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系带短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假想的时间结构时间的陷阱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埃克哈特·托利著有《当下的力量》。李尔纳·杰克伯森写了《回到当下的旅程》。杨定一博士为我们带来了《时间的陷阱》。为了将人们拉出名为“过去”和“未来”的幻象陷阱,传道者们已不止一次地用自己的方式做出努力。他们说当下才是唯一的真相,立身当下才是真正地生活着。他们将“当下”描述得甚为神秘、神圣和永恒。我在陷阱和幻象中跌跌撞撞了许多次,便明白他们是对的。

01时空神话

你是杨定一,我是景轮,他是埃克哈特·托利——这些名称和符号,在这个时间单向流动、空间跟随时间变化的世界里,为每个人界定了一个“我”。当觉察没有发生时,当我们遗忘了自己的真正本质时,每个“我”都拥有一个看上去完整且自洽的幻觉。

这个幻觉,就是“我的一生”,“我一生的故事”。我出身于何处,来自怎样的家庭,读过什么书,见过什么人,去过哪些地方。这些元素改变了若干年前降世的婴孩,让孩子长成现在特定的这个少年、青年、中年或老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元素组成了今天在这里的这个“我”。我经历过的故事是此刻这个我的因,此刻的我则是种种过往的果。

将因果线拉长,故事的起点要早于这一生的起点。从无始劫,我们累世流转,攒下了数不清的“因”,共同铸就今天的果。因果在时间之中不可阻遏地发生,善恶互相绕转,互相转换。这就是我们共同的故事。

可说到底,这只是个幻觉,是四维时空带给我们的梦境,悲壮但混乱的时空神话。

一个事件在此发生。它是善是恶,与我有关无关?对我的利益,有伤害还是增益?对我的情感,有温养还是消耗?

事件就这样与“我”产生了关联。故事就此发生。

然而,是谁在判断善恶?是谁在估算利益,体验情绪?是谁在决定,该唾弃,赞扬,抽离,或者积极参与?

一切的观察与评判,都从“我”开始,由“我”执行。每个人和与自己拥有相同评判的人做朋友,将其他人划为陌路人或者敌手。朋友,敌人,合作伙伴,陌路人。命运的轮盘转动不息,尘世的四季主导我们心天的四季。人间悲喜剧就这样进行下去。

02在陷阱中

我们的一生,由一连串发生在时空中的事件和对这些事件的评判组成。

因为“我”在评判,所以“我”会辨别好坏。于是,我们为发生过的“坏事”痛心、后悔,将“糟糕”的发生与走向都归因于自己的失误,对自己在过去的表现感到不满,希望自己往后能避免相同的“坏事”,或者在下一次“坏事”发生时表现得“更好”。于是,我们将记忆和经验累积在心中,将期待寄予未来。

我们将不完美的过去保存在记忆中,将想象中完美的过去投射到未来。一个假想的时间全貌就此成形。这是一座我们用头脑、理性、上进心和趋利避害的能力为自己构建的迷宫。因为向好向善,我们反而被困在迷宫里。这迷宫就是时间的陷阱。

真相是,过去和未来都不存在,只有当下是真实的。而且,“活在当下”本不是什么难事。我们已经在当下了,也只能在当下,没有任何生命可以处在其他时间。

过去和未来本来不应该能影响到我们,就像夜梦中打在自己身上的刀枪棍棒其实没有伤害到这具物理上的身体(梦游另当别论)。夜梦里的见历,似乎只能在感情上伤害到我们,让我们恐惧、疲惫、惊愕,而我们的躯体毫发无伤。

过去的创伤——数年前的一场辱骂,五顿殴打,连续数月的冷落,都不存在于当下。我们形容过往的悲痛岁月,会说“那简直是噩梦”。噩梦毕竟只是梦,对于现实没有实质性的破坏。那么,属于过去的创伤回忆,也本该只是一些令人悲痛的幻觉。它们在彼处,不在此处。

经历过太多创伤,会害怕未知。未来,集各种未知之大成。我们背负旧日的愤怒和耻辱,一边浑身发抖一边眼含希望地望着未来,期望往后的岁月更少苦涩、更多甜蜜。于是,一个充满了假想的打击和失去的未来也就浮现在我们的眼前。它看上去很可怕。却也和当下毫无关系。

