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系带短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48年,郑维山交代王宗槐回家看看,女儿哭 [复制链接]

1#

前言

年6月23日至7月2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毛主席在接见部分成员时,忽然紧紧握着一名年轻将领的手,对他说道:“哦,你就是王宗槐,做*队青年工作的。”

直到晚年,王宗槐只要一想到当时受到毛主席接见时的场景,他都记忆犹新,这也成为了他一生中最难忘的记忆。

王宗槐究竟是什么人?能够在解放*众多年轻将领中获得毛主席的青睐。在他波澜壮阔的革命战斗生涯里,家庭带来温情足以抚慰他心中所有的伤痛。

王平:“我给你介绍个对象吧”

战争年代,组织上对干部是极为关心的,尤其是干部的婚姻问题。自年开始走上红色革命道路以来,王宗槐一直忙于革命工作,为了他的对象问题,聂荣臻司令员曾多次托人为他托媒说合。

年,聂荣臻带着王宗槐去杨成武负责的一分区检查和布置工作,路上,王宗槐突然患上了伤寒病,必须要去后方治疗。

临行前,聂荣臻将身边所有的“维他司保命”送给了他,并交代*区卫生部长叶青山说:“他要是死了,尸体运到阜平城南庄入殡。如果能救过来,就趁他住院治疗,在手下给找个对象,他也老大不小了,该解决婚姻问题了。”

于是,王宗槐在康复期间,叶青山给他物色了好几个,结果,一个也没谈成。

年,王宗槐从晋察冀*区组织部长调任三分区*治部主任,这一年,他26岁,未婚配。这样的年纪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已经算是很晚了,不少人都很关心他的感情生活。

到任后,分区的*委王平同志得知他还没结婚后,对他说道:“我给你介绍个对象吧。我爱人范景新有个妹妹,叫范景明,在白求恩学校当学员,年龄19,人很聪敏,长得也漂亮,抽空你们认识认识。”

对于范家姐妹,王宗槐早有耳闻,加之有王*委主动说合,自然同意了。不过,范景明心中却有顾虑,一方面,他比自己年长7岁,另一方面,在她的印象里,一直认为*工干部可敬不可亲。不过,由于是自己姐夫介绍,她不愿驳了姐夫的面子。于是,便打算将这件事抛之脑后。

一个周末的晚上,学校放假。范景明像以往一样来到了姐夫家门口,蹦蹦跳跳地进了门。结果,一抬头便看到了一名青年男子正襟危坐,正在跟姐夫聊天。而青年男子一见到她,脸唰地一下便红透了。反观范景明,她吐出了舌头,做了个*脸,便回到了卧室。

姐姐见她进来,悄悄问道:“看见了吗?他就是王宗槐,怎么样?”

范景明直言不讳地说道:“长相嘛,倒还可以,就是太拘谨了,可敬不可亲。”

这次见面后,王平夫妇便分别开始对两人做起了工作。

姐姐劝妹妹说:“热水袋嘛,内外一样热,热劲不长;热水瓶,外冷内热,热劲长。看人不能只看表面。”

王平则叮嘱王宗槐说:“下次再见面,你活泼点儿,别总是板着个脸……”

第二次见面时,两人聊得热火朝天。王宗槐还跟她讲述了自己当年登台演戏的经历,甚至还男扮女装演过小姑娘,说到兴处,他还兴致勃勃地唱了起来……逗得范景明哈哈大笑。

在与王宗槐的相处中,范景明赶走了曾经的偏见,心弦被撩拨了起来:哦,原来*工人员不都是那种板着面孔训人的,他们也有笑容和欢乐。

两人的恋情有了初步发展后,王平高兴地松了口气,说道:“这下好了,组织上也不用再为他操心了。”

两人在恋爱期间,由于战争,范景明随白求恩学校迁到了树沟大台村,王宗槐也调任四分区副*委,两人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大多时候只能依靠书信往来。

那个年代寄信,由于战争带来的不确定性,交通员传递邮件的时间也不确定。如果要捎信,就要提前写好,以便通信员来了,能够随时让他捎走。

范景明在学校时,住在集体中,姑娘们专搜情书,还要当众宣读。因此,害羞的范景明在学校时几乎从不写信,只有偶尔趁着周末到姐夫家时,才会背着人偷偷写几句,再托通信员捎走。

不过,王宗槐的信却总是来的很及时。几乎每次反“扫荡”结束后,他的信就来了。在信中,他询问与敌人周旋的情况、班里同志们牺牲的情况、生活方面遇到的困难……还会叫她这个班长要如何团结同志。在王宗槐的帮助下,范景明度过了这段艰难的岁月。

