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群星璀璨,汉末天下分崩离析,各路群雄并起,战场上你争我夺,官场上唇枪舌剑,而在血腥的战场和阴暗的朝廷之外,还有一大批杀人不见血的口诛笔伐,袁绍手下的陈琳,中原的名士祢衡等等,这些人在我们现代有两个不很雅观的统称:嘴炮、喷子。
在三国中“嘴炮”的佼佼者当属骂曹操、骂刘表、骂黄祖的祢衡了,此人堪称不作死就不会死的典型代表,除了当代名士孔融、杨修之外,其他人根本不能入他的法眼。相比祢衡像个疯子一样就见人就骂的样子,这一位却是引经据典地骂,骂得对手出不了声,甚至骂死了对手,这才是真正的“嘴炮”,喷子中的“加特林”,“嘴炮”界的“原子弹”。
《后汉书》:(祢衡)常称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数也。”
祢衡
舌战群儒
(怼张昭)孔明听罢,哑然而笑曰:“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投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吾主刘豫州,向日军败于汝南,寄迹刘表,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赵云而已:此正如病势尪赢已极之时也,新野山僻小县,人民稀少,粮食鲜薄,豫州不过暂借以容身,岂真将坐守于此耶?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继日,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惇,曹仁辈心惊胆裂:窃谓管仲、乐毅之用兵,未必过此。至于刘琮降操,豫州实出不知;且又不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此真大仁大义也。当阳之败,豫州见有数十万赴义之民,扶老携幼相随,不忍弃之,日行十里,不思进取江陵,甘与同败,此亦大仁大义也。寡不敌众,胜负乃其常事。昔高皇数败于项羽,而垓下一战成功,此非韩信之良谋乎?夫信久事高皇,未尝累胜。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
这一篇言语,说得张昭并无一言回答。
这一段是诸葛亮前往江东欲说服孙权联刘抗曹,孙权师傅张昭主张投降给了诸葛亮一个下马威,诸葛亮临危不乱说得张昭哑口无言,反而给了江东群臣一个下马威。
张昭原话是讽刺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却不能辅佐好刘备,上不能报答刘表的恩惠,下不能保护刘琮守卫荆州,说他志大才疏,名不副实。而诸葛亮则以人生重病的治疗过程来回应张昭,从“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赵云而已”到连败夏侯惇、曹仁等大将来表明刘备是一步步慢慢地成长起来的,又以不忍夺同宗基业和数十万军民追随来证明刘备的大仁大义,最后再以胜败乃兵家常事来总结,密不透风、水滴不漏地把张昭怼了回去。
(怼虞翻)座上忽一人抗声问曰:“今曹公兵屯百万,将列千员,龙骧虎视,平吞江夏,公以为何如?”孔明视之,乃虞翻也。孔明曰:“曹操收袁绍蚁聚之穷于夏口,区区求教于人,而犹言不惧,此真大言欺人也!”孔明曰:“刘豫州以数千仁义之师,安能敌百万残暴之众?退守夏口,所以待时也。今江东兵精粮足,且有长江之险,犹欲使其主屈膝降贼,不顾天下耻笑。由此论之,刘豫州真不惧操贼者矣!”虞翻不能对。
张昭败下阵来后轮到功曹虞翻了,虞翻这人一向以敢于直言著称,直接就说出了这次辩论的问题所在“曹操拥兵百万,江东人心不稳”。当然这是个很正面的问题,能解决这个问题那其他就好办了,诸葛亮也不能正面回答,只是转个弯讽刺了江东众人,说他们“兵精粮足却屈膝降贼,比不上只有数千兵的刘备”。
(怼步骘)座间又一人问曰:“孔明欲效仪、秦之舌,游说东吴耶?”孔明视之,乃步骘也。孔明曰:“步子山以苏秦张仪为辩士,不知苏秦、张仪亦豪杰也。苏秦佩六国相印,张仪两次相秦,皆有匡扶人国之谋,非比畏强凌弱,惧刀避剑之人也。君等闻曹操虚发诈伪之词,便畏惧请降,敢笑苏秦、张仪乎?”步骘默然无语
接下来就是步骘了,以诸葛亮巧言令色来入手,却被诸葛亮以苏秦、张仪皆豪杰也,步骘等人一听说曹操到来就急着投降,哪里比得上苏秦配六国相印,张仪辅佐秦国那样的勇气和谋略,这一段又说得步骘默然无语了。有意思的是,正史里步骘单枪匹马定接管了交州,恰恰就是有苏秦合纵,张仪连横的勇气和谋略,这一点诸葛亮倒是差了不少。
之后就是薛综以天命时运来表明汉祚将尽,诸葛亮则以忠孝反击,陆绩以刘备身份来质疑,诸葛亮则用刘邦身份不过一亭长来辩论,最后严畯、程秉以所说并无前例却被诸葛亮以“腐儒”来反讽,至此江东众人都败下阵来了。诸葛亮以古人古事,今人今事,不拘泥于书本来掌握住这次辩论的主动权,也直接促成了孙刘联盟的建立和赤壁之战的结果。
诸葛亮
阵前骂死王朗
孔明在车上大笑曰:“吾以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吾有一言,诸军静听:昔日桓、灵之世,汉统陵替,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黄巾之后,董卓、傕、汜等接踵而起,迁劫汉帝,残暴生灵。因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苍生涂炭。吾素知汝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愿食汝肉!今幸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继统西川。吾今奉嗣君之旨,兴师讨贼。汝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称天数耶!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老贼速退!可教反臣与吾共决胜负!”王朗听罢,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
这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在两军阵前痛骂司徒王朗的一段,王朗以天数开始,说出了东汉自桓灵二帝以来,黄巾起义,天下大乱,而群雄割据一方,最后魏武帝曹操统一北方乃是天命所归。诸葛亮则一句一句地否决掉,说天数,桓灵以来是因为有宦官专祸,群雄割据是因为朝廷上都是尸位素餐的无能之人,再骂王朗世居东海之滨,又以孝廉入朝为官,理应是辅佐汉室的,结果却是帮助曹丕上位(说的是演义里王朗帮助曹丕威胁刘协禅让的事),像王朗这样的人不配说天数,更无脸见汉朝二十四皇帝于地下,就这样,王朗被活活气死了。
虽然诸葛亮舌战群儒和骂死王朗都是小说家言,但也可以从中学会很多道理:比如骂人也要有理有据,简单的喷子不可怕,因为可以反驳,可是有知识的喷子就要小心点了,因为他们的知识比你多,见识比你广,自然能找出各种理由回怼你。
以后骂人就要想清楚了,正所谓有理走遍天下,骂人之前也要想想道理是不是站在自己这一边先。
诸葛亮
参考文献:《三国演义》
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评论!!!
文章来源/那只胖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