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系带短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非凡十年警心向党不忘初心写赤诚最是动 [复制链接]

1#

奋斗的十年,人民公安肩负着无数的期冀与嘱托,沐风栉雨、爬坡过坎,护航平安中国逐梦前行。

站在时光的峰峦处回望,总有一些瞬间,注定成为永恒;总有一些记忆,温暖且弥足珍贵。

大勇无声,大爱有痕。警民鱼水情,最是动人心。

记忆中的温暖,是被雨水汗水甚至血水浸透的警服,诉不完人民警察的爱民情怀。杨雪峰在遭受致命伤的情况下仍死死抓住嫌疑人的右手,拼尽全力打落冰冷的尖刀,保护周围群众的安全。听到有人大喊“有娃娃落水了”,蔡松松立刻飞奔而出,纵身跳进冰冷深水,奋力营救两名落水儿童,而体力透支的他却沉入水中,生命定格在31岁。

记忆中的温暖,是一句句真挚感人的话语,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誓言雕琢得更加深刻。“有事就叫我,随叫随到”,这是汪勇对群众的承诺。他一年穿破8双鞋,走遍社区的每个角落。“牧民是无辜的,你们要杀要砍冲我来!”面对穷凶极恶的暴恐分子,买买提江·托乎尼亚孜的吼声感天动地,以胸膛和热血守护了人民的安宁。

记忆中的温暖,是一心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行动,在平凡坚守与无私奉献中书写职责与担当。还记得已经离开我们的“老吕叨叨”吗?没有豪言壮语和丰功伟业,13年的从警生涯中,吕建江俯身躬耕,做好点滴爱民小事,让微笑盛开在每一名群众的脸上。还有“警察爷爷”高宝来,在生命中的最后5年,他风雨无阻,为上学的孩子们开启平安的一天,以顽强的毅力带病坚持工作。

爱民故事层出不穷,感人肺腑。公安队伍里,从来不缺乏守护正义、服务人民的典范。爱民模范、公安楷模、优秀公安单位,始终将人民的得失冷暖放在首位,对百姓的疾苦感同身受、对群众的危难牵肠挂肚,实打实地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他们收获的,是群众由衷的爱戴与褒奖。

回望来路,我们对“警民一家亲”有了更真切的领悟;放眼未来,我们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誓言化为铿锵步伐。“为民服务”没有终点,人民公安一直在路上。

(人民公安报、中国警察网记者刘晖)

以真情传递“无声”的温暖

何巧在自学手语。(图片由重庆市公安局提供)

讲述:何巧(重庆市公安局沙坪坝区分局磁器口派出所警长)

整理:记者郑欣、通讯员、瞿毅、杨浩

我工作所在的重庆市沙坪坝区磁建村社区非常特殊,有多名听障群众集中居住。8年前我刚到社区时,第一次走访入户就碰了“钉子”。由于听障群众文化水平有限,无法用文字顺畅交流,只能用手语不停比划,不懂手语的我完全闹不明白。看着听障群众焦急的样子,我心里很不好受。从那刻起,我便下定决心学手语。

我坚持利用业余时间报班学,主动找辖区听障群众“拜师”学,通过数月不懈努力,终于实现与听障群众无障碍交流,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他们的难处。用心用情为他们做好事、办实事、解难题,成为我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听障群众夏某居无定所,我了解情况后多次协调有关部门,在社区活动中心为其解决了一间住房,夏某不再东奔西走寄人篱下。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79岁听障老人付某外出走失,我带领群众逐街逐巷仔细寻找,于次日3时把老人找到并送回家中。听障少年小李一度产生辍学甚至轻生的念头,我坚持定期上门劝导,终于让他走出心理阴影、重拾生活信心。

听障群众生活圈子小,对外交流不便,容易与社区其他居民产生误会。有的听障群众缺乏控制音量的意识,他们活动的棋牌室一度因噪音扰民频遭投诉。听障群众对投诉不理解,与其他居民关系比较紧张。得知此事后,我一边努力安抚双方情绪,一边逐户上门与听障群众沟通,引导他们主动加强音量管控,规范活动时间,很快消除了双方的不快。

年初,我针对听障群众需求特点,创建了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无声警务室”。辖区听障群众有了交流活动的固定场所,我也有了拓展服务渠道的全新阵地。我主动联系重庆师范大学等高校,合力将警务室打造成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基地,分批组织学子到社区服务听障群众,提升手语运用能力。目前,已有余人次在此实践。

国庆期间,我牵头在警务室举办了社区联谊活动,组织听障群众和其他居民一起庆祝,让大家加深了解、增进感情。活动结束时,几名听障姐妹突然抱起我转了好几圈。这是她们表达真挚情感的特有方式。这些年来,我只是做了一名人民警察应该做的事情,辖区听障群众却给了我莫大的信任和肯定。我将一如既往扎根一线,努力为更多听障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为他们活出精彩人生创造条件、贡献力量。

