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系带短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满15天让自己阳气满满 [复制链接]

1#

《孝经纬》曰:“(立夏)后十五日,斗指己,为小满。小满者,言物长于此,小得盈满也。”意思是说立夏后十五日,天上星斗朝己,此时小满到来。小满的意思是指在此期间,这天地万物都处在一个小而盈满的状态之中。

再者从气候特征来看,在小满节气到下一个芒种节气期间,随着全国温度的普遍性上升,这南北温差便会进一步地缩小,而降水也会进一步增多,因此在这个阳气渐渐充裕至“满”状态的这个夏季里,如何保持这身体里的阳气便是首要的问题。

小满三候忌宜详解。

小满一候:苦菜秀(5月21日~5月25日)

小满一候:苦菜秀,它的时间便在这农历四月廿一至廿五之间,即公历5月21~25的时候;说起这“苦菜秀”,就不得不说起以前的“苦日子”,相传这小满一候的头七天,正是一个青黄不接的时段,所谓青黄不接,即是指田间水稻、麦子既不青涩也没完全成熟,而正因为麦尚未熟,所以每当此时,穷苦的百姓们往往会以野菜为食,故而这小满一候也因此得名。

而这个苦菜,即是“苦荬菜”或者“苦麻苔”,正如《诗经》所云:“采苦采苦,首阳之下。”,可见这食苦菜的历史也是颇为悠久的了。

此时适宜:吃莼菜羹:“食莼菜鲫鱼作羹,开胃。”

此时忌讳:忌鸡鳝肉:“是月勿食雉,令人气逆,勿食鳝,能害人。”

小满二候:靡草死(5月26日~5月30日)

小满二候,其名为靡草死,时间在农历四月廿六至五月初一间,公历则为5月26~30之间;关于靡草,《礼记》说它是“草之枝叶而靡细者。”也就是那种草类的细枝。

而之所以靡草会“死”依照古籍给出的说法是:“凡物感阳而生者,则强而立;感阴而生者,则柔而靡。”意思是说靡草属性阴寒,而小满二候期间,全国各地气温升高而阳气渐满,所以待这靡草一死,正是这自然之中阳气日盛之时。

此时适宜:晚卧早起:“此月宜晚卧早起,感受天地之精气,令人寿长。”

此时忌讳:韭菜与鸡:“是月,勿令韭菜同鸡肉食,做内疽,生胸臆中。”

小满三候:麦秋至(5月31日~6月5日)

今年小满三候麦秋至,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二至初七之间,公历则为5月31~6月5日之间,这个麦秋至,在金朝以前又称“小暑至”。

另外一句《月令》所说:“麦秋至,在四月;小暑至,在五月。小满为四月之中气,故易之。秋者,百谷成熟之时,此于时虽夏,于麦则秋,故云麦秋也”而其中这个麦秋的秋字,指的是谷物成熟之时。因此,虽然时间还是夏季,但对于百谷来说,却到了成熟的“秋”,所以叫做麦秋至。

此时适宜:清心沐浴:“宜清心沐浴,必得福庆。”

此时忌讳:吃心食蒜:“勿食诸物之心,勿大醉,勿食葫,伤人神,损胆气,令人喘悸,胁肋气急。勿食生蒜,伤人。”

小满养生操:重在圆满

灵剑子养生操:去风毒,和血气,养心脏

这灵剑子养生操,主要出自《灵剑子·导引法》中,其共有两步,文中则为“两势”,这第一势原文如下:“补心脏做功之法有二:一势,正坐斜身,用力偏敌如排山势,极力为之,能去腰脊风冷,宣通五脏六腑,散脚气,补心益气。”

翻译过来就是这个第一式,要求人先正坐,然后倾斜身体向前,这倾泻向前的时候,一定要用力向下沉压,也即“排山”之势,这用的力气越大,这祛除腰椎风冷和补心益气的效果就越好。

而第二势则在第一势正坐的前提下,这人得“二势,以一手按,一手向上,极力如托石,闭气行之,左右同行。去两胁间风毒,通和血脉。”其中这个“”指的是腹部,也就是说第二势要求我们先一手按腹部,然后另一手向上伸展,向上的这只手要像托举石头那样用力,然后过程中应当闭气,像这样左右各做一次,一可祛除两肋间积累的风毒;二可使人体气血运行更加通畅。

另外除了古法养生操以外,下面还有一个更详细,步骤更多的现代小满节气操,大家也可以在家多试一试:

小满节气操:疏肝利胆,调和脾胃

第一式:盘腿鼓翼

动作要点:首先正身盘坐,令两手自然按于两膝,接着两掌内转,然后扶按两膝,同时指尖向内,使两肩渐渐松沉,等肩胛骨放松,将臂肘撑圆即可结束动作。

第二式:右掌托天

动作要点:将右掌向前翻转,至头顶上方后再转掌向上托举,此时掌心朝上,指尖朝左,然后身体其他部位不动,动作便可稍停。

第三式:坠肘还原

动作要点:令右臂先后松肩、坠肘,然后旋臂、转掌,使掌臂经体前下落,接着右掌还原,按于右膝之上,此时目视前方,动作稍停。

第四式:变左为右

动作要点:左掌重复上述动作,左右相反各做一次即可。

第五式:伸臂沉肩

动作要点:此时两掌分开,先令两臂向左右呈45度侧伸,保持手臂同肩持平,接着掌心朝下,目视前方。然后沉肩坠肘,松腕舒指,下落还原,令两手覆按两膝,目视前下方,全身放松后即可结束动作。

