艺术品,现有的考古成果告诉我们,开始创作于已经进入了氏族公社的山顶洞人时期。
一.原始文化艺术和宗教信仰。
1.山顶洞人的装饰艺术——中国文化的起源
2、原始陶器艺术*
河姆渡陶纹,半坡彩陶,红山陶塑,卡诺陶绘等分别反映了当时当地的社会生活状况。
3、原始玉器艺术
4、原始音乐
5、图腾崇拜
图腾:是英文Totem的译音,原为北美印弟安人的语言,意为某一氏族的徽号或标志。
图腾崇拜的原因
6.占卜
二.我国的文字的起源
1.文字的起源
2、甲骨文*
3、金文;
4、小篆
三.*帝的传说与中华文明
1、*帝的传说
2、中华文明
总结本课知识重点
布置作业
1、做好复习和预习,整理好笔记;
2、用生动简洁的语言复述先秦时期的概况及文化。
课题 第一章先秦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
第三节科学技术
第四节哲学和教育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二节
目的要求
了解先秦时期我国在科技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
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内容分析(重点、难点)
重点:1.我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天文历法和金属技术
2.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百家争鸣
难点:1.诸子思想理论,尤其哲学观点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文字的演变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已经学习中华文明象征之一的文字演变历史和中华文明始祖*帝的传说。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中华文明勃兴时期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讲授新课
第三节科学技术
一.我国早期历法和天文、数学成就
1.历法:夏历和殷历
相传四千多年前的夏朝就有了历法。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根据北斗七星斗柄旋转的规律,确定一年为12个月,还出现了历书:《夏时》和《夏小正》。
殷历在夏历的基础上,已趋于完备。它以月亮之圆缺一次为一月,有闰月和大小月之分,大月30天,小月29天;以太阳温凉寒暑的演变为一年。
战国时期人们测出一年24个节气,以便安排农业生产,这是历法上的重大成就。
2.天文:天象观测和天文著作
看资料推断
资料一:夏朝的某一天,天突然黑下来,百姓吓得四处躲藏,官吏乘做马车没命的狂奔
世界上最早的一次日食记录。
资料二:“(周)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
据你猜测,这是什么现象呢?“天再旦”是何意?中国学者借助本世纪最后一次实地观测机会,破解“天再旦”之谜,将中国历史的准确纪年上推至公元前年4月21日.说明我国古代丰富的天象记录是宝贵的科学资料。
春秋时的鲁国天文学家有许多关于恒星的观测记录,还观测到37次日食的现象。最可贵的是公元前,鲁国天文学家观测到一颗彗星扫过北斗。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慧星的最早记录。
战国时期,齐国的甘德和魏国的石申记录了颗恒星的位置,是世界上最古的恒星表。
3.数学:勾股定理和九九乘法口诀
《周髀算经》成书于西汉时期,是我国最古的一部科技著作。书中记载了西周初年周公和著名数学家商高关于直角三角形性质的对话,提到了勾股定理的内容。
春秋时期,数学更有发展,出现了现今通行的“九九乘法口诀”
总结:恩格斯说过:天文学只有藉助于数学才能发展。天文历法要准确、可靠,必须建立在数学的精确测量、计算基础之上。
二.医药学的发展
医药学是在古代先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中医和用草药治病。
原始社会,神农尝百草—商朝,针灸—春秋战国时期的扁鹊,四诊法—战国的《内经》,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
三.金属冶炼技术和工艺
青铜器:
夏朝时,青铜农具普遍使用
商朝的青铜器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司母戊鼎
西周春秋时期,品种繁多,应用普遍。莲鹤方壶。
三星堆出土的商朝文物、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
冶炼技术的发展:
西周时出现铁器
春秋后期,发明了生铁铸造技术,铁器得到广泛使用。
春秋战国之交,铸铁柔化技术,比欧美早两千年。铁器的使用,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有了显著提高。
以上史实证明,中华民族在先秦时代就取得了多项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具有伟大的创造力。
第四节哲学和教育
在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是一个称霸争雄的时代,是一个变革图强的时代。这一社会现实付诸于意识形态领域,使得这一时期又成为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各个思想家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各抒己见,彼此辩驳,从而带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思想大发展的*金时代!
一.著名的古代哲学家老子。
老子生平: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人。曾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道家创始人
*治主张:进步性,赋税太多,社会不均
消极性,“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回到古代氏族社会,认为社会达“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状况,才是理想境地。反映了春秋大变革时代没落阶级的无奈和消极情绪。
哲学思想、朴素的辨证法: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面的对立,双方相互依存,相反相成(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而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讨论“塞翁失马”的故事
二.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三岁丧父,幼年生活贫困。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库)和乘田(放牧牛羊)这样的小官。由于他发愤为学,博学多能,三十岁后便开始开办私学,广收门徒,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卓有*绩。后先后任小司空,大司寇。54岁时因鲁君不听朝*,便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他带着弟子到过7个国家,但未能得到任用。14年后回到鲁国,专心从事古代文献的整理与传播工作。5年后逝世,终年73岁。
孔子的*治思想:“仁*”和“德治”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能伤害别人。
“苛*猛于虎”,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减轻剥削,主张行德*,省刑罚,反对暴*虐民。
重视礼,“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孔子的教育思想:学“习”、学“问”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此外,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等。
讨论“颜回输冠”
三.百家争鸣
1.墨子生平:名翟,战国时期鲁国人。墨家创始人。
思想:兼爱(“兼相爱,交相利”)、提倡有力者用力助人,有财者以财分人
尚贤,不管分富贵贱,选举贤能的人做天子等
非攻,反对以强凌弱,以大欺小,相互攻打。
节用、节葬,强调节俭
简介墨子和公输班的故事
公输班为楚国造云梯准备攻宋。墨子赶到楚国,希望说服公输班和楚王不要以大国欺侮小国,墨子与公输班在楚王面前设置沙盘,演习攻防。公输班用九种方法攻击,墨翟用九种方法防御。公输班不能取胜,最后,公输班说,“我还有最后的一着,但我不说出来。”墨翟说:“我知道你还有最后的一着,但我也不说出来。”楚王听不懂他们的哑谜,墨翟说:“公输班不过以为杀了我就可以解决问题,但我的三百余门徒已进入宋国,登城协防,等待作战。”楚王于是取消了这次*事行动
2.孟子的生平: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受业于子思之门人,曾游历数国,阐述其*治主张,还曾在齐为卿。晚年退而著书,传世有《孟子》七篇。战国中期儒家的代表。
思想:“仁*”——“制民恒产”、“勿夺农时”、“省刑罚,薄赋税”、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荀子:名况,赵国人。在多年的游历中,他接触到各种学派的人物,研究了各派的学说思想,总结了各派学说的成就,吸收其中的积极因素,成为儒学大师和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斗转星移、暑往秋来都是自然现象,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还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4.庄子:名周,宋国人,曾在家乡做过漆园吏,不久即归隐。著有《庄子》一书。
思想:继承了老子的思想,但更加消极。(无为、无己、绝圣弃智)
《庄子》中的寓言故事,朝三暮四、庖丁解牛、望洋兴叹、贻笑大方、邯郸学步
5.韩非子是战国后期韩国人
思想:1、历史是不断进步的(世异事异,事异备变“、”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2、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理论,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只有实行严刑重罚,统治才能巩固
6.孙武:春秋晚期人,被吴王阖闾任命为将,率*攻破楚国。代表作《孙子兵法》
孙膑:孙武后代,战国时期齐国的*事家。代表作《孙膑兵法》
总结本课知识重点
布置作业
1、做好复习和预习,整理好笔记;
2、收集关于孔子的小故事。
课题 第一章先秦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
第五节文学、艺术和史学
第二章秦汉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
第一节秦汉时期*治经济概况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二节
目的要求
了解《诗经》,屈原和《离骚》;《尚书》《春秋》和《左传》以及先秦青铜雕塑、绘画和音乐
练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先秦时期的概况,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内容分析(重点、难点)
重点:《诗经》和屈原难点:《诗经》和《离骚》的艺术特点
重点: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秦汉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西汉前期社会空前繁荣与强盛的原因。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讲授新课
第五节文学、艺术和史学
一.《诗经》
1.来源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春秋末年,又经过孔子亲手整理,编订成书,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我国从西周早期到春秋末年的篇诗作。反映了西周春秋时代社会风貌和各阶层的生活。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大部分是*河流域的民间乐歌,多半是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有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大雅多为宴饮所作,小雅多为个人抒怀。“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本是祭祀时颂神或颂祖先的乐歌,但鲁颂四篇,全是颂美活着的鲁僖公,商颂中也有阿谀时君的诗。
风篇:
1.《豳风七月》是《诗经·国风》中最长的一首诗。反映了这个劳动人民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涉及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
2.《诗经·魏风·伐檀》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译:那些不稼不穑、不狩猎的剥削者们,有什么理由获取大量的粮食和猎物呢?表现了被压迫被剥削的劳动者愤怒的反抗情绪。
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译: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里小岛上。文静美丽的好姑娘,让我时刻放心上。
4.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译: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人儿在何处?在那河的那一旁。
5.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汝,适彼乐土。《诗经·国风·魏风·硕鼠》
译:大老鼠啊大老鼠,别再吃我种的黍。多年辛苦养活你,我的生活你不顾。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的新乐土。(这里把剥削阶级比作老鼠)
6.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译: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2.艺术成就
第一,现实主义精神。从不同侧面描写了古代现实生活,真实地再现了古代社会,这种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对后世学者产生巨大的影响。
第二,比、兴的表现手法。比:比喻、打比方。;《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用鼠比喻剥削者。兴:烘托、衬托。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比兴的手法能加强诗歌的生动性,韵味和艺术感染力。
第三,结构上使用章叠句。使诗歌增加了音乐美还突出了事物的特征和属性。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窗外天色昏暗,鸡儿不住啼叫,在风雨即将到来的时候,等待的人心里是惴惴不安的:这样的天气,他会不会如约前来呢?你仿佛看得见,她倚门而立,蹙眉遥望。她等待的那个人,应是沾衣不湿杏花雨似的温雅君子。
第四,《诗经》是中国文学的起点和源头,滋养了一代代文人学子,成为中国文化的光辉经典。
二.伟大诗人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我国伟大的诗人。从他开始,中华才有了以文学著名于世的作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称“骚体”)。
《离骚》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是屈原全部创作的重点。《天问》是屈原根据神话、传说材料创作的诗篇,着重表现作者的学术造诣及其历史观和自然观。《九歌》是楚国祀神乐曲。
《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治抒情诗。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言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三.艺术
1.青铜器2.绘画3.音乐
四.《尚书》《春秋》《左传》
《尚书》,在作为历史典籍的同时,向来被文学史家称为中国最早的散文总集,是和《诗经》并列的一个文体类别。但这散文之中,用今天的标准来看,绝大部分应属于当时官府处理国家大事的公务文书,准确地讲,它应是一部体例比较完备的公文总集
《春秋》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按年记载了春秋时鲁国从隐公元年到哀公十四年或十六年间(前~前或前)的历史大事。该书略有残缺,尚保留一万六千多字。其纪年依据鲁国,记述范围却遍及当时整个中国。内容包括*治、*事、经济、文化、天文气象、物质生产、社会生活等诸方面,是当时有准确时间、地点、人物的原始记录。如它记载的三十七次日食,就有三十次同现代天文学推算完全符合,证明《春秋》确是当时信史,绝非后人所能杜撰。
《左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1]合称“春秋三传”。《左传》既是一部战略名著,又是一部史学名著。相传是左丘明所著。
第二章秦汉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
第一节秦汉时期*治经济概况
一.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
1.秦的统一
复习提问:师:战国七雄指的是哪几个国家?
