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系带短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3种食物被誉为祛湿三把剑湿气重大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怎么能好 https://cm.39.net/bjzkhbzy/240509/r5p3foo.html

夏秋交替,你有没有大便粘腻、脸上爱出油、昏昏沉沉提不起精神,睡不够且胃口不佳的感觉?

这些都说明,你的湿气太重了,是身体在提醒你,该祛湿了!

湿气不除,会一直“埋伏”在体内,于秋冬季爆发出更多的疾病。湿邪不除,越积越毒!

有三种食物,被誉为“祛湿三把剑”,搭配起来吃,祛湿的同时,还能健脾胃!

大便粘腻、疲乏无力?

湿气重不除后患无穷

夏秋交替之际,人在气交之中,热伏于里,此时体内湿气极易加重,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更容易被湿邪困扰。

中医认为,六种外界因素可让人生病:风寒暑湿燥火,湿气就是其中之一。

被称作“万恶之邪”的湿邪是阳气的“敌人”,它阻碍阳气运行,从而让全身气血流通变慢,内伤五脏六腑,整个身体会因此逐渐垮掉。

湿邪不除,越积越毒。

做客《凤凰大健康》的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玉英主任曾在节目中提示大家:湿邪偏盛常见头胀而痛,胸前作闷,口不作渴,身重而痛,体倦乏力,缠绵难愈。

中医认为,湿邪有内外之分,如果内湿与外湿交结,湿久化热还会变为湿热,偷偷在体内堆积,身体容易在初秋表现出各种不适,甚至会一直“埋伏”在体内,于秋冬季爆发出更多的疾病。

“外湿”多与外部环境有关

“外湿”顾名思义,与外环境关系密切。长夏暑邪当令,暑易夹湿,而初秋仍有夏之余热,湿热交蒸,就会带来“湿性粘腻、胶着难去”的体验。

同时,初秋时节闷热多雨,外部湿重,再加上助湿的水果、冷饮、空调,湿邪就很容易入侵人体。

“内湿”提示脾的“运化力”变差

《黄帝内经·素问》有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主运化,内生湿邪与脾的“运化力”变差有关。

人以脾胃为本,脾的“运化力”变差,一方面运化水湿的功能减退,就会出现水湿停聚的表现。

那么,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存在湿气重的问题呢?你可以看看下面这4条症状自己中了几条?如果超过2条就一定要当心了!

1、大便粘腻

如果你的大便总是不成形,容易粘在马桶上很难被水冲走,这也是湿气重的明显表现。

2、总觉得疲惫、睡不醒

中医认为“湿性重浊黏腻”,体内湿气大的人,就会感觉到怎么休息都很疲惫,懒得动,容易困倦。

3、舌苔白厚、有齿痕

湿气重的人,舌苔淡胖水滑伴有齿痕,如果你发现自己的舌头有这种表现,就要提高警惕了。

4、胃口差

内“湿”则脾的“运化力”变差,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也会减退就会出现食欲减退、没胃口的表现。

除了以上几点外,湿气重还会表现出肢体浮肿、腹泻、或者胸闷、恶心欲呕、头晕不适等症状。

总之,过多的湿气就像挡在健康路上的“拦路虎”,一旦越积越多滞留在体内,会更加加重脾运化水湿的负担,久而久之人很容易就会被“拖垮”!

为了避免湿邪困脾,那就要想办法在湿气更进一步累积到深秋寒冬之前,抓紧把它赶跑!

祛湿食疗“三把剑”

健脾利水结合轻松祛湿

要调养脾抵御湿邪,需要将健脾、祛湿结合起来,补、泻相得益彰,才能发挥出更好的作用。

《黄帝内经》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滋养着五脏及整个机体的运行。

脾胃功能强了,利水渗湿能力上去了,人体自身的排湿能力就变强了。

除了尽量避免潮湿环境,规律饮食,少吃过于油腻、冷饮、冰镇的瓜果等伤脾胃的食物,有三种食物被誉为“祛湿三把剑”,非常适合夏秋交替!

“祛湿三把剑”之赤小豆

很多人听说过红豆薏米是“祛湿利器”,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平时吃的一般是红豆,而祛湿用的其实是“赤小豆”。

从外形上看,普通红豆外形胖圆,而赤小豆外形细长;从口感上,红豆较软,容易出沙,而赤小豆质地更加坚硬。

有祛湿需求时应该用的是利水消肿的赤小豆,而不是普通红豆!

“祛湿三把剑”之薏米

说到祛湿,当然还少不了薏米。《别录》记载:“薏米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

“祛湿三把剑”之茯苓

八珍之一的“茯苓”和薏米是祛湿好搭档,可以促进成分释放,更易吸收。

此外,茯苓还可以与芡实、莲子、山药等食材进行搭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