对实际上身处当下的我们来说,过去和未来,就是这样唬人的影子。

但我们还是被抓住了。

忧郁,是因为放不下过去。焦虑,是因为被未来给吓住了。不甘,是因为没能留住往日的美好。后悔,则是因为不满意自己过去的表现,总是认为能做到更好。

因而,沉陷在过去和未来,是非常具有诱惑力的。因为对过去不满意,想到自己犯过的某个错误,认为自己如果当时能做得更好,就能避免犯错。而后,把这种期待投向未来,希望再有一次机会经历当时的情境,做出像爽文情节一样的反应,说一针见血的话,做先发制人的事,扭转那个给自己带来无限羞愧的时刻。

就这样,我们羞耻于过去,瞄准着未来,一只眼睛盯着过往的错误,另一只眼睛盯着改过自新的机会。生命是属于当下的生命,却不再有人真正望着此刻,身处此刻,而全都将自己投向了别处。

时间的陷阱抓住了我们。

03给过去以自由

总有后悔的理由。

我们为自己当时做过那件事而后悔;为没做那件事而后悔。为说过那句话、没说过那句话、说得太轻、说得太重、来得太早、来得太迟、来得正是时候而后悔……又或者,我们不再自责于自己具体如何行动,而反过来为自己没能保护好自己而后悔。

可是,“我”是唯一在思考和采取行动的人吗?他人自有个性和因果。我们自以为做到某个程度的伟光正就可以感染他人。然而,正如我们想成为自己,他们也有个“自己”想要成为。

话语自己也想要变成话语,事情自己也想变成事情。这很荒谬,但你看,花朵会绽放,草木会抽条。“控制你的语言。”“控制你的情绪。”实际上,是控制不了的。因为,你和你的话语本就是平等的,没有所属关系。纪伯伦谈到,孩童借由父母来到这个世界,他们的目的是成为自己,展现自己,而非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语言和决策是思想的孩子,借其而生,不受之管控。

一个事件中的所有参与者其实也是平等的。听话的人注定要听见那样的话语,事件当中的人们注定要以那样的方式经历事件。这是他们的轨迹,而不受任何外在因素影响。每个人都走在自己的轨迹上。你和我不可能互相影响。我们看似时而重合,时而分离,时而矛盾,时而相背而去。我们各自走在轨迹上。

你所能掌控的其实没有你想的那么多。这个世界本身远比我们想象的要神秘,口眼耳鼻舌身意能捕捉到的只是真实的一小部分。它们用它们捕捉到的信息为我们组建一个故事,一个可以被理解的因果。但那是全部真相吗?我们以为自己在事件发生后痛定思痛,看到了问题所在,知道该如何解决。但那只是我们以为自己看到了而已。

所以,过去了的,就让它过去了吧。不必质疑、后悔和自责,因为我们根本就没有做错什么,也没有能力真正地去犯一个错误。洞穴里的一只蝙蝠听到流星坠落时,没有责备自己左边的翅膀和右边的翅膀不完美对称;白杨树下的蚂蚁用触角得知风中的异状,也没有怪罪自己昨日食用了蘑菇碎屑。站在地球上的我们,望着身边的悲喜剧和天上的星辰,又从何得知宇宙因果之网的全貌?

“为什么偏偏是我?”也许你想这样问。为什么偏偏是你,站在这个痛苦的轨道上,承受那些荒诞、不公的痛心和失落?

因果的全貌,我们不可能得见。我们能看到的,是“果”的一部分。而“因”的来源,可能在口眼耳鼻舌身意能探查的范围之外,可能来自比这一生更早的某个时间。探查和询问“因”,是没有意义的。

不过,这其实是另一个问题。在探讨时间的陷阱时,我想为你减轻的是来自时间的这一部分重负。它源于你的自责和后悔和你对未来的担忧。

旧事旧人,不论他们以怎样的方式给过你慰藉,又以怎样的面目伤害你、离开你,都是他们自己的因果决定的,不完全是你自己在掌控。那一切已经都和你没有关系了。至于你曾经讨好过如今感到后悔的那些人,你可以理解为,那些讨好,是他们在那时该享的幸福。就是这么简单。你只是为他们输送注定由你传递的那一部分因果的管道。就是这么简单。