生:齐、楚、燕、韩、赵、魏、秦
秦的统一,符合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是历史上第一次也是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但秦王嬴*的优点还不仅体现在秦的统一,在统一后,嬴*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他的统治。
2.秦始皇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从*治、经济文化、思想、*事等方面归纳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把全国划分成36郡,郡设郡守,为一郡的最高长官,总管一郡的*务,直接受中央*府管辖。
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秦的这些措施加强了各地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巩固了秦的统治。
在思想上,焚书坑儒”的目的是为了统一人们的思想,巩固秦的统治,出发点是好的,但他采取的手段极其残暴,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给古代文化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此我们应予以批判
*事上,北筑长城,开发南疆,秦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修筑了长城,它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在南方秦开挖了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加强了中原和边疆地区的联系,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派兵50万进*岭南,历时数年,终于征服了越族,统一了岭南广大地区,并设置南海、桂林、象郡。接着迁徙中原50万人戍守五岭,与越族杂居,促进了这一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
3.秦朝的疆域
4.秦末农民起义
秦朝末年,徭役繁重,赋税沉重,刑法严酷,二世残暴统治。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就此拉开了序幕。分两段,一是陈胜、吴广起义;另一是刘邦、项羽起义。公元前年,刘邦率领起义*攻入秦咸阳,秦朝灭亡。
二.两汉*治、经济的发展
1.西汉的建立
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双方进行了时达四年的战争,历史上称为“楚汉战争”。最后刘邦于公元前年建立了西汉王朝,都城长安。
2.西汉初期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汉高祖实施“休养生息”*策,让士兵复员生产,免除若干年徭役。让战时逃亡在外的人回乡,发还原有的田宅;释放一些奴婢为平民;把田租定为十五税一。
2)文景之治,
文景两代采取了上述一系列措施的结果,奖励农桑轻徭薄赋、提倡节俭以身作则、以德化民约法省禁,使当时社会经济获得显著的发展,封建统治秩序也日臻巩固(结合书本介绍由于国内*治安定,经济发展,只要不遇水旱之灾,百姓总是人给家足/粮食/串钱的绳子),史称“文景之治”
3)汉武帝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农业比前代更加发达。兴修水利,修治*河,农耕和农具方面取得了若干新成就。手工业出现了许多发明,提花织布机,用煤冶铁。商业、城市的新发展,长安、洛阳人口达到数十万至百万。
4)汉武帝加强封建统治。
强化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用儒家思想统一全国思想;发动对匈奴的猛烈战争;派张骞出使西域;平定西南。
5)王莽改制
把全国田地改称王田,私家奴婢改称私属,不许买卖。
改变币制,以限制大商富贾的财产。
主观目的在于抑制豪强,避免民众大起义,却由于触动了贵族官僚地主阶级的利益,又加深了劳动人民的苦难,所以社会更加混乱。加上接连发动匈奴、西域、东方高句丽和西南诸国的不义战争,王莽*权呈现倾覆之势。
6)东汉的建立
绿林、赤眉起义;东汉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建立东汉。
课题 第二章秦汉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
第二节科学技术
第三节哲学、宗教与史学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二节
目的要求
了解秦汉时期,我国科学技术所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了解儒学的改造佛教的传入,道教的兴起
内容分析(重点、难点)
重点:张衡对天文学地震学的贡献;张仲景与华佗;蔡伦改进造纸方法;造纸术发明的意义。
重点:董仲舒的思想及其影响;王充的唯物主义的思想;司马迁与《史记》
难点:对中国古代历法的理解;董仲舒和经学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回顾上节课秦汉时期的*治、经济的特点。社会经济的发展正是秦汉文化昌明的原因。
讲授新课
第二节科学技术
秦汉时期,科学技术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一贯为中国古代人们所重视的天文历法、算学、医药等又有了新的突破。
一.关于天文历法、算学、地学
1.天文
《汉书·天文志》、《五行志》等所载西汉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成帝河平元年“三月乙未,日出*,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西汉建始元年(公元前32年)关于极光的记录,西汉元光元年(公元前年)和东汉中平二年(公元年)关于超新星的记录,都是世界上有确切时日记录中最早的一批。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五星占》精确地记载了五大行星的运行情况。
2.历法
所谓历法,就是如何方便地协调这三种时间单位的方法,即安排年、月、日的法则。作为记载历史和预告未来的记录手段,历法随着文明时代开始就被人们所使用。
秦始皇颁定历法,使用《颛顼历》。二十四节所是中国历法制订的独创,它准确反映了太阳位置,反映了一年之中季节的变化、气候的寒暖,与农业生产有密切的关系。汉武帝时期编制了《太初历》,是中国古代代理费的一次大改革,它更加科学,更加有利于农事安排。
3.算学
东汉时期成书的数学名著是哪一部?它的历史地位怎样?
《九章算术》,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西汉时期出现我国现存最早的《周髀算经》,提出勾股定理的特例,比西方早年。
《九章算术》汉代最重要的数学著作,奠定了中国古代数学以计算为中心的特点。它在世界数学史上,可以和古希腊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相提并论。
4.地学
《汉书·地理志》是我国第一部用“地理”命名的地学著作,他在《山经》、《禹贡》等古代地理学的基础上,开创了疆域沿革的的地理学研究领域。它以疆域*区为纲,依次叙述了个郡国及所辖个县、道、邑、侯国的建置沿革。并附记有各郡国的户口数字等。在《汉书·地理志》的影响下,后代以论述疆域*区沿革为主的地理著述大量出现,形成了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地理学体系
张衡东汉时期我国伟大的科学家。他在天文、历法、数学和文学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
张衡的主要成就:
浑天仪:演示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
地动仪:制造于年,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
二.医学
1、汉代最著名的医学家是哪两位?(华佗和张仲景)
2、华佗主要成就是什么?(制成全身麻醉剂“麻沸散”,编了一套医学体操“五禽戏”。)
3、张仲景的医学著作是什么?他怎样写成这部名著?他的历史地位怎样?(《伤寒杂病论》。他勤奋钻研中医学问,收集许多民间药方,结合自己实践经验,写成此书。他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三.造纸术的发明
思考回答:
1、古人用龟甲兽骨、金属器皿、竹简丝帛来记载文字,有什么不便?(龟甲兽骨的来源数量有限,金属器皿和竹简很笨重,丝帛价钱很贵,无法大量使用。)
2、西汉早期用什么东西造纸?东汉时,谁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来造纸的材料是什么?(麻;蔡伦;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
我国造纸术的发明改进不仅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而且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
第三节哲学、宗教与史学
西汉初年,奉行*老之道,无为而治,与民休息,*治气氛宽松,各派思想得以复苏。但是,*治上的统一,要求思想上的统一与之相适应,迫切要求一种为*治统一做出理论上的解释的学术思想。而法家思想在秦朝的滥用,已经造成严重的恶果。所以,只有温和的儒家思想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
一.董仲舒
思想主张:
(1)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中央集权需要。
(2)提出“君权神授”的*治思想和“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加强君权需要。董仲舒的哲学基础是“天人感应”的学说。他认为天是至高无上的人格神,不仅创造了万物,也创造了人。因此,他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和人一样“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人与天是相合的。
(3)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为人处世标准。这里所说的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成为我国古代维护历代封建皇朝统治的工具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即三纲五常。三纲是社会伦理,五常是个人品德。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思想史和*治史上的一件大事。从此儒学在*治上占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儒学更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拔官吏的考查标准。至此以后,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影响深远。但是从长远来看,它是不可取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发展到最后,只会束缚人们思想,限制思维延伸。
二.王充的唯物主义思想
为神化封建皇帝,麻痹人民,西汉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宣传迷信思想。两汉时期出现了不少批判迷信思想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东汉的王充,他著有《论衡》。《论衡》中“衡”指的是重量,论衡即论述轻重。论述什么的轻重呢?王充自己解释到:“控轻重之言,立真伪之平。”即实事求是地衡量人世间的是与非。在书中他批判了天降灾祸,否定了天神;批判了人死为*,否定了*神。
《论衡》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使人们对唯物主义思想的认识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在当时封建迷信思想盛行的情况下,唯物主义思想家能坚持科学地认识世界,学习此内容,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是极其有益的。
三.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1.佛教
1.世界三大宗教是指具有世界影响的、不受任何国家任何民族局限,在更广泛地区传播的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为世界上承认的三大宗教。
公元前6世纪创立于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被尊称为释迦牟尼。其教义主要有人生是苦难;要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入极乐世界。在封建社会,统治者总是利用宗教来麻痹人民,以使他们不相信自己的力量,而相信"神灵"的力量,把希望寄托于来世和天国,从而放弃为争取现实幸福的斗争,而安于被奴役的命运。正是在封建统治者的支持之下,东汉末年,佛教在我国逐渐流传起来。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对中国社会产生很大影响
文学:《西游记》中如来佛、观音菩萨、金刚罗汉
建筑:白马寺、少林寺、龙门石窟、莫高窟。
四大名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五台山
词语:烦恼、刹那、口头禅、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2.道教
说到道教,同学们还记得《西游记》中的太上老君吗,在历史上的太上老君是怎么回事呢,他与道教是有着什么关系呢?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在这里大家要特别注意的是老子不是它的传始人,他是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而道教尊老子为教主,称他为“太上老君”,只不过是道教的一种宣传手法。用今天的媒体术语来说,这就是“炒作”。
创始人之一:张陵
教义:修身养性、炼丹求仙
来源:道家思想和神仙方术
影响:道教四大名山:青城山、武当山、龙虎山、齐云山
建筑:城隍庙、土地庙、玄妙观
传统文化:八仙: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吕洞宾
四.司马迁与班固
1.司马迁的故事…..
2.《史记》。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它的体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既是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所以鲁迅先生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班固
东汉杰出史学家、文学家
《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以西汉一朝为主,上起汉高祖元年,下终王莽地皇四年,共年的史事)。分为纪12篇,主要记载西汉帝王的事迹;表8篇,主要记载汉代的人物事迹等;志10篇,专述典章制度、天文、地理以及各种社会现象;传70篇,主要记载各类人物的生平以及少数民族的历史等。
课题 第二章秦汉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
第四节文学艺术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一节
目的要求
了解汉赋和乐府诗以及秦汉时期的音乐和美术
内容分析(重点、难点)
重点:两汉乐府民歌及其代表作;长沙马王堆汉墓彩绘帛画
难点:汉赋及其代表作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中国的文学、艺术发展有着连绵不断、高峰迭起、多姿多彩的特点,先秦文学艺术的成就有哪些?(诗经,楚辞),秦汉文学艺术继承了先秦的辉煌而又再攀新高。
讲授新课
一.汉赋和乐府诗
1.汉赋的概念:是指一种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不歌而诵”的文体。
赋的形式:铺采摛文——用华丽的辞采进行铺陈、描述。
赋的内容:体物写志——或对事物的刻画,或抒发作者情感
汉赋是《诗经》和《楚辞》中发展过来的
代表作有:
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
枚乘《七发》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班固《两都赋》
张衡《两京赋》
2.乐府诗
原始意义:歌舞机关、音乐官署。演变意义:一种带音乐性的诗体名称
来源:1.广泛收集民间丰富多彩的歌谣;2.文人创作的歌功颂德的作品
.反映人民痛苦的生活和反抗的情绪《战城南》《十五从*征》
.反映爱情和婚姻生活,歌颂忠贞的爱情,暴露封建礼教与封建婚姻制度的罪恶《陌上桑》《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
这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篇杰出的长篇叙事诗,它吸取了前期叙事诗的成果,标志着叙事诗的成熟《孔雀东南飞》情节复杂,还注意细节描写,人物刻画富有个性,对环境、外貌、心理、对话的描写十分成功。
二.音乐和美术
1.秦汉时专门的*府音乐机构:乐府。东汉时改为“*门鼓吹署”
2.乐府乐歌的种类:鼓吹曲和相和歌
3.马王堆出土的彩绘帛画。
4.墓室壁画。
课题 第三章三国两晋南北朝社会概况和文化
第一节*治经济概况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二节
目的要求
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概况
内容分析(重点、难点)
重点:曹操;赤壁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南方与西南经济的发展
难点:曹操在赤壁之战中败于孙刘的原因;西晋短暂的原因;*权的更迭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归纳前一章秦汉的社会概况,导入本章引言部分的教学,再引导学生回忆东汉末年*巾大起义及其影响的有关史实,转入本节教学内容。
讲授新课
一.三国鼎立
1.东汉末年的形势
东汉末年,由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治十分黑暗,加上天灾连年,大量农民无衣无食,最终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而当时摇摇欲坠的东汉*府为了镇压农民起义,先后给予一些重要的地方官员领兵治民之权,这样一来,原来各州的官员便成了各霸一方的*阀,他们彼此长期混战。而在北方的*阀中,比较有势力的主要集中在袁绍和曹操。
2.官渡之战
中国古代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后,曹操写的一首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3.赤壁之战
说起孙刘联*的胜利,我们不能忘记被刘备三顾茅庐感动而出山的诸葛亮。因为刘备在年,也就是曹操已完成北方统一的同年,还无立足之地呢。他一直是依附于荆州的刘表。正是有了年仅27岁的诸葛亮为他设计的战略思想——连孙抗曹。再经过诸葛亮的三寸不烂之舌的说服,孙权终于同意了联合抗曹,这才有了孙刘联*。
提问:官渡之战中曹操3、4万人胜了袁绍十万人,而此时的曹操拥兵二十万却失败了,你认为是何原因?
