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一个人梦想开始的地方,是一生的执念,是受伤后疗伤的地方。
是啊,我们来这世上走一遭,谁不想有个温暖的家。
但现实却又给了我们一记耳光,很多家庭不是欢声笑语,而是一地鸡毛。
其实,一个家越来越和顺的迹象,往往体现在这三个细节当中:书香,花草香,口舌生香。
01,书香,兴家之源
春花秋月、夏荷冬雪、青春年少是美好的。
你看,世间美好的事物总是太匆匆,一阵风来,一场雨过,便作了过眼云烟。
唯有书香历经悠悠千古,依旧留香人间。恰如诗云:“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最是书香能致远!
一个家庭也一样,满屋书籍,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成长的人,不是身携书香之气的人就是儒雅风度的人。
走在人群中,总会散发出一种独特的气质和风韵。所以书籍让人远离恶俗,变得优雅而知性,而读书,更能让人摆脱平庸与众不同。
宋代汪洙曾说过:“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在古代,寒门子弟要想要出人头地,读书是唯一翻盘的捷径。所以才有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种说法。
此话放在当代也适用。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读书不会让你一夜暴富,但能给你改变命运的机会。
读书,并一定给你带来实实在在的金银财富,但它能丰盈我们的大脑;我们能聆听到先辈哲人的智慧,能见识到缤纷的世界;我们能自主选择生活,而不是被迫谋生。
如果不读书,我们就只能接受身边人传递给我们的知识和价值观,很难见识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犹如井底之蛙。
身边的一个小故事。
小时候我们村很小,很穷,人们靠耕田犁地换来一点薄粮度日,日子过得艰难困苦。
生活在其中的孩子,从小都被灌输一句话“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的确,读书的确改变了一些人的命运,比如毛桃。
毛桃是一个女孩子,父母给钱让她买衣服,她拿去镇上的书店租了书回来阅读。哪怕家务、农活再多,她每天也一定要读一篇文章,并总结。在浩瀚书香之中润泽生活的枯燥,充盈自己的写作素材。
也许正是这疯狂的阅读,在学校毛桃的作文总是被同学们当成范文来阅读。上初中后,她的文章第一次变成了铅字。虽然衣服还是补丁叠补丁,但这一切丝毫不影响她那温文尔雅的素养与情怀。
后来的毛桃成了大城市的记者。
《围炉夜话》一书中写到:“家纵贫寒,也须留读书种子。”
古往今来,读书都是最公平、也是最容易实现人生跃迁的途径。
读书,不仅能让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实现逆袭,满屋的书香更能让一个家族的传承绵延不息。
02,花草香,生活之趣味
世间爱草木的人,情最真。
家园,有家,必有园。园子,既是一个人的居住空间,也是一个人的精神空间。
无数古典诗词对园子都作出了生动地勾画,记录了中国人对于园子的钟爱。
人们钟爱园子,无非就是钟爱园子里的花草香。我辈纵然不能置园买地,但即使混迹于红尘,也要门庭雅洁,花草盈门。
虽足不出户,但在几十平米陋室里亦能感受春夏秋冬之美。种几盆闲花野草,在云淡风轻的日子里,临窗而坐,此时再温一壶淡茶,看花叶舒展,听花开温柔。眼见即为美,日子自然有趣。
一个充满花草香的家,不会差到哪里去。总是可以用花花草草把家庭营造出温馨浪漫的氛围,给每一个日出日落一份温暖。
作家阿兰酷爱养花栽草。有次聊天谈到如何从日子中获得灵感,她说在写作遇到瓶颈的时候,便到阳台上看看花草,浇浇水,搬搬盆,如此一通下来,就有火花蹦出,再回去写几段文字。
日子如此反复。在她看来萋萋草木如一洗清泉,滋养灵感。
诚然,几盆花草,浓淡远近,便有了草木的气息。花草有心,你照顾它自有回应。花香里的读书品茗,月色下与花影摇椅。一花一叶,一枝一茎,传递出一种温柔的爱。
这样的家,即便白日里再累再苦,回家后嗅一嗅花香,也有一份触动柔肠的感动。幸福和情趣似乎填满了每一个角落。
退休后,闲暇之时种花弄草,疲倦时就着花香小憩片刻,简单而精致,优雅而从容,把粗茶淡饭的日子过成一首诗。
任凭窗外世道浇漓,人心不古,在家里一家人尽享草木清香,构建起浓浓的和睦情怀,逍遥安度人生。
0,口舌生香,家和万事兴
口舌生香,如沐甘霖。
什么是口舌生香呢?在这里是指好好说话。
言多必失,什么话都是脱口而出,难免得罪人,惹是生非。良药苦口利于病,但要看对方是谁,不是谁都喜欢听好话。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人,口无遮拦,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但不分场合的心直口快,不仅容易产生误会,甚至会让他人陷入尴尬的境地。
在一个家庭里面,我们总认为都是一家人,应该是言无禁忌,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什么刻薄毒辣的话都能说出来。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它确实常常给家庭成员带来痛苦。
春节回了一趟老家,老家的一位长辈想趁着休假到重庆游玩几天。长辈想早点抵达目的地,见我进服务区休息就开始抱怨:你这样走走停停,又开得慢,今晚还能不能到重庆?
本来昨天晚上就没有睡好,一上车就有点打瞌睡,再听到长辈这些话心里顿时就有些不爽,但也只能委婉地表达。
长辈一听我还在找理由反驳,直接不给面子,说道:“早知道就该坐狗娃的车,狗娃开车又快又稳”。然后继续在一旁没完没了地吐槽。
一路上,我心情糟糕到了极点。如果不是自控能力强,早就想停在服务区不走了,任由你说个够。
那以后我再也不愿搭乘这位长辈。软舌无骨,却能碎心。
好好说话,是每个人的必修课。每个家庭成员也是如此。
《礼记》中有言:“父子笃,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
家有纷争,福必薄;家人同心,福泽绵长。
小区下面有两家店,一家卖水果,一家卖重庆小面。
路过时总能听到小面店的女主人骂男人懒没出息,各种懒惰,甚至有顾客就餐也争争吵吵。水果店的两夫妻总是笑脸相迎,他们的女儿下班后也帮着忙前忙后,一家人其乐融融。
就这样,一年时间不到,卖小面店就门可罗雀,最后竟然被水果店夫妻盘了下来。
口舌生香,家才和睦。一个和和气气的家才有好运气,才有万事兴。
正如清人申延说:“不义富多扰,家和贫也足。”
若家人不睦,再富贵的家,终也会走向破落;若家人和睦,再穷困的家,也有发家致富时。
后记:
家应该是每个人的避风港,而不是想要逃离的地方。
一个本该给予温暖的家,如果总是让人感受到冷漠、忽视、无情,是人都想摆脱它,不想与之有任何瓜葛。
冰心也说:“一个美好的家庭,是一切幸福和力量的源泉。”
一个和美的家,是一个人站起来的最大底气,是行走于世的最温暖,是勇攀高峰的动力。
家有书香,胜过家财万贯;家有花草香,平凡有趣;口舌生香,家人和谐,家和万事兴。
家有“三香”,就像荒漠中的一点绿色,始终给人一些希望,用爱去浇灌它,希望就慢慢地破土,慢慢地生长……
邹謇,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祖籍四川渠县,现居重庆。已出版散文集《淡淡的槐花香》,《四月青阳》,《春风拂面》。长篇小说《阴阳跨界人》,《太医令》等。多家平台签约作家,多篇文章纳入中考题库。生性淡泊,有故事,有信仰,众人皆醉唯我独醒,世人皆醒愿我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