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系带短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清朝名臣刘墉,配得上好官之称其实他的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热心公益 http://pf.39.net/bdfyy/zqbdf/180415/6169124.html

由于《宰相刘罗锅》等电视剧的热播,“刘罗锅”的形象渐渐深入人心,然而,在真实的历史当中,刘墉这个人不是宰相,也不是罗锅。

从某些角度来看,刘墉是“好官”,然而他的心眼同样也很多,有的时候,就连著名贪官和珅都不能和他对比。

不同面目的刘墉

作为清朝乾隆年间的清官,刘墉算得上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学者,此外,他还是知名的书法家、画家和诗人。

在历史的记载中,说他“书名满天下,*治文章皆为所掩。”

特别是对于后世而言,刘墉在文化艺术方面的造诣很高,他的小楷貌丰骨劲、别具面目。

当然,他的文采也是极高的,还曾用诗的形式写下了一本关于历代书法的史书,起名为《学书偶成》。

在对于他的评价中,也普遍认为他的文章、诗词和书法均为上乘。

要知道,乾隆皇帝是酷爱书法的,不过他对于书法家的要求也十分严谨,还独宠“馆阁体”,可这样的做法却扼杀了书法艺术的独有个性。

即使在这样的背景下,刘墉的书法依旧能够自成一家,突破了乾隆皇帝的限制,也算是极有成就的一件事。

乾隆皇帝对他也很认可,特别是对他的博学多才饶有兴趣,还专门安排他修典籍。

在人们的印象中,文化素养极高的为官者向来都是刚正不阿之辈,而在《宰相刘罗锅》当中,更是突出表现了他清正廉洁、蔑视权贵的一面,甚至还将清朝很多文人名士的故事集中到了刘墉一个人身上。

当然,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清代官场上,刘墉算的上是一位清官。

在《啸亭杂录》中就有相关的记载,说“刘墉名播海内,妇人女子无不服其品谊,至以包拯比之。”

《清史列传》中还有相应的记载,说在年,御史钱沣弹劾了山东巡抚国泰等人的贪污营私事件,乾隆得知情况后便派出了刘墉、和珅去山东查办这件事。

可这个国泰是和珅的亲信,因此和珅在办案的过程中总是想尽办法包庇国泰,竭尽全力为己方势力脱罪。

而刘墉等人在感觉到这种压力的情况下却依旧不畏权贵秉公执法,尽力查明案情的真相,最终使得国泰等人被处决,一旁的和珅在确凿的证据面前也是有口难言。

这件事更是让刘墉与和珅直接站在了对立面,双方都没有挑明罢了。

或许,正是因为和珅同刘墉是两个阵营,才更加美化了刘墉的形象,民间还传播了很多“刘墉智斗和珅”的故事,足以印证。

当年刘墉在出任湖南巡抚的时候,还曾参奏了新化县令的不法之行,并在此处查仓库、抚恤灾民,这些行为也是典型的清官行为。

事实上,探讨刘墉与和珅的对立,还要放在时代的大背景下考察。

刘墉在朝堂上有着一席之地的时候,正好是清王朝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当时乾隆将清朝的*治经济文化都推向了一个新高度,可他自己也过着挥霍奢靡的生活,动不动就要东巡南游,起码也得在园林中玩耍一番。

和珅这样的巨型贪官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找到了生存的土壤,他和乾隆之间有着说不清的特殊关系,也不断溜须拍马迎合着乾隆的喜好,才实现了飞*腾达,迎来了自己的权势巅峰。

刘墉与和珅同在朝堂之上,对于和珅的一举一动看得也非常清楚,可他对于腐败的态度是坚决反对的,因此也不断上奏指出了吏治腐败的情况,还多次接到命令去调查各地的贪污案件。

百姓们都厌恶全国各地的“和珅”,也都盼望着能有一位包拯这样的人物出现将他们解救出来,刘墉又碰巧站在了和珅的对立面,因此两人才经常被拿来对比。

再加上刘墉的书法可谓令人惊叹,更加让人感觉到他是一个卓有成就的学者和诗人。

即便如此,刘墉是无法真正去扳倒和珅的,这是*治方面的事情。

历史上的刘墉官至东阁大学士,这在内阁当中是最小的,也没有什么实权,因此他本人也没有什么*绩。

可他能够在同和珅的唇枪舌剑中存活下来,也是因为乾隆皇帝对他还是比较有好感的,仅此而已。

乾隆时代的水也很深,没有特殊的本事也是很难幸存的,若刘墉真的是那种看起来就一身正气的好官,显然他是无法适应于那个时代。

从顺治皇帝开始一直延续到清末,清代都有文字狱的存在,很多时候,文人只是引用或借用了前朝的诗句就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曾有一个例子直接说明了那种情况:雍正年间有一位名叫徐骏的翰林,他在诗句中写下过“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原本他的意思就是自嘲一番,可雍正看到后却认为他在嘲讽满人不识字,于是当即下令杀掉徐骏。

乾隆皇帝同样不例外,在这方面他也继承了前朝的特性。

那么,就有不少官员找准了机会,利用文字狱搭建着自己上升的阶梯,而刘墉就是其中之一。

与和珅那种贪官相比,利用文字狱这种借刀杀人的手法更加狠*,经常能让人死得不明不白。

善于“借刀杀人”的刘墉

首都博物馆中,很多馆藏刘墉的多件留世墨宝又被展了出来,更是让人感叹:刘墉确实是名不虚传的书法名家,他的书法深厚雄劲、气势磅礴,又是风姿绰约、潇洒自如。

而且,他的不少诗句中还表现出了田园生活的心境,对于农民的生活也有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