战略失策:曹操远道而来,十分疲劳,已如强弩之末;曹*将士多是北方人,不习水土,不习水战,可偏偏舍长用短
心理轻敌:是他的骄傲。年与年的曹操已今非昔比,况且又轻易地拿下了荆州,他像年官渡之战时的袁绍一样,禁不住迷惑,一再地中计,这也说明他的对手看准了他的弱点。(情感教育:骄兵必败,)
人心所背:南方人对曹操南下,打破他们比北方人相对安定的生活,心情上肯定是不欢迎的,所以才拼命地抵抗。
赤壁之战失利后,曹操退守*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展示三国鼎立形式图
3.三国鼎立
魏:220年洛阳曹丕
蜀:221年成都刘备
吴:222年建业孙权
这三个*权是如何发展自己的经济呢?
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实行九品中正制,消灭辽东割据势力,抵御
蜀国: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魏吴。
吴国:造船业发达,卫温曾经到达夷州,夷州即今天中国台湾。
二.西晋和东晋
1、司马氏代魏与三国局面的结束
司马懿(yì)字仲达,今河南温县人。生于年,卒于年。曹操当*时开始为官。曹丕当*以后,深得曹丕的信任和重用,官至尚书右仆射(yè)、抚*大将*。曹丕死后,司马懿受诏辅佐魏明帝曹叡(ruì)。在曹叡在位时,多次领兵出征,战绩显赫。特别是在阻挡诸葛亮率领的蜀汉*队进攻中,司马懿坚壁据守,以逸待劳,最终战胜了诸葛亮,使蜀*无功而返。此后,又率*消灭了割据辽东地区已达三世之久的公孙家族。司马懿在*治上和*事上的威望和权势迅速提高。魏明帝曹叡临终时,托曹爽与司马懿一起辅佐齐王曹芳。司马懿和曹爽因为争权夺利,矛盾日益尖锐。司马懿装病以使曹爽放松警觉,同时暗中进行发动*变的准备。趁曹芳、曹爽离开洛阳祭扫魏明帝陵之机,司马懿发动*变,处死了曹爽兄弟及其*羽。从此,司马氏家族独揽朝*,皇帝只是傀儡。年,司马懿病死,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先后擅权。皇帝曹髦感到司马昭的篡权野心,对大臣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率数百人攻司马昭,结果反被司马昭所杀。年,司马昭死,子司马炎废掉魏主曹奂,自立为帝,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年司马昭派钟会、邓艾统率18万人分道伐蜀。钟会攻汉中,蜀大将姜维据守剑阁。邓艾则以奇兵间道直逼成都,诸葛亮之子诸葛瞻战死,蜀后主刘禅(shàn)降魏,蜀国灭亡。
年,三国时期著名暴君孙皓即吴国皇帝之位,吴国众叛亲离。年冬,司马炎分六路大举伐吴。年,孙皓投降,吴国灭亡。至此,西晋实现了统一。
2、西晋的短期的统一
西晋建立之后,晋武帝司马炎君臣错误地认为曹魏之所以灭亡,是因为没有分封诸王,宗室削弱的结果。于是,晋武帝在即位之初,立即将司马氏家族的子弟都封为王,并且拥有*队,分取赋税。晋武帝的本意是想借此巩固晋室的统治,后来却适得其反,酿成宗王势大,埋下“八王之乱”的祸根。
晋武帝死后,继位的晋惠帝司马衷是个白痴,皇族八王为争夺最高统治权力掀起了一场剧烈的厮杀,战祸延及十多年。
“八王之乱”耗竭了西晋的国力,从根本上动摇了西晋的统治,也为内迁的少数民族起兵反晋提供了机会。
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3.东晋十六国
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定都建康(今南京),历史上称为“东晋”。与东晋同时,北方的五个少数民族,建立了许多*权,其中主要的有十六国。史称这一时期为东晋十六国时期。
4.淝水之战年
前秦(氐族)——东晋,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三.南北朝
刘裕建宋,南朝开始年,东晋大将刘裕代晋称帝,建国号宋。东晋灭亡,南朝开始。自年刘裕建宋到年隋灭陈的年间,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朝,历史上总称南朝。
淝水之战以后,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状态。鲜卑族的拓跋部建立北魏,年,统一*河流域。
孝文帝就进行了*治、经济改革;迁都洛阳以后,孝文帝进一步采取措施,实行改革。
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服饰: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姓氏:鲜卑姓氏改为汉姓,拓跋改为元。
婚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治:采用汉族官制、律令。
礼法: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可以归纳为六条。(1)说汉语;(2)穿汉服;(3)改汉姓;(4)与汉族通婚;(5)采用汉制;(6)以礼、孝治天下。
-年,北魏又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之后又分别为北齐、北周所取代,北周又灭掉北齐。这一时期称为北朝。年,北周大臣杨坚篡权,建立隋朝。
课题 第三章三国两晋南北朝社会概况和文化
第二节科学技术
第三节哲学和宗教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一节
目的要求
学习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发展的史实。分析魏晋哲学与宗教的发展。
内容分析(重点、难点)
重点:刘徽与“割圆术”;“祖率”;祖冲之;《水经注》;《齐民要术》;马钧。
魏晋玄学发展的三个时期及其主要代表人物;佛教迅速流行的原因;范缜及《神灭论》
难点:“岁差”问题
魏晋玄学。佛教迅速流行的原因。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联系秦汉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指出魏晋南北朝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科学技术有着显著的进步,有些重大成就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长期无人突破。这一时期继承前代成就,又多有创新,超越前人。这些发明、发现及理论上的总结又为唐宋科技进步提供了新的基础。
讲授新课
一.关于“历法和数学”
1.浑天铜仪,古代天文学者观测天象必不可少的仪器,王蕃,孔挺先后制作了较为精密,操作较灵便的浑天铜仪。
2.祖恒制成大型的日晷,并创定水平法。
3.祖冲之(—),字文远,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家。在天文学方面,祖冲之创制了中国历法史上著名的新历——《大明历》,他首次引用了岁差,是我国历法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大明历》的回归年长度是.日,与现代测得回归年长度仅差万分之六日,也就是说一年只差46秒,这是非常精确的资料。
4.刘徽(约公元年—年),汉族,山东邹平县人,魏晋期间伟大的数学家,中国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者之一。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数学家。提出了"割圆术",即将圆周用内接或外切正多边形穷竭的一种求圆面积和圆周长的方法。他利用割圆术科学地求出了圆周率π=3.的结果。后世称为“徽率”
5.祖冲之推算出圆周率的真值应该介于3.和3.之间,比欧洲要早一千多年。后世称为“祖率”。在机械制造上,曾制造了铜铸指南车、利用水力舂米磨面的水碓磨、能日行百里的“千里船”和计时仪器漏壶、欹器等。为了纪念祖冲之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将小行星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
二.地理学
1.裴秀在地图学上的主要贡献,在于他第一次明确建立了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理论。他总结我国古代地图绘制的经验,在《禹贡地域图》序中提出了著名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制图理论"制图六体"。
所谓“制图六体”就是绘制地图时必须遵守的六项原则,即:即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距离)、高下(地势起伏)、方邪(倾斜角度)、迂直(河流、道路的曲直),前三条讲的是比例尺、方位和路程距离,是最主要的普遍的绘图原则;后三条是因地形起伏变化而须考虑的问题。这六项原则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它把制图学中的主要问题都接触到了。
,"以一分为十里,一寸为百里"的比例尺(大约相当于一百八十万分之一)把《天下大图》缩绘成《地形方丈图》。
2.郦道元,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著有《水经注》,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在我国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有过深远影响,自明清以后不少学者从各方面对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专门研究,形成了一门内容广泛的“郦学”。《水经注》全面而系统的介绍了水道所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等诸方面内容,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三.农学
《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书名中的“齐民”,指平民百姓。“要术”指谋生方法。。《齐民要术》是一部有很高科学价值的“农业百科全书”,它内容极其丰富,反映了当时我国北方农业生产技术的水平,其中有许多技术直到现在还在应用,它比较系统地总结了*河中、下游地区北魏和北魏以前农业生产技术,初步建立了农业科学体系,是我国乃至世界上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部农业科学著作。
人物 朝代 称谓 主要贡献
祖冲之 南朝 数学家、天文学家机械制造家 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著《缀术》
贾思勰 北朝(北魏和东魏) 农学家 著《齐民要术》
郦道元 北魏 地理学家 著《水经注》
第三节哲学和宗教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取得了一些新成就,哲学思想也处于活跃状态。玄学盛行,道教发展,佛教炽盛。
一.魏晋玄学
1.指兴起于正始年间的以《老子》《庄子》《周易》经典为对象,研究自然与名教关系、言与意关系的新道家思潮。基本主张:主张“无为”,崇尚“自然”,标榜清高,坐谈玄虚。
2.三个时期及代表人物
(1)曹魏时期,代表人物何晏、王弼
(2)西晋初年,代表人物阮籍、嵇康等竹林七贤
(3)西晋,代表人物王衍。
二.佛教在我国的传播.
1.佛教的传播
东汉末年传入我国,魏晋时期,僧人往来明显增多,大批佛经译介到我国,佛教炽盛起来。
2.佛教流行的原因
思想基础——欺骗性与诱惑力(生死轮回、因果报应);
社会基础——社会动荡,战乱不止,人民生活困苦;
*治基础——统治者的推崇与提倡
3.佛教的膨胀
东晋和南北朝时期,僧尼增多,佛寺遍布;南朝的梁武帝笃信佛教;
寺院经济恶性膨胀,霸占了大量土地、劳动力,社会生产遭到阻滞,占有、挥霍大量财富。
①积极: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法显《佛国记》;促进艺术发展——如石窟(云冈、龙门)、绘画(佛像画)等;促进反佛斗争与唯物思想发展——范缜《神灭论》。
②消极:消磨斗志,使人安于现状;耗费财物,加重经济负担;影响封建国家赋役来源——三武灭佛(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朝武宗
三.范缜和《神灭论》
范缜(约~约)中国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无神论者。字子真。南阳舞阴(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人。曾任宁蛮主簿、尚书殿中郎、宜都太守、晋安太守。他曾同佛教有神论者进行了两次公开的论战。范缜反对佛教因果报应说,认为人生好比同一棵树上的花朵,有的花瓣被吹到厅堂,也有些花瓣飘落进粪坑中,这完全是自然现象,毫无因果可言。对于形神之辩,他认为,形神相即,不得分离。精神离开形体,不能单独存在。著有《神灭论》、《答曹思文难神灭神》(即《答曹舍人》)。《神灭论》坚持了物质第一性的原则,系统地阐述了无神论的思想,指出人的神(精神)和形(形体)是互相结合的统一体。
四.道教的发展
葛洪(~)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继承并改造了早期道教的神仙理论,在《抱朴子内篇》中,他不仅全面总结了晋以前的神仙理论和神仙方术,同时又将神仙方术与儒家的纲常名教相结合,强调“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葛洪较早观察并治疗一些急性传染病,如结核病、狂犬病、天花、恙虫病等。葛洪炼制出来的药物有密陀僧(氧化铅)、三仙丹(氧化汞)等,这些都是外用药物的原料。葛洪在炼制水银的过程中,发现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还记载了雌*(三硫化二砷)和雄*(五硫化二砷)加热后升华,直接成为结晶的现象。
课题 第三章三国两晋南北朝社会概况和文化
第四节史学和文学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一节
目的要求
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发展的特点及文学成就
内容分析(重点、难点)
重点:《三国志》《后汉书》;建安文学与曹氏三你子的文学电脑椅陶渊明诗作赏析;北方民歌及其代表作。
难点:魏南北朝时期史学发展的原因。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提问关于两汉时期历史编纂方面的突出成就。
讲授新课
一.关于“史学”
1.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发展的原因:
(1)各朝皇帝十分重视修撰国史,以宣扬创业开国之功德。
(2)私修史书也还未加以禁止,因此这一时期各种体裁的史书纷纷涌现。这一期,史学成就最高的当数陈寿的《三国志》、和范晔的《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一道,被后人称为“前四史”。
2.陈寿与《三国志》
由西晋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历史的断代史。《三国志》全书一共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
陈寿是晋朝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三国志》为曹操、曹丕、曹叡分别写了武帝纪、文帝纪、明帝纪,而《蜀书》则记刘备、刘禅为先主传、后主传。记孙权称吴主传,记孙亮、孙休、孙皓为三嗣主传。
《三国志》不仅是一部史学巨著,更是一部文学巨著。陈寿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简练、优美的语言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幅三国人物肖像图,人物塑造得非常生动,可读性极高。
3.范晔的《后汉书》
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年),共年的史事。
范晔是第一位在纪传体史书中专为妇女作传的史学家。。他写《列女传》的宗旨是:“搜次才行尤高秀者,不必专在一操而已。”他的《列女传》中,有择夫重品行而轻富贵的桓少君、博学的班昭、断机劝夫求学的乐羊子妻、著名才女蔡琰等,不拘于三纲五常的界域。
二.建安文学
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公元—年。这时期的*治大权完全操纵在曹操手里。所以那时的文学领袖都是曹家人物,著名的七位诗人建安七子也大多死于建安年间,故称这时期的文学为建安文学。
文学特征:它继承和发扬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地反映了时代的社会生活,具有充实的内容。对时代乱离的反映及个人情志的抒发,形成了慷慨悲凉的主体风格。
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曹氏三父子和建安七子。
曹操诗歌创作内容
反映汉末动荡的社会现实和人民遭受的苦难。《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却东西门行》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二句,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大幅度的勾画出战乱时代百姓悲惨的生活画面。明·钟惺评此诗:“汉末实录,真诗史也。”全诗充满着强烈的爱憎感情,言简意赅,悲慨深沉。
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统一天下的抱负。《度关山》、《短歌行》、《龟虽寿》、《观沧海》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倾诉求贤若渴,代以成就统一大业的心情)
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人老心不老)。
曹丕诗歌
爱情诗:《燕歌行》,今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叙述了一位女子对丈夫的思念。笔致委婉,语言清丽,感情缠绵。这首诗突出的特点是写景与抒情的巧妙交融。
曹丕《典论2论文》是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门性的论著。
曹植诗歌
《美女篇》、《七哀诗》《洛神赋》
建安七子?
