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楼下有个收破烂的老大爷,常常看收来的书籍,他对儒家的文化有点研究,我常常问他问题。
有一次我问他,宋朝的张载曾经说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说的这个为天地立心到底是要立什么心呢?
他说:这个命题啊,有点大,一时半会说不太清楚,说完了口干舌燥,你要请我喝一瓶汽水。
我说:你只管说,汽水有的是。
他说:天地两个字呢,在古代经常被人拿来展示自己的心量。
一般人讲心量要大,心量有多大才算大呢?说和天地一样大才算大的心量,比如儒家讲的天下,道家讲的无量天尊,佛家讲的万法。这些好像都特别大,可是真正的大并不是这些有穷的大,而是回归内心的那一点无穷最大。
天要与人合一了。人才有资格说,心有天那么大。天地之心本在,浩浩汤汤博大无垠,你在内心树立起来,这就是相应的意思。真正相应了,你就能代表天地了,你的心就是天地心了。
我想张载说为天地立心,应该是说作为一个力量单薄有限的个体而言,应尽量发大心。
首先呢,就不要妄自菲薄,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个体,一定发心要从大,这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还是佛家都是如此。
为什么发心要大呢?他这里头的意思就是。一个小小的个体是有这个资格为天地立心的,不要因为你是个毛头小子或者刚读了几本书,你就不敢为天地立心了。
你从读书开始,就该立这样的大心,不要立个心说我要万贯家财,这个心过于私了,就显得小,这是小我的心,要立心当立大我无我的大心,比如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你不要以为为天地立心是多么庞大多么辉煌的一件事,其实它是一个很基本的操作。
在儒家看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修身开始就是在为天地立心。小孩子从能够看得懂书,开始背三字经的时候。就已经在为天地立心了。
为什么呢?因为你在开始滋养生命,你在开始培育自己的灵魂了,你在开始做准备让你这个身心投入社会了。
所以说为天地立心,其实就是你要有价值。你要活出你的个人价值,这个个人价值不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价值。而是要尽量为社会,为别人做出奉献;就说你要利他。
为天地立心,就是要立一个利他的心,只有利他你才有真正的自我升华可言。
张载年轻的时候,一心想去打仗收复当时的一块失地。范仲淹劝他不一定非要投军事,好好的去读《中庸》去做大儒。于是他就回去读书,最后深得宋神宗的喜爱。
他一辈子虽然没有干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可是那种为天地立心的心愿和努力从来没有停止过。
无论你做多小的官,你都要有为天地立心的这种心态,要有利他的这种精神。这就是儒家的精神。所谓入世,其实不是说一定要搞出一份功名利禄。
真正的儒家入世是说为国家为江山,为民众百姓为你自己管的那片地方,多少要做出点贡献,做到无怨无悔,如果官场上实在是搞不下去了,那么回家采菊见南山,吃红烧肉讲学著书,都是一样的圆满。
张载他的官当的并不是很大,他曾经在云岩县做县令的时候。不因为官职小地方小就随便。他推行德政,重视道德教育,经常召开和百姓的会议,关心民间疾苦。这就是儒家的格局,
这个格局是你的环境暂时看似很小,可是你的心量必须是很大的,你的精神力量绝对是和天地同量的同等的。因为即使是一粒米,一个老百姓,一件平常政事,也是等同天地的。
在利他这样的观念上。儒家和佛家是非常一致的。一个人如果做不到利他,总是在利己。那当然就谈不上儒家佛家了,那只不过是个自己家。
要在精神人格上有所突破,有所升华,自然就必须从利他开始。为天地立心就是利他,就是去奉献自己,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无我。
也就是张载的贵人范仲淹讲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你只有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你才能够放开身心投入到你的利他事业当中。
因为你一直在布施,你在把自己布施出去。你在成就别人,成就世界,成就你眼前手上的所有事情,你就等于成就了自己。
我说:那么这个天地的心到底是什么心呢?
他说:天地的心,就是道心。
在这些古代圣贤心里面,所谓天地的心就是道心,是符合大道的心,什么是符合大道的心,首先是要正和善。
虽然说,本心之处,并无正邪善恶,可是行到实处自然要向正向善。你要行的正坐得正,与人为善,并且从善如流。才能够真正的走上正道。
儒释道三家,皆是如此。
我说:佛家不是讲无善无恶吗?那为什么又要向善呢?
他说:其实真正的纯粹的善,是没有刻意做作的善,是天然的善,是本能的善,是天性中自然而然的善,这种善才是真正的善,但是很多人一下子可能达不到,必须要去劝导他,要规劝他,要匡扶他才能够做到。
因为大部分人都会因为自我利益和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善恶的变化,所以古圣先贤常常劝人向善,就是这样的原因。
这个心的第2点就是,它是积极的。
怎么理解,就是《易传》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地的运转是自然而积极的,天地是没有所谓懈怠的,他没有中断,总是在不停的运转生生不息。
儒家讲君子要自强不息,要符合这样的天道,就是你不能懈怠,不能够随便就放弃,你要总是充满着正能量去活着去做事,去做人。
这个天地的运转,所谓的积极和正能量。意思是它是自然的。自然也就是无常的是变化的。所以一个有智慧的人,一个有洞察力的人就不会因为这些自然而然的变化,
比如说生老病死啊,比如说成败得失啊,而产生心态上的崩溃。这就是为天地立心。立的是一个不拘束不羁绊不偏执,通透的心,是一个积极的心,是一个没有负能量的心。
另外还有一点呢,就是这个天地的心呢,它是恒常的,是永恒的。
天地如果有心,他当然是恒常而永恒的。就好像佛家讲的能生万法的那一个。道家讲的能生一二三万物的那一个。有一个东西总是永远都在不不偏不倚,恒常永旭的。
这就是天地的本心。人是不是在天地之间呢,当然是在,人和事和万物都在天地之间。所以一切的本心就是天地之心。
找到这个本心,让生命回归这个本心。才是真正彻底的为天地立心。
从这个本心出发,你去干一切事情遇到的一切困难挫折,都不会干扰你,你才能够真正做到,达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大洒脱境界。
所以你把他那几句话连起来看,你就明白了,他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等于是说的一个儒家君子一生的完美格局。
这样的做人格局不求全做到,但求有这样的心态,有这样的使命感,有这样的追求。
换句话说,这就是佛家讲的入世菩萨道。
这个东西现在有用吗?当然也有,现代的人也是可以这样去走这条路的。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从事什么行业。你都可以做到这样的格局。
你不要以为自己力量单薄,行业又有点不堪,好像对社会没什么贡献,那你就错了。你只要尽自己的力量,有这种利他的心态,尽心尽力的去做好一个人,其实就是在这条路上。
你看看咱们现在这些抗疫的那些医生护士啊,边疆的战士啊,各种各样平凡岗位上的默默付出利他的人啊,虽然普通,却都是在这样的格局里头。
当然能走上这条路也不容易,因为大部分的人都在为金钱利益,而勾心斗角,你争我夺,痛苦烦恼。哪有心情去干这些利他的事呢。
你要知道很多事不是那么呆板去做到的,领悟到这些东西的时间和阶段各有不同,有些人四五十岁领悟到了,有些人很早就领悟到了,有些人到七八十岁才领悟到这并不妨碍格局的形成。
所以贴心的儒家学说啊,又说了一句话叫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个明白呀,是绝对不嫌迟的。
我说:大爷啊,你等着,我去买汽水,你要喝什么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