当时,白求恩学校的生活十分艰苦,烧火做饭都要靠自己。范景明虽然个子不高、力气也下,背柴很困难,但她也不示弱。王宗槐曾在信中专门向她讲述了背粮背柴的省劲办法。听了王宗槐提高重物的重心,同时贴紧后背的做法,范景明再次背重物时,确实轻松了不少。

除了交给她背重物的省劲办法外,在其他小事上,王宗槐都给了她不少建议。例如,学校没有食堂,天寒地冻的天气里露天就餐,王宗槐便让范景明吃饭时跟身边的人一个挨一个蹲成小圆圈挡风沙。学校发下来的*衣,都是前线士兵们穿剩下的旧衣服,最小的也能当大袄长褂。想要合身,就需要自己动手改裁。王宗槐告诉她,改夏装,讲究合体;若是改棉衣,肥大一些也是可以的。

对于王宗槐的这些嘱咐,范景明几乎全部照做。不过,只是在改棉衣这一点上,她依然要以“美为佳”作为准则。不过,从王宗槐事无巨细地关心中,她看到了他体贴入微的美好。两人的感情也在频繁的书信交往中变得更加深厚。

爱情,是奉献事业的一束绚丽的花朵

经过了一年多时间的相处,两人情投意合,婚期问题也摆在了眼前。不过,当时范景明所在的学校规定:在校期间不准结婚,否则,就要按退学处理。这一年,王宗槐已经27岁了,虽然在外人眼里已经晚婚的他,还是十分支持范景明的学业。

王宗槐知道,范景明的求学之路走得十分艰难。高小毕业后,由于经济和战争原因,她辍学在家,没能继续读书。后来,在姐姐景新的影响下,她也走出来参加了革命队伍,并进入了白求恩医科学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范景明自然十分珍惜。尽管条件艰苦,但她也从未想过放弃。

虽然跟王宗槐谈起了恋爱,但也并没有影响她的学业,她一直担任着班级里课代表和班长的职务。如今,如果要结婚,她便要退学,凭借王宗槐的地位,她确实也能有个合适的工作。但如果是这样,爱情就成为了她学业的坟墓。这不是她所想要的生活,也不是王宗槐想要的。

于是,两人便决定延迟婚期,在各自的位置上继续努力。

年,范景明从白求恩学校毕业后,结婚的时机也终于要到了。然而,这时的王宗槐却到了延安参加中央七大去了。

当时,正巧晋察冀教导二旅西进延安,王平便将范景明托付给旅长*永胜,让他将范景明带去延安。当时,从阜平到延安,要经过好几个沦陷区,想要通过重重封锁线,对一个没有什么经验的姑娘来说,无疑是不可能的。

就这样,范景明骑着一匹骡子,带着两个小包裹跟着教二旅上路了。当他们顺利抵达宁武一带的小河岸边,对岸就是同蒲铁路,上面经常有日*巡逻。不过,只要趁着天黑偷偷过去,便可以平安通过这道封锁线。此前,不少前往延安参加大会的代表和护送人员都是在夜间伺机而过的。

不过,*永胜这次却十分轻敌,他对大家说:“我们大部队过铁路,他小*子奈何于我?我就要白天过,还要大摇大摆地过。”

于是,这一天上午八时许,*永胜指着对岸的山头上说道:“大家看到没,对面山头上就有我们两门最好的炮。只要*子的铁甲车出动,我们的大炮一响,就炸它个稀巴烂。”说着,他又指着另一处山坡说:“那里还有我们的十几挺机枪,要是步兵来了就由他们收拾。”

*永胜在向部队训话的期间,对面的山上便响起了枪声,使得大炮、机枪没能及时到达指定作战地点。但这一异常没有引起他的警觉,他继续命令大部队过河。

这时,日*很快便向他们展开了猛烈地射击,同行的范景明头上戴着的一顶肥大的棉帽子立即被敌人的一粒子弹给打飞了。她抬头摸了摸脑袋,没有血,心有余悸地呢喃道:“还好还好,脑袋保住了。”

队伍打散了,范景明也掉队了。她漫无目的地一直向前走着。直到夜幕降临,范景明搜罗了一堆干草枯叶,铺在一个背风处,又找来一堆石块,像燕子筑巢般弄了个窝。在这样漫长难熬的长夜里,范景明终于等来了天亮。

第二天,她惊喜地发现了三五户人家,偷偷走进村子打听了一番后,她得知八路*从这里进山的消息。

当地的一个老汉想起了昨天的枪炮声,又看了看眼前打听消息的小姑娘,心中也大概猜到了几分。他立即催促道:“这个村子里也经常会来*子,咱们快走,路上要是碰上人了,你就装哑巴……”