“七子”之称出于《典论·论文》,指建安时期的七位作家: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七人。其中成就是最高的是王粲,被称为“七子之冠冕”。?
王粲《七哀诗》是其代表作。
蔡琰,字文姬,蔡邕之女。现存作品三篇,五言《悲愤诗》、骚体《悲愤诗》、《胡笳十八拍》。
三.陶渊明的田园诗
陶渊明(约年—年),字元亮,东晋末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归去来兮辞》,表明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田园诗《归园田居》,描写了恬静优美的农村风光,表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讴歌劳动和躬耕自给。
叙写时事的诗,如《饮酒》、《杂诗》《读山海经》、《咏荆轲》等,表现了陶渊明归隐后对*治的关心。
《桃花源诗并记》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表现了诗人对现存社会制度彻底否定与对理想世界的无限追慕之情。它标志着陶渊明的思想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四.丰富多彩的民歌
1.《敕勒歌》
北朝鲜卑族间流传的一首民歌,在中国古典文学和古代史研究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歌咏了北国草原的富饶、壮丽,抒发了敕勒人对养育他们的水土,对游牧生活无限热爱之情
2.《木兰辞》
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课题 第三章三国两晋南北朝社会概况和文化
第五节艺术和体育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一节
目的要求
学习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寺的建立,著名画家顾恺之及其代表作等
内容分析(重点、难点)
重点:云冈石窟;王羲之;顾恺之。
难点:体会古代佳作的艺术风格。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回顾佛教的传入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广为传布的总体情况。这一时期艺术得到全面发展,石窟艺术、书法、绘画等方面的一些绝世神品代表着这一时期艺术发展的巅峰成就,也反映了当时民族大融合和南北分裂对峙的时代特征。
讲授新课
一.石窟艺术和雕塑成就
1.思考回答:十六国、南北朝统治者开凿了哪两个石窟?为什么建于这两个地方?
云冈石窟创建于公元年,有40多个洞窟。鲜卑族拓跋氏的首领拓跋珪,将都城从内蒙古盛乐迁到平城,即现在的大同。历史上,大同曾经一度是全华北地区的*治、经济乃至文化中心。
昙曜五窟(16-20窟)是云岗开凿最早,气魄最宏大的窟群。五窟六窟毗连成一组双窟,规模宏伟,雕饰瑰丽,技法熟练,为云冈艺术之精华。
第20窟露天大佛,被称为云冈石刻的象征。佛像为释迦坐像,高13.7米,胸以上因石质坚硬,保存完好。造型古朴硕大,两肩宽厚,袈裟右袒,面形丰圆,薄唇高鼻,神情肃穆。背光的大焰纹和坐佛、飞天等浮雕十分华美,把主佛衬托得更加刚健雄浑,为云冈石窟中的代表作品。
后来,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并开凿龙门石窟,这样也使得洛阳也成为当时我国北方*治、经济、*事、文化、佛教的中心。在北魏时期雕凿的众多洞窟中,以古阳洞、宾阳中洞和莲花洞、石窟寺这几个洞窟最有代表价值。其中古阳洞集中了北魏迁都洛阳初期的一批皇室贵族和宫廷大臣的造像,典型地反映出北魏王朝举国崇佛的历史情态。这些形制瑰异、琳琅满目的石刻艺术品,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域外文明交汇融合的珍贵记录。
龙门石窟是我国古碑刻最多的一处,有古碑林之称,共有碑刻题记多块,其中久负盛名的龙门二十品和褚禭良的伊阙佛龛之碑,分别是魏碑体和唐楷的典范,堪称中国书法艺术的上乘之作
2.雕塑名家,东晋南朝的戴逵、戴颙
二.书法
1.阅读插图“王羲之和《兰亭序》”,思考回答:
书法何时成为一门艺术的?书法在东汉末年逐渐成为一门艺术。
2.回忆学过的内容,你能说一说汉字的演变过程吗?
汉字发展图表:甲骨文——金文——篆书(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3.曹魏时期的钟繇,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兼工,写得最好的是楷书,《宣和书谱》评价说:“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钟繇所处的时期,正是汉字由隶书向楷书演变并接近完成的时期。
4.南北分裂对峙之时,北方书法以魏碑为代表,如龙门二十品,古朴中透出强烈的美感,同时表现出北方民族粗犷豪爽的性格。南方则以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为代表。
王羲之成为东晋时期集书法之大成者,他也因此被后人尊称为“书圣”。“书圣”王羲之对隶书、楷书、行书、草书都很擅长。
《兰亭序》,全文以“之”字最多,计有20个字,这些“之”字,字字有特点,笔笔有新意,无一雷同,增加了《兰亭序》这一作品的丰富性和灵动感,就连王羲之自己也认为这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作品,历代书法家也认为是行书的绝代佳作,称之为“遒媚颈健,绝代更无”,《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为历代书法家所珍视。唐太宗非常喜欢王羲之的书法。《兰亭序》后被他搜入宫中,太宗死后,《兰亭序》随之葬于昭陵,后来陵墓被盗,《兰亭序》也不知下落。王羲之的妻子和7个儿子都爱好书法。尤其幼子王献之,能继承他的书法艺术,也是笔飞墨舞,人们尊称他为“小圣”把他父子合称为“二王”。
三.绘画
自古书画不分家,魏晋南北时期书法艺术百花争艳,绘画艺术上也是俊才辈出,最著名的当推东晋的顾恺之。
1、我们都知道画*容易画人难,他笔下的人物是何形象呢,请根据欣赏的两幅作品,归纳他的人物画有什么特点?让我们欣赏他的代表作《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这幅《女史箴图》画出了晋时宫廷妇女的日常生活。《洛神赋图》是根据曹植的《洛神赋》所作。他笔下的人物,线条优美,活泼传神,富有个性。
2、当时人称他有“三绝”,为什么?他不仅擅长绘画,文章和诗写的也好。对艺术非常精心,如醉如痴。因此,人们赞誉他有三绝,即才绝、画绝、痴绝。
四.音乐、舞蹈
1.南方较多保存、延续中原传统音乐,北方则流行少数民族音乐
2.魏晋南朝,流行《鼙舞》《杯盘舞》《巾舞》;十六国北朝流行《兰陵王入阵曲》《城舞》
课题 第四章隋唐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
第一节*治经济概况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目的要求
学习隋唐时期*治经济概况
内容分析(重点、难点)
重点:贞观之治和唐朝前期的繁盛;唐朝对我国边疆地区的管辖;唐与东亚、印度的友好往来;安史之乱。
难点:隋朝统一的历史条件;唐朝衰落的原因。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导入:从公元年隋朝建立,到年唐朝灭亡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阶段,也是我国的历史上著名的隋唐盛世。
一.隋朝的短暂统一
1、隋朝的建立
略讲隋代周的过程:当时北周的小皇帝年仅八岁,被封为隋国公的杨坚手握**大权,又是小皇帝的外祖父。
隋朝建立:时间:年建立者:杨坚(隋文帝)都城:长安
2、隋朝的统一
(1)时间: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2)隋朝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
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差别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3)意义: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隋朝经济的繁荣
(1)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人民负担较轻。
(2)表现:隋文帝统治二十多年间,人口有大幅度增长。隋朝在长安、洛阳一带修建了许多大仓库,储积的粮食、布匹,据史书记载可以供应*府五六十年开销。
说明:隋朝出现经济繁荣的局面是隋文帝统治时期,而不是隋炀帝时期。
4.隋朝灭亡年
隋炀帝实施苛暴的徭役、兵役,毫无限制地压迫劳动人民,甚至贵族地主,引起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和地主反抗,固然是隋*权灭亡的直接原因。但是,隋朝是在中国经历长期分裂之后建立的统一王朝,其情况颇似秦朝,外表强盛至极,在大一统的表面下却涌动着各种割据势力的暗流,统治阶级内部埋藏着深刻的不安定因素,统治基础很不稳固,这种隋*权本身固有的缺陷,才是隋朝在强盛之际,转而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
二.唐朝前期的繁盛
1、唐朝的建立
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时间: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
年李世民继位也就是唐太宗。
2.贞观之治
唐太宗统治期间,*治比较清明,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国力逐渐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出现的原因
①以隋亡为戒,重视纳谏和选贤任能
②沿用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和法律制度并加以改进,使之更加完备。科举制度打破前代门阀特权阶层垄断仕途状态,成为官员选拔的主要途径。
③《唐律》,减轻了刑法的野蛮程度,内容完整,体式严整,是我国现存的一部完整的成文法典。
④经济制度方面,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保证了农民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农业生产。
3.繁盛的表现
农业:大量的荒地开垦出来,粮食和布帛装满了官家的仓库
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宫殿、衙署、坊、市分置,宫殿区位于全城北部中央;全城呈东西对称分布;全城街道整齐,树木成行。人口:百万人;边疆各族和各国人士云集,商业繁盛。
三.边疆各族的发展
唐朝边疆分布的主要少数民族的名称:突厥、靺鞨、南诏、吐蕃
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和*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回纥是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8世纪中期,唐玄宗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后来,回纥改名为“回鹘”。
唐朝管理东北边疆的机构是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
六诏居民是今天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南诏首领皮罗阁统一六诏,唐玄宗封他为云南王。
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文成公主入吐蕃)8世纪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隋唐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唐太宗改变“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力求平等对待少数民族;尊重少数民族的民族习惯和生活方式;任用少数民族人做官,对其首领优礼相待;唐太宗待人宽厚仁慈,赢得了少数民族的拥戴。
四.对外关系的发展
根据《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学生讲解从哪些城市出发,经过哪些路线,到达哪些国家:从洛阳、长安出发向西通过丝绸之路,可以到达天竺、波斯、拂菻、大食,向东可以到达新罗;从广州出发,走海路可以到达东南亚各国、天竺,最远可以到达波斯湾;从扬州出发可以到达日本。
1.与新罗的关系
方式:①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②新罗商人来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表现有:仿唐制建立*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官吏、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2.唐与日本的关系──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隋唐时,中日两国交往密切。贞观年间,日本有很多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来唐学习。
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治改革,还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至今都保留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唐朝赴日本的使节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曾六次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3.唐与天竺的关系──玄奘西游