小满饮食起居:以“滋”为本,宜增酸减苦

科学的饮食并非单一的饮食,而人之所以饮食不该单一,是因为我们正处于一个时刻都在变化的自然环境之中,所以这人的饮食也是得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其中因为小满时节前后,这自然的气温涨幅较大的缘故,所以此时间里,我们人体的新陈代谢效率便会得到提高,而新城代谢提高的同时也就意味着我们身体的水分消耗也变得更多了,另外这随着水液一同被消耗的,还有各种微量元素。

另外每当这气温一高,很多小伙伴就很难不会去吃些凉冷的食物来为自己降一降温,可虽然眼下的“热”被解决了,但湿却慢慢进入到这身体里面了。

且湿气一入身,那么最先遭殃的,自然就是脾胃了,因此小满除了消热以外,我们还得注意尽量不要令“暑湿外感”的问题出现。当然,在预防或者解决、缓解“暑湿外感”这一问题上,古人给出的建议是多吃生姜。

而生姜升阳暖煦的食效除了能正应小满时节“阳德用事”的特性外,其内里所带的阳气还能进一步帮助我们的身体祛除暑湿,具体到吃法上,正如孙真人所言:“是月肝脏已病,心脏渐壮,宜增酸减苦,以补肾助肝,调养胃气。”所以既然要增酸,那么久建议大家多吃些醋泡姜。

这个醋泡生姜特别适合下面几类人:

脾胃虚寒

手脚冰凉

特别容易感冒

受凉胃痛

没有胃口

家常版的醋泡姜对于生姜种类的选用并没有什么讲究,只需要在菜市场挑选正常家用的那种黄姜即可,而在做家常版醋泡姜的时候,除了这个醋以外,我们还需要用到适量的盐和白糖。

等卖回黄姜之后,第一步得先将黄姜洗净切片,这里要注意的是,如果你想让醋泡姜温阳暖煦的食效更佳的话,最好不要把生姜的皮给去掉。

切完片的生姜我们可以先在表面抹一层盐,这层盐的目的是为了使姜吐水,以使口感更为爽脆;接着我们将抹了盐的姜现行晾晒,在晾晒的时候,我们记得要准备一个干净无油的玻璃罐。

接着等这姜片吐出的水也被太阳晒干了,我们便可将姜片放入罐中,之后往里面加入白糖,再倒入没过姜片的醋,等腌制到第三天左右,便可食用了。

若是觉得这制作方法和等待的时间过于漫长,那么建议各位小伙伴可以试试我们家的这款醋泡姜,我们家的醋泡姜所用的姜材来自于铜陵白姜。

铜陵白姜:系铜陵“八宝”之一,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年生栽培作物。铜陵生姜经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科学鉴定,属白姜,排姜类型。鲜姜皮为白略呈黄色,姜块成佛手状,瓣粗肥厚。饱满,色白鲜嫩汁多,味辣而不呛口。铜陵生姜以“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等特色而久负盛名。

而这铜陵白姜一经醋泡加工,其中的辣味不仅会变得更加醇厚,同时这微辣之中还透着一股非常舒适的酸感,非常适合夏季用来清爽开胃。

推荐每天早上和早饭一起吃,早晨7~9点是人体气血流注阳明胃经之时,此时吃姜,最能升阳气,一大早就胃口大开的感觉太爽了,嚼一嚼,姜和醋的味道完美结合,很脆很香。

一开始在喉咙这里,有一股热乎劲儿,慢慢顺到胃里,暖暖的,特别舒服,湿热质的我,吃了三天,也没有感觉到上火的迹象,醋的收敛功效果然厉害。

此外我们家的醋泡姜制作流程透明,无论是品质和工艺都让人放心,没有添加防腐剂之类的,地地道道的铜陵味道,良心手作。每天早上来上2~3块,一天下来身体都暖暖的,胃口大开,出门胃里暖了,身体自然就不怕“湿热”侵袭了。

日常也可以随身常备些冰片姜,这个姜片推荐给她,夏天吃冷前吃几片冰片姜,相当于给脾胃“穿上一件保暖内衣”,把脾胃捂暖了,那么再适当吃点冰凉的食物,脾胃也没有那么不舒服了。

这个冰片姜有两种口味,一个是红糖做辅料、一个是白糖做辅料,里面的姜属于熬制过后的干姜,吸满了浓稠的糖汁,姜的辣味被糖包裹,变得不再刺激,而且都是2mm厚的姜片,含在口中,糖汁融化,再嚼一嚼姜片,微辣中带着甜。