在老汉的护送下,范景明终于追上了教二旅的同志们。来到绥德后,范景明一边继续学习,参加劳动,一边打听着王宗槐的消息。

一个月后,她跟着前往延安的晋察冀十分区参谋长萧新怀去了延安,在这里,她很快便见到了王宗槐。

见面后,两人举行了婚礼。这一年,王宗槐29岁,范景明22岁。新房是个只有八九平方米的窑洞,单人铺的旁边又加了块木板,上面铺着干茅草;屋里只摆着从附近窑洞里凑来的几张条凳和一张小桌子。由于物资匮乏,都没有什么用来招待人们的吃食。

前来道喜的人们倒丝毫不在意,他们三五成群,带着写在大红纸上的贺词传达心意。邓颖超、钱瑛、帅孟奇、李伯钊送给他们夫妻俩四句话:“互爱互敬,互勉互励,互信互谅,互让互慰”。

由于窑洞可一次性容纳的人的数量十分有限,大家只能分批次进入。当时,延安有一出怕老婆的闹剧《背板凳》,陈赓等人便将它写在了贺词中,“干大事业,背小板凳,两全其美,乐在其中”。在场的人听后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

王宗槐也幽默地说道:“要注意呀,背板凳的事,我可不干。”范景明一听,羞得直捶他背。

简单的婚礼结束,夜深人静时,两位新人还顶着煤油灯在整理今天收到的贺词。写完后,数了数名字,足足有65位,其中个个都是风云人物。由于这些纸条很难保存,他们便将贺词抄写在一个本子上,留作纪念,一直保留到今天。

小女儿咪咪:“我们家不让叔叔住”

年夏,范景明怀孕了,当时,大家吃的都是从山上挖来的野菜,没有什么营养。怀孕后,范景明很想吃青杏子,但又没钱买。有老战士见到路边的落果便捡回来给她吃,当然,这是经过老乡同意后才捡的。还有同志担心她营养不良,特意从老远的地方买了一只母鸡下蛋给她补养身体。

解放战争刚刚打响,范景明便生下了第一个女儿贝贝。一年后,二女儿咪咪也出生了。当时,范景明工作繁忙,负责着*区机关“八一”学校多名儿童的生活,她时常忙得顾不得自己的孩子。

于是,咪咪出生后,便被送到了老乡家里寄养,几乎没有什么时间去看望小女儿。

在一次行*途中,王宗槐去老乡家里看望咪咪,当时主人不在,他看了一圈院子,发现在猪圈旁边的一张破席上躺着个干瘦的小女孩。她手里抱着个生茄子,不时地乱啃。

看到女儿后,王宗槐心里十分难受,他轻轻地抱起女儿亲了亲。正准备掏出手绢给孩子擦脸时,警卫员突然急匆匆地跑了过来。王宗槐见状,二话没说,放下孩子便随*继续出发了。

后来,范景明无意中听说了父女俩的这次见面后,心疼得直流泪,不久,她便将小女儿咪咪接了回来。此后,无论生活多艰辛,她一个人费力拉扯着两个孩子长大,从不向丈夫吐露丝毫苦涩。

一次,范景明的肚子里长了一个5斤重的大瘤子,医院开刀做了手术,并嘱咐身边的同志们千万不要告诉王宗槐。她不愿让丈夫背着家庭包袱上前线。

年11月中旬的i一天,纵队的司令员郑维山贴心地对老搭档王宗槐说:“王*委,你也很久没回过家了,这次打太原,正好路过,你先走,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在家里住几天,我带着队伍随后就到。”

就这样,王宗槐终于有了一个回家的机会。但回家后,女儿咪咪对他的陌生让他心酸不已。回到家后,咪咪已经会说话了,但却不认识他,只一个劲儿地叫他“叔叔”,到了晚上,见“叔叔”还不走,咪咪哭丧着脸说道:“叔叔走吧,我们家不让叔叔住。”

原本,王宗槐这次回家打算住个三五天,结果战场情况突变,第二天下午,王宗槐便收到了“回师北上,攻打北平”的急件。于是,他再次离家赶往战场。

范景明领着两个女儿目送着丈夫远去的背影,咪咪则天真地喊着:“叔叔再见”。范景明心疼地转身默默擦了擦眼泪。

结语

毛主席曾说:“我们干革命是为了造福下一代,而为了革命,又不得不丢下自己的下一代”。

在充满战火硝烟的峥嵘岁月里,无数先辈为了革命事业丢下了自己的下一代,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不怕牺牲,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我们,作为生活在和平新时代里的新青年,我们要永远以革命先辈们为榜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