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贞观初年,他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回国后,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著名的《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五.唐朝的衰落和灭亡
天宝危机、安史之乱、藩镇割锯、宦官专权、唐末农民战争导致了唐朝的衰落和灭亡。
天宝(—)年间,玄宗骄奢,宠爱贵妃,不理*事,重用奸相,朝*腐败。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对安史之乱的描写。这动地而来的鼙鼓宛如一股龙卷风,惊破了皇家的清歌妙舞。安史之乱的爆发决非偶然,它有必然的原因。唐玄宗后期*治腐败,内部兵力空虚,而节度使势力日益强大。安禄山是胡人,先任平卢节度使,后来兼范阳和河东节度使,掌握北方三镇的大权。他有近20万*队,成为“兵雄天下”割据一方的势力。企图夺取中央*权。年节度使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攻下长安。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唐朝*民进行了激烈的抗击。叛*内部为了发权夺利,相互杀戮。史思明是安禄山亲信。突厥族人。安史之乱中被安任为范阳节度使。对安庆绪杀父不服,降唐。不久又起兵反唐,年正月杀死安庆绪,在范阳称大燕皇帝。年在洛阳又被儿子史朝义杀死。直到年,唐朝才打败叛*。这场持续八年(—)的战争—安史之乱终于结束。
安史之乱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是使北方生产遭受摧残,给人民造成巨大灾难。长安城内曾是一片火海,*河中下游“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洛阳周围几百里变成一片废墟。二是导致了蕃镇割据的局面。总之,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从此唐朝便一蹶不振了
不少节度使管辖的地区,名义上是唐朝的藩镇,实际上是割据势力。这样的藩镇实际上处于独立地位,是各自为*的割据王国。藩镇之间、藩镇和中央之间,不断争战,一直持续到唐朝灭亡。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唐朝后期的统治力量。
宦官专权加深了唐后期*治的黑暗,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加速了唐朝的衰落。
唐后期,统治者腐朽贪婪,土地兼并严重,天灾税重,战火连绵,农民再也无法生活下去了引起农民战争爆发(1)年,王仙芝、*巢起义在山东,河南爆发(2)转战大半个中国,进入长安,国号大齐(3)起义*没有乘胜追歼唐*,唐僖宗反扑,起义*撤出长安(4)年,*巢在泰山附近兵败自杀。唐末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瓦解了唐朝的统治。年,节度使朱全忠篡位,唐朝灭亡。
唐太宗同房玄龄研究国事的时候,房玄龄总是能够提出精辟的意见和具体的办法,但是往往不能作决定。这时候,唐太宗就必须把杜如晦请来。而杜如晦一来,将问题略加分析,就立刻肯定了房玄龄的意见和办法。房、杜二人,就是这样一个善于出计谋,一个善于作决断,所以叫做“房谋杜断”,形容他们各具专长而又各有特色。在当时看来,房、杜二人同心辅*,是合作得非常协调的,所以人们称赞他们“笙磬同音,惟房与杜”。
安禄山是胡人,原来位卑官小,由于他以财货贿赂奸相李林甫和玄宗宏爱的杨贵妃,甚至于甘当杨贵妃的干儿子。还无耻地对唐玄宗表白,他的“大肚皮里只有一颗忠心。”取得唐玄宗对他的极度的信赖,不断给他加官晋爵,先任平卢节度使,后来兼范阳和河东节度使,掌握北方三镇的大权。
课题 第四章隋唐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
第2、3、4、5节辉煌的隋唐文化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目的要求
了解隋唐时期科学技术、史学、宗教、哲学、文学和艺术。
内容分析(重点、难点)
重点:赵州桥、雕板印刷术的发明、药王”孙思邈《千金方》;隋唐宗教发展及唯物主义思想;唐诗和杰出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唐代书法和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著名画家阎立本和吴道子、艺术宝库莫高窟、唐朝乐舞
难点:赵州桥的结构;佛教道教兴盛的原因;柳宗元、刘禹锡的唯物主义思想;李白、杜甫、白居易诗歌的特点。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隋唐之所以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其基本原因就是:国家统一强盛,经济发展处于世界先进地位,中外交通畅达。
一.发达的科学技术
1.天文历算
刘焯隋朝所制的皇极历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创立了计算日月运行的新方法。
僧一行唐朝-年,测量出子午线的长度。这是世界上测量子午线第一次。
编制的大衍历,是世界上最精密的历法。
王孝通唐朝著名数学家《揖古算经》创造出一元三次方程式的解法,是世界数学史上的巨大成就。
2.医学和药物学
隋唐时的分科治疗,体疗(内科)、疮肿(外科)、少小(小儿)、耳目口齿、针、按摩等
《唐本草》唐高宗时期,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颁布的药典,比欧洲早八百年。
“药王”孙思邈《千金方》。
3.建筑——规模宏大,气魄雄伟,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
出示《赵州桥图》,学生回答桥的名称、设计者、修建的时间
赵州桥原名安济桥,位于今天河北赵县的洨(xiao)河上,是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七百多年后,欧洲人才建成类似的桥
赵州桥在设计上有什么巧妙之处?
①修桥的目的是为了方便交通,多孔桥不利于船只通行。赵州桥采用平拱桥的形式,既方便船只通行,又方便车马、行人在桥上行走。
②赵州桥大拱两端各有两个小拱,既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自身重量对桥基的压力,遇到洪水,小拱还可起泄洪的作用,这样就减弱激流对桥身的冲击。
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城市(大明宫含元殿),规模宏大,整齐美观,完全采取左右对称的布局。
西安的大小雁塔;山西南禅寺大殿和佛光寺大殿是国内公存的唐代木构建筑。
4.雕版印刷术——我们的祖先从盖章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学生来描述雕版印刷术的工作流程:把要印的文字反刻在一块木板上,让文字凸出,然后在字面上涂上墨,覆上纸,轻轻一刷,字迹就印在纸上成了正字了。(通过图片说明)
在隋唐时期,一些流通较大的书籍,如佛经、日历、诗集,已经雕刻出版。
这本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刻印刷品。
《金刚经》的卷首是一幅如来向他的弟子传教的图画,画面精美、清晰。从这幅图可以说明当时雕版印刷术已经很成熟了。在《金刚经》末页,标有确切的日期“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也就是公元年5月11日。《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并且标有确切日期的雕刻印刷品。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当时熟练的工匠,一天可印两千张。这对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比欧洲早年。
二.史学、宗教和哲学
1.《史通》和《通典》
让学生找出两部著作的作者,内容及意义。
《史通》唐朝史官刘知几。这部书对过去的史学著作作了全面的分析批判,总结了过去的史学成就,提出了独特的见解。是我国第一部史学理论著作。
《通典》杜佑唐朝著名的理财家和史学家。本书系统地叙述了从远古到当时的经济、*治制度和各民族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记述典章制度的专史。
2.宗教的兴盛
原因:隋唐时期,由于封建统治者重视宗教对巩固其统治所起的作用,大力扶植宗教,因而化、道两教极其兴盛。
表现:隋文帝,一改北周武帝灭佛*策,下令天下“任听出家”;唐太宗扶持译经事业,赞扬佛法及玄奘的取经、译经功绩。唐代,李氏自认为是老子李耳之后,从高祖开国之始即重道教。
3.哲学的发展
①韩愈反佛思想
原因:恶性膨胀的的寺院经济严重影响了封建*府的赋役来,世俗地主与僧侣在经济上的矛盾,导致了反佛斗争的发展。
韩愈从三方面进行了抨击:一是佛教浪费了大量钱财,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二是佛教违背了君臣父子的封建伦理道德,破坏了封建统治秩序;三是佛教源于夷狄,如是让佛教凌驾于儒学之上,则中国就有被同化的危险。
韩愈的观点:他认为天决定一切,人只能顺应天的意志,如果逆天理,背人伦,失物序,就是受到天命的惩罚。是以儒家的唯心论来反对佛教的唯心论。
唐宪宗到了晚年,迷信起佛法来。他打听到凤翔的法门寺里,有一座宝塔,叫护国真身塔。塔里供奉着一根骨头,据说是释迦牟尼佛留下来的一节指骨,每三十年开放一次,让人瞻仰礼拜。这样做,就能够求得风调雨顺,人人平安。唐宪宗给人说得相信了,特地派了三十人的队伍,到法门寺把佛骨隆重地迎接到长安。他先把佛骨放在皇宫里供奉,再送到寺里,让大家瞻仰。下面的一班王公大臣,一看皇帝这样认真,不论信或是不信,都要凑个趣。许多人千方百计想弄到瞻仰佛骨的机会。有钱的,捐了香火钱;没钱的,就用香火在头顶、手臂上烫几个香疤,也算表示对佛的虔诚。
????韩愈是向来不信佛的,更不要说瞻仰佛骨了。他对这样铺张浪费来迎接佛骨,很不满意,就给唐宪宗上了一道奏章,劝谏宪宗不要干这种迷信的事。他说,佛法的事,中国古代是没有的,只有在汉明帝以来,才从西域传了进来。他又说,历史上凡是信佛的王朝,寿命都不长,可见佛是不可信的。
????唐宪宗收到这个奏章,大发脾气,立刻把宰相裴度叫了来,说韩愈诽谤朝廷,非把他处死不可。裴度连忙替韩愈求情,唐宪宗气慢慢平了,说:“韩愈说我信佛过了头,我还可宽恕他;他竟说信佛的皇帝,寿命都短促,这不是在咒我吗?就凭这一点,我不能饶他。”
????后来,替韩愈求情的人越来越多,唐宪宗没杀韩愈,就把他降职到潮州去当刺史。尽管这样,韩愈仍不放弃自己的主张,曾写诗说:“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表示他反对佛教的坚定立场。
②这种天命论的思想受到了柳宗元和刘禹锡严厉的批评——唯物主义思想家
柳宗元,认为那种以为天能赏功而罚祸是极其荒谬的,对天命论历史观进行了系统的批判,指出历史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他的代表有《天对》《天说》等。
刘禹锡,写了《天论》三篇,进一步探索天人关系。
三.文学的繁荣
隋唐时期,是古代中国历史发展的*金时代,不仅*治、经济上达到鼎盛时期,文学上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1.光彩夺目的唐诗
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金时代,流传下来的有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其中大家最熟悉的有哪些诗人?
介绍唐诗的三个代表性人物。
(1)、李白
简介李白并概括诗歌的特点:(可由学生介绍)李白,字太白。少年时喜好文学,熟读百家书籍。青年时代游历祖国名山大川,写下许多优秀的诗篇。四十岁时,经推荐,被唐玄宗召到长安,作为文学侍从,参加*府文件的起草工作。后因*治黑暗,李白愤而离开朝廷,继续游历各地,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李白一生爱酒,许多优秀的诗篇都是李白在酒席上写成的,所以有李白“斗酒诗百篇”。李白存诗九百多首,他的诗有的歌唱祖国山川的壮丽,有的抒写目睹国家浩劫的痛苦和恢复河山的壮志,有的表达他对人民命运的关心和同情。
“诗仙”(《早发白帝城》、《蜀道难》),总结李白诗歌的特点:豪迈奔放,想象丰富。
(2)、杜甫
简介杜甫并概括诗歌的特点:杜甫,字子美。7岁开始写诗,15岁时他的诗文就引起洛阳名士的重视。20岁时,杜甫进行了10年的游历生活,扩展了视野,丰富了见识。公元年,杜甫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当时李林甫当权,*治腐败,杜甫不幸落榜。安史之乱时,杜甫全家走在难民的行列里,饱尝战乱之苦。杜甫存诗多首,他的诗记载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生活的困苦。反映了唐朝由强盛走向衰落的历史时代,被人们称为“诗史”。
“诗圣”“诗史”(“三吏”“三别”)总结杜甫诗歌的特点:反映社会现实。
(3)、白居易
简介白居易并概括诗歌的特点:字乐天,五六开始作诗,他刻苦读书,以致口舌生疮。白居易年轻时,家里贫困,又逢战乱,他长期流浪,对人民的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的诗,通俗易懂。据说他写诗,常常先念给老婆婆听,修改到老婆婆听懂为止。
《秦中吟》《新乐府》,总结白居易诗歌的特点:通俗时易懂,反映社会现实。
四.五彩缤纷的艺术
1、书法
隋唐时期,我国书法艺术达到了高峰。
回忆“书圣”——王羲之。
列举这一时期出现了哪些大书法家及其代表作。
顔体顔真卿《多宝塔碑》
柳体柳宗元《玄秘塔碑》
2、绘画(略讲)
隋唐时期,绘画大放光彩。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画家有哪两位,他们的代表作是什么?