同样,选用的都是铜陵白姜,因为它又鲜又嫩,吃过之后真的嫌弃了普通做菜的生姜,口感完全没法比,现在连每个月那几天,我都会用红糖姜片来泡水喝,也不担心姜的浪费。

像是女性,多吃点红糖姜片大有好处,红糖和生姜是一对绝妙的搭配:红糖生湿,生姜祛湿;红糖止汗,生姜发汗;红糖补气,生姜升散,不至于让气补得滞住。更重要的是,红糖味甘,甘味入脾,我们吃姜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要把脾胃温养好,红糖姜片的搭配可谓是再适合不过了。

尤其是寒湿、阳虚的朋友,加上红糖姜片的温热,内外夹击,可以把体内的陈寒积聚赶出去。如果你总是手脚凉、腰腹凉,胃口不好、大便不成形的话,对着镜子看看舌头,要是舌头的颜色偏淡,舌苔也偏白厚,每天吃3片红糖姜片。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受寒,夏季天气阴晴不定,没准就一场大雨下来浇人个措手不及,或者户外汗淋淋的突然跑到空调房里,这时嚼1片红糖姜片,微微出点汗,这样寒气就赶跑了。

还有最典型的冷胖子,经常出汗但汗都是凉凉的,容易肚子疼,大便不成形,喝水都胖的胖子,那红糖姜片往往还能起到减肥的作用。

这样的胖通常寒湿都比较重,脾胃运化不好,身体水液代谢不畅。红糖姜片正好祛寒排湿,温阳健脾,多余的水分排出来,人就会眼看着变苗条了。

另外小满时节除了在饮食上得讲究“增酸减苦”和“调养胃气”以外,在起居上,我们还得讲究一个“滋”字,而想要达到这个“滋”养的目的,我们就必须得在小满时节中,保持身体的阳气时刻处于一种充足或者充盈的状态中。

而除了以做操这种以动增阳的方法外,这里最后再给那些想静一静的小伙伴一个极好的“静招”,这个“静招”的名字就是从前道家所讲的“灸脐法”,后来经过养生大师南怀瑾的改进后,就变成了“南师温脐法”

这个温脐法后面还被南先生写到了他的著作《我说参同契》中,原文如下:

“道家有个叫灸脐法的妙招,今天我教你们,年纪大的都可以用,比较保险。用桂圆肉一颗(新鲜的叫龙眼,干的叫桂圆),花椒六、七颗,加上那个艾绒一同打烂,晚上睡觉的时候挑一点点,小指甲面那么大,放在肚脐里就行了。你不要小看我们的肚脐,肚脐会吸收的。”

第一步先做艾绒,做艾绒的时候记得只要取艾草的叶即可,像类似梗或者茎的东西最好用手掰掉,挑选好艾叶以后,不嫌麻烦的,可以用手慢慢搓成艾绒,如果想更方便的,可以用破壁机搅碎成绒,当然现在手搓的不如机器细腻,这里建议大家选用机器为好。

接着在花椒、桂圆的挑选上,建议大家买汉源贡椒和茂名桂圆为好,其一这种产自汉源的花椒不仅味道浓烈效果好,而且花椒内所含的杂质也少;其二产自越往南方地区的桂圆,它的温阳之性也就越强。

而处理花椒其实跟处理艾绒类似,都是要先打成粉的,但桂圆我们则最好用手撕,即撕成长条即可,最后一步我们只需要将这三种材料放入碗中,加入少许的清水混合均匀即可,这里水不要加多,一点点让它们互相粘连不散即可,同时搅拌的力度和精度也需要注意,过程中尽量不要偷懒,最后等这温脐法所需的材料均匀混合在一起,我们就可以将它存储于纱袋中。

然后等到了晚上,我们就可以从这纱袋中取出药泥,然后抹在我们的肚脐上即可。按照南先生的说法,这个温脐法可以令人体内的阴阳通汇,而这阴阳一通汇,那么夏季自然就不怕湿热的影响了。

如果你也有以下几种情况,就用温脐法来调理下身体吧。

1.吃生冷的食物容易拉肚子,腹痛;

2.口腔溃疡、牙龈肿痛、长痘;

3.怕冷,经常手脚发凉;

4.腹部凉;

5.脸部、头发爱出油;

6.睡不好,且舌头两侧齿痕重;

7.抵抗力弱,容易受寒。

如果中了3条以上,按照上面的方法试试。

当然你要是觉得制作过于繁琐,或者想再方便一些,那么推荐可以试用一下我们家的这款补阳暖气肚脐贴。

这款肚脐贴不仅一比一依照南师肚脐贴的配方来进行搭配,像文中的汉源贡椒和茂名桂圆都是标准配置,且在艾绒的选择上,我们家也用是农家生产的天然艾绒,只有这种远离了流水化作业的真正土艾绒,才能给各位带来真正的温暖之效。

肚脐贴家庭装送礼艾脐贴气艾草贴淘宝月销量96¥69购买

其次,如果在过程中觉得身体燥热,那么就可以先将药泥取出,接着等身体自行调理即可。另外对于小孩子而言,因为“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缘故,所以最好不要给小孩子用这个温脐法,因为一旦用错,那么就容易伤阴耗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