过去的事情,没有任何一件值得后悔。过去说过的话,没有任何一句值得后悔。你走在自己的轨道上,事情不仅为你而起,因你而起,也因别人而起。他们注定要经历那个,他们注定要听到那个,他们注定要说出那个,而非你所掌控、你造成的。在自己分内,你已经做到最好。

所以不要后悔和自责了。你的头脑对你说你本可以做到更好,那是瞎话一句,因为它是盲目的,除了口眼耳鼻舌身意收到的信息,它别无他有。

就这样,我们又跟过去说了一次再见。放过过去,过去也会放过你。

当我们不再跟过去较真,就不会试图预测和掌控未来。我们识破了陷阱。

04回路

站在人间的角度,我愿你在每个当下全力以赴,负起责任来。当它成为过往,就尊重它,放它自由。

但杨定一博士的这本书并没有将落脚点完全放在人间。事实上,他讲述的是全部生命。是我们的“我”背后的生命和真相。站在全部生命的角度,我愿你不要逼迫自己全力以赴,不要时时刻刻检视自己是否全力以赴。因为,“全力以赴是好的”这一观点还是由头脑带来的评判。而头脑,正如前文所述,除了口眼耳鼻舌身意带给它的有限信息之外,一无所知。它给出的评判,自然与真相无关。

真相是,没有任何生命处于当下时刻之外。过去与未来都是幻觉,比梦还假,有时候,梦里的意象还为我们串联起一些在现实中被忽略的线索,给我们提示和启发。而头脑通过记忆和投射而编织的幻觉,始终只是幻觉。我们明明身处在当下,却沉溺在幻觉里,让自己以为自己真的在那里。

还记得那个关于火车的噩梦吗?她梦见自己跑遍整趟列车寻找被弄丢的行李箱。可实际上,她不在火车上,她在卧室里,她什么也没弄丢。梦里的行李箱象征她对过去的失落。可实际上,她在当下,不在过去。她什么都不用找。

找啊找,找自己想要的那个过去。如果找不到,就告诉自己说可以在未来制造它。这是一个美丽但残忍的回路。在这个回路的引导下,我们为自己背上越来越沉重的过去,我们不断加快奔向未来的步调。回路疯狂运转,不断加强自己,不断为自身加速。它不会带我们去任何地方,只让我们走向疯狂。街道上那个自言自语的人,你们称呼他是“疯子”,我们和他的区别在于,我们是在脑子里默默地自言自语。

对抗一个旧的回路,远不如直接创造一个新回路。这就是杨定一博士站在全部生命的角度,给我们的建议和祝愿。

如前文所述,“评判”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评判,事件就有了好坏之分。因不好的事情发生而后悔,同时期待更好的事情发生,我们一路“评判”着掉进了时间的陷阱。

但杨博士并未要求我们停止评判。新的回路,是询问自己这样问题的——是谁在评判?谁认为好,谁认为坏?

这样的回路能将我们引向一片寂静的虚空。这种问句的答案是“我”。但“我”又是什么?我又知道多少?这种问句追问下去,也会演变成“是谁以为自己知道一切?”“是谁认为自己归纳的因果就是事件的真相?”

这就是“参”。“参”是这本书中相当重要的一个概念。在书中,杨博士提供了一步一步的引导,帮助我们建立起这个全新的回路。它通往陷阱之外,通往寂静和自由。

05结语

“过去”和“未来”,此两者与“当下”处在不同的轨道上。“当下”并非与“过去”和“未来”在分量上相等、在含义上互相参照的概念,它独立而完整地存在。

当下,是我们真正身处的时刻。在这一刻,周边的世界,我们的心灵内在,都有已经被准备好的答案。答案等待着示现,等待表达自己,完成自己的因果。如果我们要发生什么改变,只可能是在此时此刻发生。

不必为了未来而忧心忡忡,在过去的回忆浮现时,也不必与之认同、惩罚自己。让每个瞬间独立起来。当下,就是奇迹发生的时刻,暴风和熔炉的时刻。

如果有什么重大改变,它必然只能在此刻来临。这就是万物成形之时,是又一个创世纪。我们走向万有,与神灵共同跳一支旋转舞。真正的、全部的我们浮现出来,围墙、壁垒和障碍尽数消融。

用鲁米的诗来说,“当头脑消融”时,歌声会响起。酒杯斟满,风儿吹来,海洋覆盖了一切,所有的道路都开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