?阎立本《步辇图》
画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吴道子的画,神情生动,衣带飘飘若飞,人称“吴带当风”,由于吴道子在绘画上成就,被誉为“画圣”。
3、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
石窟艺术在隋唐时期有了很大发展。代表性的是敦煌莫高窟,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通过观看《莫高窟》相关的图片了解莫高窟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
4、盛大欢腾的乐舞
欣赏《霓裳羽衣曲》
著名的歌舞大曲有歌颂唐太宗的《秦王破阵乐》、唐太宗参与编创的《霓裳羽衣曲》。
总结
作业:找一找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
课题 第五章宋元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
第一节*治经济概况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目的要求
了解宋元时期*治经济概况。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各民族*权的并立与和战关系,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内容分析(重点、难点)
重点:北宋的*治、经济和王安石变法;元朝统一中国及经济发展
难点:宋元时期的民族关系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复习:唐朝的文化艺术方面的成就。
导入:唐末,藩镇割据,宦官之乱,*巢起义,朋*之争令光辉灿烂的唐帝国终告崩溃。取而代之的是中国继春秋战国,三国,南北朝的另一次大分裂时期。中原和南方地区出现五代十国割据混战局面,而在中国东北、西北、西南地区出现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权。这一时期,是中国民族*权并立的时代。五代十国从年朱温灭唐建立后梁开始,至年北宋建立,共53年。
一.五代和北宋的*治、经济
1.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可记作:?
梁唐晋汉周,?
前边都有后。?
十国——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又称南平)、前蜀、后蜀、北汉,可记作:?
前后蜀,南北汉,?
南唐、南平曾为伴,?
吴越、吴、闽、楚十国,割据混战中原乱。
2.北宋建立
后周时期是五代中最强大的,周世宗在位期间,发展生产,整顿*事,南征北战,统一趋势加强。可惜世宗英年早逝,七岁的儿子继位,太后临朝,这种孤儿寡母的局面不能维持多久??北宋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建立起来了。
北宋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年,赵匡胤,开封(东京)。赵匡胤就是历史上的宋太祖。
赵匡胤是通过陈桥兵变、*袍加身夺取*权的,那他会不会担心别人仿效他呢?赵匡胤通过“杯酒释兵权”等一系列措施将地方的*权、行*权、财*权都收归了中央,解除了后顾之忧,从而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北宋建立后,宋太祖还和他的弟弟宋太宗先后用了十几年的时间,陆续消灭割据*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注意:北宋结束分裂局面,但并没有完成国家完全的统一,而只是将汉族生活的大部分区域统一进来,所以,这一时期仍然是民族*权并立的时期。
3.北宋经济的发展
原因:在隋唐经济高度繁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结束分裂局面,*治安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条件;科学技术成就大并较快用于生产领域;各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宋与辽夏议和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友好局面。
4.王安石变法
背景:北宋中期社会危机严重,土地兼并,阶级矛盾尖锐,农民不断起义;冗兵、冗官、冗费,官俸,*费开支过大;辽和西夏的威胁。
结果:新法推行十多年,经济有了发展,*府财*收入增加,*事力量加强成效很明显。结果由于保守派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下失败。
二.辽、西夏的建立和北宋的关系
宋太祖和宋太宗在位期间,虽然陆续消灭了南唐等割据*权,结束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分裂局面,但并没有完全统一全国。这时,同北宋并立的还有契丹族于十世纪在北部建立的辽、*项族于十一世纪在西北部建立的西夏、白族在西南部建立的大理等几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权。下面我们来了解辽与西夏的建立。
学生找出辽与西夏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契丹建立:公元年、建立者-耶律阿保机(辽太祖)、都城-上京(今内蒙)。
西夏建立:公元8年、建立者-元昊、都城-兴庆(今宁夏银川)。
契丹建立——契丹族原先居住在辽河上流—带,过着游牧和渔猎的生活。唐朝末年,契丹族逐渐接受中原地区先进的封建文化。P54“契丹矛”反映了契丹族已会制造和使用铁器以及勇猛善战;“契丹文字”是学习汉文化的重要成果,说明契丹民族的强大。正是这样的情况下,契丹族杰出的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了契丹国,后来改国号为辽。阿保机是契丹族历史上杰出的领袖,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治家。契丹国是当时北方一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权,它的发展壮大对我国北方地区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辽、西夏和北宋之间关系错综复杂,互相间有战有和。
契丹获取幽云十六州——北宋北伐失利——澶渊之战——澶渊之盟
:北宋初年,为夺回辽占领的幽云十六州,数次北伐,但当时的北宋还不具备统一的实力,统一的时机还不成熟。北伐均以失败告终。多次对辽战争的失败,使北宋统治者产生了“畏辽”的心理,加之国内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发生,宋开始侧重于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对辽*策由进攻转为防御,实行了“守内虚外”。
年秋,大举进攻北宋,一直打到*河岸边的澶州城下,离北宋都城东京仅数十里之遥,威胁到北宋的都城东京。北宋朝廷一片恐慌,乱作一团,许多大臣都主张从东京南逃,宋真宗也作好了南逃的准备(懦弱、妥协),两朝元老宰相寇准坚决反对逃跑并力劝皇帝亲征(寇准主战具有反掠夺的正义性),在寇准的坚持下,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下,宋*士气大振,射杀辽*大将,打退辽*进攻。
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议和,宋真宗历来畏惧辽*主张议和,见辽提出议和,喜出望外,急忙答应。经过谈判,双方正式签订和议,辽答应撤兵,宋答应每年给辽岁币白银10万两,绢20万匹。北宋在获胜的情况下,接受了屈辱的条件,同辽达成和议,历史上称这一和议为“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评价——澶渊之盟是在双方实力相对平衡的情况下互相妥协的产物,是辽宋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它使辽宋之间由以战为主转为以和为主,结束了辽宋间几十年的战争,双方还通过边境“互市”进行贸易,加强了北方和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往,辽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满足了各族人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增进了各族人民的友谊,同时也说明和平友好才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西夏建立——西夏是羌族的一支*项族建立的*权。他门在唐代中期,居住在今天的宁夏、甘肃和陕西西北一带,过着游牧的生活,五代时,*项势力逐渐强大,北宋初期,*项族的首领接受辽帝的封号,称夏国王。8年,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史称西夏。西夏统治者注重学习中原先进文化,仿照宋朝建立了一套官制、兵制、创制西夏文字,一些重要官职还由汉族知识分子担任。
在辽宋和战期间,西夏和北宋王朝之间也是战争不断,先战后和,双方损失都很大,既消耗了国力,也违背了双方人民的意愿。在这种情况下,年宋夏双方达成和议。元昊对宋称臣,北宋送给西夏岁币。
三.女真的兴起和金与南宋的对峙
1.女真的兴起
引导学生回忆了解女真族就是唐朝的黑水靺鞨,是今天满族的祖先,居住在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
公元11世纪,女真完颜部逐渐强大起来,并统一了女真各部落。那时女真受辽的控制,辽统治者对女真人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激起了女真人强烈的怨恨和反抗。
12世纪初,女真人的杰出首领完颜阿骨打举起抗辽大旗,他历数辽的罪状,号召女真人团结起义,同心抗辽。年,阿骨打在会宁(今黑龙江阿城)称皇帝,国号金。他就是金太祖。年,辽天祚帝被金*俘虏,辽朝灭亡。
阿骨打举兵抗辽、建立统一国家和接受汉族封建文化是女真族杰出的*治家和*事家,推动了女真族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
2.金灭北宋
年,金*再度南下,并攻陷东京,掳走北宋皇帝、大臣后妃余人,靖康之耻。
战争性质:金灭辽后,大举进攻中原地区,使得中原以及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给广大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因此女真贵族南下是掠夺性的非正义战争。
北宋灭亡原因:北宋统治者只顾享乐奢侈,重用奸臣和投降派,采取投降*策,使抗金斗争受到压制,最终招致亡国之祸。
3.南宋的建立与金的对峙
年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应天称帝,南宋建立,后来定都临安(今杭州)。南宋建立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就是抗金斗争。
在南宋抗金斗争中,涌现出一批抗金名将,如韩世宗、岳飞等。韩世宗在*天荡阻截金*;岳飞收复建康,金*被迫撤至长江以北。
南宋初年著名的抗金将领——岳飞。通过演示图片、文字资料,使学生了解岳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个人品质以及岳家*纪律严明、作战勇敢的情况。岳飞抗金是符合广大人民愿望的正义斗争,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但结果被宋高宗及秦桧等人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年,宋金议和,双方的对峙局面形成了。后来,金迁到燕京,改名中都(今北京)。而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过着醉生梦死的苟安生活。虽然南宋在*治上和经济上都处于屈辱地位,但是大规模的战争停止,相对稳定的*治局面,也有利于南北方经济的发展。
4.南方的经济发展
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1)大量中原人口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
(2)、宋代南北气候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南方自然条件保持较好。
(3)、南方战乱较少,为经济发展提供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思考“宋代南方手工业与前代相比有哪些发展?”
丝织业水平超过北方;棉织业首先在南方兴起并初步发展;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的重心,制瓷工艺取得新的突破;造船业发达,居世界首位。
丝织业水平的提高(蜀地、江浙)
棉织业的兴起(海南岛发展到东南沿海)
制瓷业的成就(哥窑的冰裂纹瓷器,瓷都:景德镇)
造船业的发展(广州、泉州)
四.元朝的统一和元末农民战争
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思考:铁木真为什么被尊为成吉思汗?
当时蒙古分为许多部落,各部落互相征伐。在《蒙古秘史》记载:“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铁木真就是生活在这个时代。童年时,父亲被杀,部族背弃了他,他自己也被仇敌追杀。
铁木真说过:“拼杀冲锋的时候,要像雄鹰一样;高兴的时候,要像三岁牛犊一般欢快;在明亮的白昼,要深沉细心;在黑暗的夜里,要有坚强的忍耐力。”重重的磨难没有把他打倒,反而磨练了他的意志。经过多年的征战,铁木真打败了周围的各部落,统一了蒙古草原。1206年,铁木真被推选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
蒙古西征:
蒙古建国后,于公元9年至年的四十余年时间,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西征,建立起庞大的帝国。9~1年,成吉思汗拉开了蒙古西征的第一幕。他发动第一次蒙古西征,以战争手段严惩杀害蒙古使者和商队的中亚大帝国花剌子模国,此次西征远抵里海与黑海以北伊拉克、伊朗、印度等地,为日后第二次及第三次的西征定下良好基础。~年,成吉思汗孙子拔都再次率领西征,远至钦察、俄罗斯、匈牙利、波兰等国家和地区,并且建立了第一个元朝西北宗藩国--钦察汗国。~年,成吉思汗孙子旭烈兀进行第三次西征,远至叙利亚、埃及、伊拉克等国家或地区,并在波斯地区建立了又一个元朝西北宗藩国-伊利汗国。
影响:蒙古三次西征,沟通了东西方的经济和文化联系,把中国的发明,如火药、造纸术、印刷术、罗盘等传到西亚及欧洲等国;同时亦将西方的天文、医学、历算等传入中国。
2.元朝统一中国和民族整合的加强
当时在中国有哪些*权:金、南宋、辽、西夏、吐蕃。
请说出元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时间:年都城:大都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成吉思汗孙子)
统一中国的经过: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迫使吐蕃、畏兀儿臣服;成吉思汗死前不久于年灭西夏;年窝阔台灭金;蒙哥于年灭大理;年忽必烈即位大汗并建元“中统”,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年攻占临安,南宋灭亡。1年经崖山海战后消灭南宋残余势力,全面占领中国,结束了自五代以来的分裂局面。
历史意义:①它结束了唐末以来(五代十国宋辽金夏)国内分裂割据和几个*权并立的*治局面,奠定了元、明、清六百多年国家长期统一的*治局面;②它促进了国内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③开拓了空前辽阔的疆域,促进了中国边疆地区的发展④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蒙古族对祖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3.行省制度和对西藏、台湾的行*管辖
行省制的确立,从*治上巩固了国家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体制方面得到保证。这是中国行*制度的一大变革,对后世影响巨大。省作为地方一级行*区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元朝时西藏已正式成为我国中央*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区域。元朝*府在西藏地区设立宣*院,管理全国佛教和藏族地区的行*事物。
元朝*府,在福建行省的同安县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澎湖和台湾,澎湖巡检司是我国最早设置的管辖台湾的行*机构,它表明台湾、澎湖在这是已成为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民族分化*策和红巾*起义
元朝的民族分化*策,各族人民从*治地位上分为四等,破坏了民族团结,制造民族矛盾。元末,由于统治者的黑暗腐朽,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终于爆发了红巾*农民起义,这是反抗元朝统治和民族压迫的正义斗争。由朱元璋领导的一支红巾*壮大起来,最后推翻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建立了明朝。年,朱元璋的北伐*逼进大都,元顺帝放弃大都,退居塞外,仍称元朝,史称“北元”。因此,只称“元朝在人国的统治结束了”,不能称元朝灭亡。
小结:PPT
作业:网络查找关于岳飞抗金和马可波罗的故事
课题 第五章宋元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
第2-5节科学技术及文化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目的要求
学习宋元时期科学技术成就及文化成就,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
内容分析(重点、难点)
重点: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与传播;《资治通鉴》;宋词、宋诗和元曲;
难点:四大发明的影响;文学、艺术发展与经济*治的关系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宋元历史的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水平都超过了北方,终于在南宋时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二是民族*权并立。各族相互间有战争也有和平,和平友好是主流,民族融合程度得到提高,进一步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于是宋元时期以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又一个文化高峰。
科学技术
一.三大发明及其应用
1.活字印刷术
思考回答:
宋元时期闻名世界的重大科技成就是哪三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活字印刷术何时发明?