个哨子吹出平安乐章

曾祥富在路口指挥交通。唐芳摄

讲述:曾祥富(湖南省常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直属四大队四级高级警长)

整理:记者刘海平、通讯员邓棕耀、唐芳

我今年57岁,已在交通管理一线工作了36年。我坚守在人来人往的斑马线上,始终如一践行为民服务的初心。多年来,我每天坚持提前上岗、推迟下班。一旦发生交通堵塞,有交警在路口指挥,群众心里有依靠,道路也会更畅通。

我负责的芷兰路口,是常德市城区车流量最大的路口之一。为了让群众快速平安到达目的地,我苦心钻研,创新推出了“口哨交通指挥五部曲”交通疏导法,使平常一个绿灯时间只能走七八辆车提高到快速通行二十至三十辆车,拥堵指数下降了60%,交通事故减少了45%。年2月起,这一交通疏导法在全市交警系统全面推广,我所在的执勤点被湖南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命名为“曾祥富交通管理示范岗”,不断有民警前来跟班学习、取经。我家有一个木盒子,里面放满了用过的口哨,一共是个。我的一颗门牙被崩坏,舌头几次吹出了血,但我用哨声化解了红绿灯的冰冷,吹响交通出行的“平安之声”,这一切都值了。

盲人按摩师邹师傅和同事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芷兰路口,只要看见他们,我都会吹响口哨,牵着他们的手走过斑马线。这个习惯,已坚持多年。年6月,一名危急病人家属求助,我和同事用警车开辟“绿色生命通道”,医院。由于抢救及时,病人脱离了生命危险。

我用哨声带给群众安全感,群众也同样感谢我的工作。驾驶人刘锋对我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工作压力碰上交通拥堵,使他心情很不好,但只要看见我的身影、听见我的哨声,就像工作途中经过加油站,给他一天打满了气、加满了油。不仅仅是刘锋,还有很多群众对我的工作表示肯定。我记得,一个大热天,一名踩着三轮车的送货员买来矿泉水悄悄放在我身边,然后默默离开;一个暴雨天,一名公交车驾驶人见到在路口执勤浑身淋湿的我,将车开到我身旁,递给我一把雨伞。36年来,我收到受助群众送来锦旗多面,他们的认可与理解让我深受鼓舞。

为群众排忧解难是我的职责

沈云如走访群众。高成*摄

讲述:沈云如(浙江省长兴县公安局虹星桥派出所民警)

整理:记者谢佳、通讯员陈彦君

年我转业从警,至今已当了22年的基层民警。年3月,我来到位于偏远农村的虹星桥派出所,深耕户籍工作。我喜欢跑村,一来二去就和群众熟络起来。群众没把我当外人,向我吐起了苦水。无户口人员无法正常出行,更得不到医疗、低保、养老等保障。望着他们无助又渴望的眼神,我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开始了漫长的攻坚路。两年多的时间,我跋山涉水,奔走了几十万公里,终于帮助35名无户口人员找回了“身份”。

我有个习惯,喜欢把待办事项写到纸上,放在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每解决一个就用笔在上面画一个对勾。两年多过去,这些纸都发*了,但那35个对勾还很清晰。我很感谢自己的坚持,历经千山万水的跋涉、千回百折的周旋、千辛万苦的攻坚,最终让35个无户口人员重拾对美好生活的信心。

经常有人问我,苦不苦?有没有想过放弃?

说不苦是假的。但我就是“认死理”,从没想过放弃。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次大雨天,我撑着伞,凭着“一条河、一所小学”的信息,在安徽铜陵挨家挨户寻找徐大姐的亲人。经过我不懈努力,最终让长达16个月的寻亲之旅画上圆满句号。

肖大爷一直住在废弃简陋的部队营房里,一遇到台风天就得转移。我四处奔走联系,为肖大爷争取了建房款,重新修整了他的房屋。完工那天,我带着“一个都不能少”志愿者服务队成员给肖大爷安装家具、整理新家。现在肖大爷的家变得亮堂整洁,生活变得更有滋味。

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带动一群人,是让我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如今,“一个都不能少”志愿者服务队已有余名成员,推出了“云如圆梦”“春蚕助学”“丰禾助农”等一揽子帮扶项目,先后帮助个家庭圆梦,实现增收70余万元。

风吹雨打,吹不散的是忠诚,打不碎的是准则,为民服务的信念始终坚定如磐。我也将带着这份初心,始终把群众当成亲人,让更多的群众过上好日子。

在脱贫路上播下希望的种子

*家斌与村民一起开垦茶园。桑杰扎西摄

讲述:*家斌(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三级警长)

