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刘云涛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文
李培诚
如今,“偶像”一词逐渐进入大众视野,成为当代社会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随着时间的流逝,从80后开始,一直到现在的00后,偶像的地位已经从“人”上升到了“神”的层面,被粉丝们仰望着,供奉着。小到偶像出现在手机屏幕上,大到作为“某某粉”号召群体组织线上活动,偶像成为了当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作为枯燥生活中的精神食粮。正是随着偶像的诞生,范围逐渐扩大,也成为了一种庞大的产业链,同时这些偶像又倡导了消费,偶像经过商业包装以后可以获得经济利益,因此充满着市场潜力。洛文塔尔提出,偶像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生产偶像”,一种是“消费偶像”。生产偶像主要来自于工业,商业及自然科学领域,他们是成功的生产者。而消费偶像主要是娱乐界人士,如体育明星、演艺明星等等。他们是为读者的闲暇而准备的,是取媚于消费者的商品。中国首富马云的成功传奇经历是广为人知的,他是成功的生产者,他原本应该属于生产偶像,但是放在资本主义为主流的社会,他开始变质为消费偶像。不难发现,当人们讨论类似马云一样的成功企业家时,多少都会冒出一两句“我什么时候能和马云一样有钱”的话,尤其是在对于金钱缺少概念的00后们。但是很少会听到人们讨论马云成功的坎坷经历。成功后的马云,甚至就连他穿的售价很便宜的老北京布鞋也打上“马云同款”的标签,以此价格翻至上千元。而这些所谓的“偶像”之所以产生的成因,其背后又是被什么力量而推动?推动这些偶像之所以成为“偶像”的人们,他们又到底是在推动什么?追求什么?年,湖南卫视推出了一台选秀类综艺节目,也许是中国近几年来影响最大的选秀节目。年,该节目在北京、上海、长沙等12个城市的平均收视率为8.54%,总决赛收视率为11.65%。《超级女声》不仅仅是一档综艺,其影响也带动了“消费偶像”的大规模“生产”。可以说,中国人第一次,也真正意义上是在电话电视等新兴科技面前,感受到了来自“流量”的威力。这场“造星运动”所带来的影响除了单单选择出了几个可供媒体宣传、包装的明星之外,除了仅仅选择出几个可以唱可以跳的表演者之外,它还赋予了这些个体一个新的身份——偶像。它的成功迎合了社会的哪些共鸣?揭示了人们的什么心理?年荷兰制作的《老大哥》可以看做是真人秀节目的开端,节目一播出,立刻引起了轰动,此后一系列类似节目在世界各国涌现,著名的有美国的《幸存者》、《学徒》,法国的《阁楼故事》,等等。《超级女声》的诞生也是从上述海外的真人秀综艺获得启发,其特征有三:首先,21世纪初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直线上升,国人生活质量有待提高,这种真人秀娱乐节目恰巧符合了人们“一夜暴富”的梦想,“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造星理念。其次,因为电视、电脑、在中国还不是很普及,人们对于“上电视”持有好奇、新鲜感,《超女》通过“海选”实况播出,相对于其他综艺来说,基本上保证每一个参赛者都能上镜,这一尝试吸引了大量参赛者报名。第三,《超女》的选举方式赞成全民投票,舍弃传统守旧的评委投票。这样,一方面让人们初次体验用手机发短信的新奇方式参与投票。另一方面让人们认为自己可以操控战局,实现“人视互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