宋元时期
北宋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在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述了这一发明。
元朝王祯创制了木活字。
对比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不同,你认为有哪些变化?(死字变活字,死板变活版,经济省时)
活字印刷术的传播:元朝时候,我国的活字印刷术经过西域传到波斯、埃及,又传入欧洲,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比欧洲早年。
2.指南针
磁石可以指示南北的特性是什么时候发现的?(战国)那时的指南仪器叫什么?(司南)
指南针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北宋)开始用于哪个行业?(航海)
(到了南宋时,出现了有方位盘的精度更高的罗盘针,这样无论白昼还是黑夜,有无太阳星月的情况下,都凭借罗盘针可以辨别方向,安全准确航行)
指南针的传播对世界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南宋时,指南针传入欧洲,为以后欧洲人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3.火药
火药是什么人发明的?(我国古代炼丹家)
(炼丹是我国古代制作药物的一种方式。炼丹家把某些药物放在一起进行烧炼,最后的成品形如小圆球,称之“丹”。他们发现,如果把硫磺、硝石等药物与木炭混合烧制时,会产生爆炸现象,所以称之“火药”)
唐代末年开始应用于*事上,宋元时在*事上普遍使用。后来传到了阿拉伯等国家,14世纪初,又由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
结合“南宋突火枪”、“元代火炮”和导入框“火箭”插图,“动脑筋”:它们和今天的火箭发射原理是否相同?(相同,都是利用燃料燃烧所产生的反作用力,推动火箭射出。)
指出: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传播;印刷术的出现,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改变了只有“上等人”才能读书的状况;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为以后的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创造了必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火药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资产阶级摧毁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乃至全世界近代化的进程。
二.天文历法的成就
沈括生活在什么朝代?(北宋)
他的科技成就主要有哪两项?(写《梦溪笔谈》,创制“十二气历”)
郭守敬生活在什么朝代?(元朝)
他的科技成就主要有哪两项?(编成《授时历》,测出恒星数千颗)
史学及艺术
宋元时期不但在科技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许多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而且在史学、文学、绘画、书法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成就也很突出,出现了杰出的历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
一.史学成就
思考回答:
《资治通鉴》是由谁编写的一部什么体例的书籍?(司马光,编年体通史)
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一千三百多年历史。(而《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我国从传说中的*帝到汉武帝后期长达年左右的历史。)
它所记叙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战国到五代)
你知道《资治通鉴》书名的涵义吗?(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
司马光治学的严谨表现在哪些方面?(取材广泛,查阅大量资料,实事求是,文笔生动等)
历史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历史有借鉴的作用。它可以为领导者提供治理国家或者管理某个方面的经验教训,使他们作出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贡献;也可以为每个人的成长指明方向,帮助人们取得成功。)
二.文学和艺术
1.宋词(图片音频欣赏)
宋朝的杰出词人是哪三位?(苏东坡、李清照、辛弃疾等)
豪放派:
苏轼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现代词人里还有豪放风格的吗?(有,例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等)
婉约派:风格委婉,感情真挚
李清照:《如梦令》、《声声慢》
2.诗歌和散文
代表人物:欧阳修,《醉翁亭记》,说理畅达,抒情委婉,富于诗情画意。
陆游,南宋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热情奔放,充满对中原失陷的悲愤,对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闵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以及《示儿》。还有描绘农民贫困生活图景的《农家叹》《收获歌》
3.元曲
“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的故事情节和“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堪贤愚枉做天!”的台词都出自哪一戏剧?作者是谁?
《窦娥冤》,元代著名的剧作家关汉卿
从《窦娥冤》里,可以看到关汉卿的写作风格怎样?(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反映社会现实,鞭挞黑暗势力。)
楔子
女主角窦端云自小因为父亲窦天章无钱还债,被送到蔡家当儿媳妇(即童养媳),改名窦娥。
第一折
婚后不到两年,窦娥丈夫去世;窦娥与蔡婆相依为命。蔡婆向赛卢医讨债,不成功之余反而更差点被勒死,恰好获张驴儿父子俩所救。不料张驴儿是个流氓,趁机搬进蔡家后,威迫婆媳与他们父子成亲,窦娥严辞拒绝。
第二折
蔡婆想吃羊肚汤,张驴儿想藉*死窦娥婆婆而霸占窦娥(张驴儿以告发企图勒死蔡婆之事威胁,向赛卢医讨来*药),不料反而被父亲误吃、*死了父亲。张驴儿于是诬告窦娥杀人之罪。太守桃杌严刑逼供,窦娥不忍心婆婆连同受罪,便含冤招认药死公公,被判斩刑。
第三折
窦娥被押赴刑场。临刑前,窦娥为表明自己冤屈,指天立誓,死后将血溅白练而血不沾地、六月飞霜(降雪)三尺掩其尸、楚州大旱三年,结果全部应验。
第四折
三年后,窦娥的冤*向已经担任廉访使的父亲控诉;案情重审,将赛卢医发配充*、昏官桃杌革职永不叙用,张驴儿斩首,窦娥冤情得以昭彰。最后窦娥的冤*希望父亲窦天章能够将亲家蔡婆婆接到住所,代替窦娥尽孝道,窦父应允,全剧结束。
4.绘画和书法的成就
除了文学、史学之外,宋元时期的绘画、书法等艺术成就也很辉煌。
宋朝《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谁?(张择端)这幅画描绘哪里的风光景象?(北宋东京汴河沿岸)
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谁?(赵孟)当时人怎样称颂他的画?(神品)
书法方面,被称作“宋四家”的是哪些人?(苏轼、*庭坚、米芾、蔡襄)
巩固小结
我们在这课当中学习了宋元时期科学技术的三大发明,史学方面的司马光和他主编的《资治通鉴》。文学呢!我们学习了宋词和元曲,大家要掌握宋词的三位杰出词人,以及元代最著名的曲作家关汉卿及他的《窦娥冤》。而艺术方面,我们主要学的内容是书法和绘画,掌握宋元时期的那几位著名艺术家。
课题 第六章明清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
第一节*治经济概况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目的要求
了解明清时期*治经济概况。
内容分析(重点、难点)
重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难点: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复习前课
(1)宋元时期著名史学家是谁?(司马光)代表作品?(《资治通鉴》)
(2)宋朝的杰出词人是哪三位?(苏东坡、李清照、辛弃疾等)
(3)元代著名的剧作家是谁?(关汉卿)他的代表作是什么?(《窦娥冤》)
(4)书法方面,被称作“宋四家”的是哪些人?(苏轼、*庭坚、米芾、蔡襄)
导入
在历代开国皇帝中,如秦始皇嬴*、汉高祖刘邦、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和明太祖朱元璋,其中以朱元璋的经历最为奇特:
放牛娃--打短工--游方和尚流浪汉--参义*--招女婿--争夺天下之豪杰
汉族,原名重八。安徽凤阳县人,少时穷苦,一度入皇觉寺当和尚。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反抗蒙元暴*,郭子兴还把自己的养女马氏许配给了朱元璋。郭死后统率郭部,任小明王韩林儿的左副元帅。接着以战功连续升迁,龙凤七年(年)受封吴国公,十年自称吴王。元至正二十八年(年),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权。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他和他的继承人是怎样巩固明朝统治加强君主专制的,君权加强的措施给明朝和后世带来哪些影响,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一.明朝的*治和经济
1.明初的经济恢复
明朝的建立:年朱元璋(明太祖)定都应天(南京)
明初面临怎样一个社会状况?
出示材料:经过元末的动乱之后,大量土地荒芜,“兵革连年,道路皆榛塞,人烟断绝”“人皆流亡,地多荒秽”……
对此朱元璋是如何做的?
