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系带短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再看元宵晚会就OUT啦快来听贝蓓ld [复制链接]

1#
医院订阅哦!元宵前夕,贝蓓言语认知治疗师董彩霞给大家带来了年贝蓓康复知识讲座的第一弹——“解密语言发育落后的原因及相关案例分析”!原以为讲座时间和元宵冲突,很多家长会缺席,但是家长的兴趣和参与空前热烈,出乎意料。那些缺席的家长纷纷要求我们将
  家长五花八门的回答早就在董老师意料之中,因为宝宝语言发育周期长,影响因素多,家长不容易理解和记住,所以也容易引发不必要的焦虑。董老师为了方便家长们记忆,整理出简化版的的宝宝语言发育规律的关键点:

(1)3个月左右无意识发“a、o、e”等母音

(2)6个月左右会无意识发叠音

(3)8个月左右开始出现模仿发声

(4)12个月左右会有意识的发爸爸妈妈和单字

(5)16~24个月会有一个语言爆发期,词汇量明显增加

(6)2.5~4岁语言发育的飞跃期,基本掌握了汉语的大部分发音

中场休息:通过以上董老师讲解,家长才慢慢放松下来,原来语言发育规律也挺好学习的。


  


  下半场讲课董老师围绕影响语言发育的主要因素和常见误区进行讲解。董老师首先概括性的告诉家长四个主要影响因素:器质性因素、发音器官的运动功能障碍、构音系统问题和环境因素。
  这几个专业词一出现,群里立马出现里家长一堆提问,这些是啥?


  董老师不慌不忙的用图片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了讲解。首先是器质性因素(器质性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机体某一器官或某一组织系统发生的疾病,而造成该器官或组织系统永久性损害。这就叫做器质性疾病)。常见的器质性问题有兔唇、舌系带短、听力障碍等。

兔唇:

舌系带短:

听力障碍:


  一般情况下这类问题是需要通过临床手术介入治疗,越早治疗对于后期语言的学习越有帮助。有疑惑建议咨询临床医生。


  接下来董老师介绍了影响语言发育的第二个因素是发音器官的运动功能差。人说话的过程除了受大脑中枢的控制外,还有三个系统的支持,分别是呼吸系统、发声系统、构音系统。董老师放上了构音器官结构示意图,方便家长更直观的理解。


  听到这里又有家长心急的想要知道这三个系统如果出现问题会怎么样呢?


  董老师看到了大家的提问,安慰大家不要急,接下来她会就这三个系统一些基础知识给大家进行讲解。


  呼吸系统,有很多宝宝运动发育落后,经常弓背坐腹内压低,那么膈肌和呼吸肌的收缩能力比较差,影响宝宝发音时所需的气息不够。所以我们在早期可以做呼吸训练,那么呼吸训练有哪些方法呢?比如吹笛子,吹泡泡......家长们可以自己想一些好玩方法让宝宝去做。如果宝宝不配合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做一些辅助手法。


  


  发声系统,很多宝宝会把“妈妈”说成“爸爸”,这两个的区别是什么呢?发“妈妈”时有一个鼻腔的震动,鼻腔没有震动发出来的就是“爸爸”,那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做一些鼻音训练。

 构音系统,它主要由唇、舌和下颚等组成。比如舌头不灵活,说话就不清晰,古话就说“巧舌如簧”。那就需要进行一些舌头灵活度训练。
  接下来董老师给大家介绍的第三个因素,也是经常被许多家长忽视的一个因素—认知理解差。比如家长很希望孩子早点喊爸爸妈妈,但是如果孩子认知能力有限,不能认识爸爸妈妈,她很难发出这几个音,即便能发出,也是无意识的发音。所以认知是语言的基础,对认知能力弱的宝宝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是为宝宝的语言发育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
  最后董老师介绍的第四个因素,是常见的生活环境因素。家长们对宝宝的过度保护及带养习惯直接影响宝宝的语言发育。家长性格内向,家长说话少,孩子语言就容易受影响;有些家长忙着玩手机,却不愿意花时间和孩子交流,所以宝宝从小就缺乏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语言能力就弱。小贴士:当然影响语言发育的原因还有很多,还包括孤独症、染色体问题、中枢听觉处理障碍等等。我们要对症下药,而不该病急乱投医。


  仅仅讲理论是不够的,董老师为了大家更好的理解,乘热打铁,通过两位在贝蓓康复的宝宝的训练视频进行简单案例分析,给家长们展开了一场生动的实践课。


  董老师介绍到三个视频中的两位宝宝都是2周岁左右,大家在观看视频的同时需要思考两个宝宝有没有问题,影响因素是什么?


  视频一:宝宝训练前的一些发音。
  视频二:通过压舌板进行舌根力量训练。

视频分析:


  这个宝宝很明显的问题是舌根力量弱,把所有的舌根音都发成了舌尖音。“哥哥”发成“得得”,“阿公”发“阿东”,“小狗”发“小抖”。这个宝宝的认知很好,就是舌根音发不出来。视频二中老师利用压舌板给宝宝进行舌根力量的训练,辅助宝宝发出清晰的“哥哥、阿公、小狗”,让宝宝的舌根得到锻炼。


  假如这个宝宝不训练,随着宝宝自身的发育,宝宝的舌根力量可能会慢慢好起来。另一种情况,随着月龄越来越大,宝宝的舌根力量并没有改善,最终还是要进行构音训练。现在很多家长要求高,发现问题希望能马上进行干预训练。但并不是所有的早期问题宝宝都需要进行干预,具体还是需要根据宝宝自身情况来决定。这就是我们为什么重视评估的原因。一些家长并没有真正了解宝宝的原因,却从网上学习了一些手法,这么做很容易适得其反。

视频一:

视频分析:


  宝宝是比较典型的徐动型脑瘫,认知相对落后,发音器官运动功能差,视频中在模仿“阿姨”的发音,大家可以看到他的下颚、唇、舌都不稳定,每次说话都十分费力,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进行呼吸训练。

↑彩霞老师希望通过两个案例的分析,家长们能够知道每个宝宝的情况不同,就需要不同的康复方案。网络上流传的康复手法,就像流水线一般,缺乏针对性。有时候更会弄巧成拙。所以一个高质量的康复评估,能让接下来的康复训练事半功倍。方向对了,只要坚持,终有一天会胜利,最后祝所有宝宝早日康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