整理:记者刘建伟

在西藏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远在阿里,高在那曲,苦在墨脱。因地理环境特殊,墨脱一直被称为“高原孤岛”,直到年才通公路。曾经的墨脱是贫困的,是脱贫攻坚中难啃的一块硬骨头。年12月,刚过完30岁生日的我申请到墨脱县驻村扶贫,担任墨脱县背崩乡格林村*支部第一书记。

年1月12日,经过2天的奔波,我和其他驻村队员一起到达了墨脱县背崩乡。格林村在背崩乡背后的山顶上,18公里的路要足足走上一个小时。躺在工作队简陋的宿舍里,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把全村的牲畜都圈养起来,是我到格林村后作出的第一个决定。我带领*员群众上了山,建起了一个多亩的牧场。格林村家家户户赶着牛马上山,村里一下子整洁干净了许多。随后,我和村干部带着村民在房前屋后种花、种菜、种果树,既美化了居住环境,也开发了庭院经济。

驻村之初,我琢磨着怎么改变格林村单一的种植结构。村干部告诉我村里有一片亩的扶贫茶园。说是茶园,其实园子里只有一片刚种下不久的茶苗。把那片茶园经营起来,成为我驻村后着手干的第二件事。制定规章制度、在茶园巡逻、学习管护技术、请专家指导……在精心管护之下,茶园里的茶树长势良好。我给茶园起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名字——飘渺茶园。年,飘渺茶园迎来小丰收,当年茶叶收入达到50多万元。捧着现金分红,村民喜笑颜开。当年采茶季刚过,我带着村民在茶园里种植了多棵果树。今年元旦,我又带着村民在茶园里种下蔷薇、向日葵、油菜花,实行茶果蔬花套种,把飘渺茶园打造成了格林村农旅融合产业的龙头。

年底,第一书记任期届满。听说我要走,格林村村民联名向上级请求,希望我留下来再干两年。看着那几十个红手印,我百感交集。老支书也找上门来,“留下吧,*书记,你有能力有办法,关键对咱格林村有感情。”我主动向组织申请留下来,再干一轮驻村工作。

我与格林村干部群众共同研讨发展愿景,在墨脱县率先探索发展林下经济、田园生态观光农业、乡村康养旅游、*警民共建守土固边兴边模式。我们打造出一线两馆三基地四景点,开辟观赏花鸟兽虫植物、森林康养、科研科普研学、红色巡边观光路线,吸引游客参观。看到格林村的这些变化,我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给自己找“麻烦”为旅客添便利

廖艳琴指导旅客填写信息采集备案资料。丁瑞摄

讲述:廖艳琴(珠海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拱北边检站执勤十四队副队长)

整理:记者马坤鹏、通讯员何志金

拱北口岸位于广东省珠海市东南部,毗邻澳门。我在拱北边检站工作了28年。年,我从旅检一线调入拱北边检站执勤十四队工作。

每天,我在熙攘的人群中穿梭,用粤语或普通话解答旅客的咨询。年以前,排队的旅客非常多,旅客最多的问题就是“还有多久才轮到我”。旅客焦急的神情,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带着队里的同事重新梳理业务,逐项研究各环节,一次次模拟简化流程,达到去繁存简的目的。同时,我积极向上级争取改善硬件设施,细化业务办理指引,努力推行“一站式”服务。在我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年执勤十四队创新推出了“一地两备案”服务,即办理“一站式”车辆备案的同时,为驾驶人办理快捷通关信息采集服务,有效避免了二次办理手续的麻烦,还将一辆车延期备案办理的时间由12分钟缩短至3分钟。两年多来,共有20余万辆车快速完成备案手续办理,33万余名驾驶人和46万余名中外旅客享受到了优化手续后的诸多便利。

我在旅检岗位工作时,也爱给自己找“麻烦”。由于口岸客流量大,旅客有时候会对边检工作产生误解,我凭借工作经验,总结出了一套“三个标准化”“五个一”执勤方法,用标准化语言、标准化验证流程和标准化动作又好又快地验放旅客,用“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份初心”服务旅客。这套工作方法不仅搭建起和旅客沟通的桥梁,还有效缓解了旅客不理解的情绪,经推广后成了拱北边检站民警竞相学习的内容,极大提高了口岸通关效率。

在工作中我多次受到中外旅客高度赞扬,瑞士外交人员曾在给我的表扬信上写道:你的笑容就像一朵令人喜爱的玫瑰。泰国外交使团给了我很大褒奖:数十人的团,几分钟就办完手续,在世界各国中(验放的速度)都是数一数二的。

有人曾问我,为什么到哪儿都爱给自己找“麻烦”。我不那么认为,从警28年,贴心服务旅客已成为我发自己内心的愿望,只要旅客便利,我就不怕“麻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