出示材料:“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比如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要在安养生息之而已”
经济恢复的措施:
开垦荒地,归民所有;减免赋税移民屯田;配发农具,鼓励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改善官营工匠状况;重视水利建设。
效果社会经济迅速恢复,生产力逐步提高
2.内阁制度与皇权的加强
加强皇权的目的:为了稳固统治
从秦、汉确立皇帝制度后,皇权不断加强,至明、清而达到顶峰。朱元璋继位后,为了稳固统治,注重*治制度的建设,大力加强皇权。
加强皇权的措施:
(1)废除中书省和丞相制度,包括六部在内的*府各个部门直接听命于皇帝。
(2)设立殿阁大学士(朱元璋)
(3)确立内阁制度(明成祖)
A、职责——起草照敕、票拟批答、咨询顾问、密疏进言B、实质——是协助皇帝决策的中央机构,皇权的组成部分,与前朝的宰相不可同日而语
(4)设立厂卫制度。(特务机构,无空不入)A、锦衣卫B、东厂C、西厂D、内行厂
(5)、注重整顿吏治A、高级官员——受御史台监督B、中下级官吏——定期考核C、贪官——60两银子以上者,斩首
(6)八股取士
加强皇权的影响
(1)终结了中国历史上延续年的宰相制度;(2)中央和地方权力集皇帝于一身,皇权趋于极端,君主专制*体的集权程度臻于空前;(3)使明朝前期的官场比较清廉。
3.迁都北京
明太祖为巩固统治,把他的二十多个儿子分封到全国各地去做藩王。藩王的势力日益膨胀,并威胁中央。明太祖死后,其长孙建文帝即位。为加强君权,建文帝实行削藩*策,引起皇室内部矛盾激化,终于导致了“靖难之役”的爆发。
“靖难之役”的结果?燕王朱棣取胜,夺得帝位,即明成祖。
明成祖为保住抢到手的皇位,继续推行建文帝的削藩*策,进一步加强君权。而削藩又导致北方对蒙古的防御力量大为削弱。所以,为加强北方的防御力量,于年迁都北京。为了加强北方的边防。明朝修筑了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蜿蜒一万三千多里。
4.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时间~年
次数先后7次
规模最大的海船长44丈,宽18丈。每次航行大小船只多艘。
人数每次出海约2.7~2.8万人
到达范围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
通过看下面的这一段描述,来理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意义:
1)我们先说意大利人哥伦布。哥伦布于年率领西班牙船队横渡大西洋,发现了新大陆美洲。其二是葡萄牙人达·伽马于年乘船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第二年抵达印度的西海岸。最后是葡萄牙人麦哲伦于年率领西班牙船队经南美洲南端的海峡进入太平洋,在第三年到达菲律宾,为了纪念他的功绩,把美洲南端的海峡命名为麦哲伦海峡。他们的业绩确实值得人们称颂。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早了87年,比达·伽马早了92年,比麦哲伦到达菲律宾早了年。而船队的规模、船只的大小等,这三位欧洲航海家,更无法同郑和相比:他们几次航行,船只只有三四艘,最大的载重量只有一百二十吨;人数仅为一二百人。而郑和的船队超过两百艘,其宝船的载重量达到一千多吨,船队总人数达二万多人。因此郑和下西洋的远航壮举,更是彪炳史册,郑和不愧是一位伟大的航海家。(2)年,葡萄牙人瓦斯科·达·伽马率领的二十只船只,配备着大炮和步兵队,第二次前往印度,沿途烧杀抢劫,真是无恶不作,为所欲为。他们在印度洋上,遇到一艘从麦加回非洲的没有武装的船,船上载有七百多个摩尔人。达·伽马下令把船上的货物统统抢光,并把摩尔人全部禁闭在船舱里,然后把船烧掉。不仅如此,这支船队在到达印度的科泽科德(即古里)时,对当地居民大量屠杀,掠夺了许多金银财宝,并用大炮将这座繁华的城市摧毁。这一切野蛮残暴的行为,与近一百年前的郑和的船队的那种彬彬有礼、和平贸易、平等交换相比,多么不相称,真是天壤之别。达·伽马的船队是一支海盗船队,而郑和的船队却是一支和平贸易的船队。
(郑和,本姓马,小字三保,云南昆阳(今昆明市晋宁县)人。郑和本人是一个伊斯兰教徒。明洪武四年(年),郑和出生。那时,元朝已被推翻,可是云南仍处在元朝所封的梁王的统治之下。就在郑和出生的那一年,明朝收复四川,明升(当时割据四川的夏国国主)投降,云南的*治局势即刻紧张起来。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里,郑和一家共有兄弟姐妹六人,其生活困难的程度,是可想而知的。明洪武十四年(年),明*以博友德、蓝玉、沐英为首领,开始进入云南。次年,明*平定了云南。正在这一年,郑和的父亲病故,这时他才十二岁。由于地方上新经战争,创伤未复;加上他的家庭又遭大变,生活更加艰难困苦。在这种境况下,郑和被送到北平,成为北平燕王朱棣家的一名奴隶,做了宦官。在封建统治下,宦官是被人鄙视的。郑和在做宦官期间,因为学习刻苦、聪明伶俐、才智过人、勤劳谨慎,取得了燕王的信任。此时,明朝皇室内发生了一场争夺皇位的斗争。从年八月燕王朱棣起兵到年六月攻破南京,史称“靖难之役”。在朱元璋死后,朱允炆即位。他一心想要巩固自己的皇位,接连削废了五个藩王。面临削藩威胁的燕王朱棣,靠自己拥有的一支强大*队,以“靖难”为名,兴师南下,渡淮河、跨长江,双方经过激烈交战。朱棣攻取了南京,王宫起火,建文帝下落不明。在“靖难之役”期间,郑和跟燕王朱棣南征北战,建立了不少战功。因此,朱棣登上皇位(明成祖)以后对郑和愈加信任。永乐二年(年)初,朱棣亲笔写了一个“郑”字,赐他为姓,并提升为内宫兼太监。由于郑和小字“三保”,所以人们也叫他“三保太监”或“三宝太监”。郑和的原祖是从西域来到云南的,祖父和父亲都曾航海到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去朝圣过。由于受到家庭的影响,郑和希望长大了也能出海远航。后来他替燕王效力,航海的愿望却一直埋在心中。当时印度洋沿岸各国都信伊斯兰教,南亚许多国家则信仰佛教。由于郑和信奉两个宗教,懂一些航海知识而且又担任管理宫廷事务的大太监,因此,明成祖选拔他担任正使,率领船队去完成这一光荣又艰巨的任务。)
5.抗倭斗争
请同学们看一首童谣。
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抗。
这是小孩子说的童谣,从这个童谣里面,倭倭是什么?戚爷又是那个人?什么是倭寇?那么是谁去抗击倭寇的呢?
戚继光抗倭。
二.明朝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和明末农民战战争
1.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最早出现在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2.明末农民起义和明朝的灭亡
开始
——年陕北饥民暴动,揭开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两支农民起义声势最为浩大。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
问题:“均田免粮”口号为什么受到农民的欢迎?
“均田免粮”口号针对明末土地高度集中,赋税十分沉重这两大问题,所以深得农民欢迎。“杀羊牛,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等歌谣也在民间流传。
大顺*权——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西*权——年张献忠在成都建立
年明朝灭亡
(1)、李自成率*攻入北京
(2)、标志:崇祯帝自缢煤山(今景山),明朝灭亡。
年农民起义失败
年清*入关,清*明降*和地主武装剿杀农民*。年李自成带少数随从在湖北九宫山查看地势,突遭地主武装袭击,壮烈牺牲,时年39岁。年张献忠也战败身亡。
三.满洲的兴起和清朝前期的统治
1、满洲的兴起
(1)明朝前期,女真属奴儿干都司管辖
(2)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年)
2、清朝的建立
建立时间:年
开国皇帝:清太宗皇太极
都城:盛京
经过20年的战争,打败了大顺和南明*权,镇压也各抗清斗争,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地位。
3.君主集权的强化
设立*机处(雍正帝时设立)
(主要反映出皇帝与臣下的关系,沈阳故宫建筑突出了皇帝的中心位置和王公大臣的重要地位,说明王公大臣对皇帝的牵制作用;北京皇宫中乾清宫与*机处的建筑突出了皇帝的至高无上地位和大臣的低下地位,说明君主权力的加强)
文字狱
文字狱: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目的: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危害:(1)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
(2)使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治,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讨论: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
总结君主集权加强后,对解决当时清朝*治矛盾、减少官僚之间的扯皮、巩固清朝统治方面的作用;另外,君主集权加强后,对皇帝的独断专行、大臣的惟命是从、不利于正确决策等方面的弊端
4.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
郑成功收复台湾
(1)、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年)
(2)、郑成功收复台湾(年)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后来逐渐占领了整个台湾岛。年,郑成功率舰队抵台,在当地人民支持下,打败了荷兰殖民者。第二年初,荷兰殖民者签字投降,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斗争,在我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
(3)、清朝设置台湾府(年)
雅克萨之战
(1)、沙俄侵占雅克萨和尼布楚
(2)、雅克萨之战
(3)、中俄《尼布楚条约》年,是中俄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
意义: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叶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确立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
西藏宗教主要是佛教。它有许多派,其中的*教创始人是宗喀巴,他的弟子中最著名的是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他们是西藏佛教地位最高的两位领袖。
顺治帝赐予五世达赖以“达赖喇嘛”封号和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以“班禅额尔德尼”封号,并赐以册印。从此以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府的册封,从而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设置驻藏大臣(雍正时)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联系刚才学生复习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元朝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一个行*区域,属宣*院管辖。这些史实,充分说明藏族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西藏地区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粉碎回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乾隆时期)
设置伊犁将*
土尔扈特重返祖国
小结:
本课内容头绪繁多,我们应该掌握封建王朝的演变与关键年代以及专制中央集权*治制度的建立、加强和演变以及农民起义方面的变化等。
课题 第六章明清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
第二—五节科学技术和文化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目的要求
掌握明清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哲学成就:主要文学成就:明清小说、戏剧。掌握明清时期大型丛书和类书的编订:《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
内容分析(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全书》;王夫之、顾炎武、*宗羲的思想特点;古典小就的成就
难点:《红楼梦》的评价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第二节科学技术
一.医学的发展
1.温病学说:温病是急性外感热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大多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因此,认识和防治温病对保护人民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2.天花
3..李时珍《本草纲目》
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译为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二.农学的发展
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徐光启《农*全书》农业百科全书,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李时珍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不盲从古训的创新勇气,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广泛实地考察的科学方法,亲尝曼陀罗的献身精神,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二十七年成书的坚韧毅力等。宋应星对只知追求功名利禄者的蔑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精见卓识(《天工开物》书名就体现了这种认识)。徐光启利用外国传教士采用介绍西方科学知识笼络统治者以换取传教有利条件的做法,坚持从利国利民出发并一再敦促,终于使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答应先译《几何原本》一书(利玛窦口述,徐光启笔译)
三.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名弘祖(也作宏祖),字振之,别号霞客,江苏江阴人。徐霞客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地理学家之一,也是有名的旅行家和文学家。
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着,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近年,世人视徐霞客为游圣。
《徐霞客游记》是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写有天台山、雁荡山、*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
四.北京城的营建
学生概括明北京城的特点。
第三节哲学的发展和图书的编纂
一.共同的生活背景(明末清初):
①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发展
②*治上:社会动荡,阶级、民族矛盾尖锐,封建统治危机日益深化
③思想文化上:思想文化专制(文字狱),自然科学有一定发展,西学东渐
④生活经历: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隐居著书立说
?
*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主要思想
抨击封建君主专制
经世致用
唯物主义思想
具体主张
①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③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①书本知识与实践结合;
②学以致用
①世界是物质的;
②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变化有规律;
③一切事物都是可以认识的
其他思想
“工商皆本”
区分“亡国”与“亡天下”
朴素辩证法思想(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代表作品
《明夷待访录》 《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
《周易外传》、《读通鉴论》
(《船山遗书》)
具体影响
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一定影响
开一代脚踏实地学风;
对近代民权有启蒙影响
影响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
共同影响
①批判地继承儒学,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②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进步性;③影响了近代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二.《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
《永乐大典》编纂于永乐年间,由翰林院大学士解缙担任总纂修,历时六年(-年)编修完成,是中国最著名的一部古代典籍,也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它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代编纂的所有类书,为后世留下许多丰富的故事和难解之谜。《永乐大典》作为世界上著名的百科全书,显示了古代汉族文化的光辉成就,是一部集大成的旷世大典。《大英百科全书》称之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套丛书[1]。清乾隆三十八年(年)开始编纂,历时9年成书。共收书种,卷(据文溯阁本卷[2]),册,近万页,约8亿字。整套书收録了从先秦到清乾隆前一部分古籍(一部分被列为禁书),涵盖了古代中国几乎所有学术领域。编撰四库全书,收书种,同时禁、毁图书多种。
两书的编纂,实际上是明清统治者进行文化专制的一种隐晦的手段,但客观上对保存文化典籍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四节文学和艺术成就
一.古典小说的兴盛
学生概括古典小说的成就,并通过这些古典小说概括明清文化的时代特征。
年代著作作者题材价值
元末明初《三国演义》罗贯中三国时期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元末明初《水浒传》施耐庵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明朝中期《西游记》吴承恩唐僧取经的故事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清朝《红楼梦》曹雪芹
古典小说的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着市民文学日趋成熟和繁荣,小说取代诗、词、散文而成为文学的主流。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不仅着意于战争场景的描写,更精于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曹操等形象,生动地刻画了统治阶级自私、贪婪、奸诈、残暴的种种表现,而诸葛亮的形象,则成为民族智慧的象征。
施耐庵的《水浒传》是我国的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英雄传奇小说)。以“官逼民反”为主题,通过塑造的一百零八将形象,对农民起义的正义性和梁山英雄的抗暴除恶,作了充分肯定和热情颂扬。
在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中,吴承恩以虚幻的神话故事形式,寄寓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着意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无所畏惧的叛逆形象孙悟空,并赋予他巨大的神威。
《红楼梦》是一部现实批判主义文学巨著,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一部古典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曹雪芹笔下的贾府既是历史的真实写照,又是封建社会的缩影。《红楼梦》的成就,在于它成功地塑造了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一对青年男女的叛逆形象。他们对功名利禄、封建礼教的轻蔑、讽刺和猛烈抨击,以及对个性解放和爱情的执着追求。同时,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糜烂、腐朽生活的无情揭露,全面展示了封建社会已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败没落的历史趋势。
二、戏剧的繁荣
1、明朝后期最负成名的戏剧家:汤显祖,其代表作为《牡丹亭》。
2、京剧的形成:在徽剧、汉调的基础上,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
五、书画的成就
1、书法:
董其昌: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2、绘画
山水、花鸟画居统治地位。
徐渭:善于泼墨
“扬州八怪”
六、小结(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