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小鸡、种水稻搬进课堂,学习不再拘泥于书本;在课堂上操纵无人机排查校内安全隐患,传统课堂插上科技翅膀;校园内能喝到安全有保障的直饮水,午休桌椅悄然进校园……近年来,南昌市西湖区不断打造校园学习、生活新场景,通过多种“新花样”优化教育环境,提升校园的软硬件设施,越来越多的学校课堂融入科技化技术设备和趣味化社会实践,让孩子们爱上校园,快乐学习。
打造趣味劳动课堂
沉浸体验“项目”学习
“尊敬的邓校长,您好……最近我们班开展了一个活动,就是在班上孵化鸡蛋……我们决定向您申请一个月的时间,让班上的教室24小时保持通电状态,这样能在晚上持续给我们班的孵蛋器供电……”这是南昌市站前路学校教育集团华侨城校区四(5)班全体学生写给校长的申请书。
原来,该班级的语文老师冯卫蓉从课堂延伸出一个名为“雷霆小鸡开天地”的综合实践项目——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将约30个受精蛋孵化成小鸡。
四(5)班的学生基本在城市里长大,对他们来说,孵小鸡还是头一回。“让学生孵小鸡的初衷,是我想尝试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完成一个个任务出发,激发学习能动性,在学得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自我管理等能力。”冯卫蓉说,学生的情感非常丰富,但往往传递到笔尖时,流出的只是只言片语。通过此次实践,学生不仅有话可写,她也从孩子们的文字中真切地感受到了他们的期待、惊喜以及对实践课的喜爱。
孵小鸡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孵蛋器不能断电。“孩子们纷纷提出方案,在行与不行之间,唇枪舌剑。有的说放热水袋保暖,有的反驳称热水袋保温时间短,晚上怎么办;还有说放蜡烛的……个个都是‘分析家’和‘辩论手’。”冯卫蓉表示,最终大家达成一致,决定向校长提出“一个月不断电”的申请,确保孵蛋器能稳定供暖。
大自然、社会就是活教材。类似“孵小鸡”这样新奇有趣的创意实践课程,西湖区还有很多,学校也在开展。挽起裤腿,手把秧苗,低首弓背,一簇一簇地插着稻秧……年,南昌市羊子巷学校教育集团羊子巷校区在“小红花”劳动教育基地,全面启动“水稻种植”教育实践活动。在专业农耕老师带领下,学生们纷纷化身“小农夫”,体验栽种水稻。
“你瞧,我把稻子打下来了。”“我们比比,看谁割的稻子多。”不仅仅是插秧,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测量、画图等方式详细记录禾苗的长势,并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